劉 鑫, 張萬春, 周子凡, 王飛杰, 王 超
(1.鎮巴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陜西 鎮巴 723600; 2.漢中市農技中心, 陜西 漢中 723000; 3.西鄉縣農技中心; 陜西 西鄉 723500; 4.寧強縣農技中心, 陜西 寧強 724400)
華盛玉882是陜西華盛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針對陜南多雨、高濕氣候條件選育的稀植大穗優質多抗型雜交玉米新品種,具有耐陰濕、耐荒耐瘠、生長勢強、抗病抗倒、豐產穩產等特點, 2017年通過陜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2017—2019年示范種植表明,華盛玉882適合在秦巴山區以及陜南丘陵山區鎮巴縣、西鄉縣、寧強縣同類生態區種植。為該品種在陜南丘陵山區的推廣種植提供技術支撐,現將其示范性狀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2017—2018年在鎮巴、西鄉、寧強不同海拔區域進行示范種植,春播全生育期126 d左右,幼苗生長勢強,植株半緊湊,株高290 cm,穗位高125 cm;果穗筒形,穗長23.6 cm、穗粗5.6cm、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40粒左右,籽粒黃白色、半馬齒形,出籽率87%左右,百粒重37.6 g,穗軸白色。2019年大面積推廣,產量最高達622.5 kg/667m2,平均578.2 kg/667m2,比臨奧1號增產10.7%。該品種適應性廣,屬中熟偏遲品種,高抗紋枯病、小斑病和穗腐病,中抗莖腐病和大斑病,抗絲黑穗病。
鎮巴、西鄉、寧強玉米種植主要以馬鈴薯-玉米間套為主,同步推廣增溫栽培技術,玉米采用營養缽育苗移栽。根據不同海拔、光照及土壤肥力等因素確定馬鈴薯-玉米套種帶型及密度,即海拔800以下以及1 000 m以下光照、肥力較好的地塊采用145~155 cm帶型;海拔800 m以上地區采用155~165 cm帶型,每帶分別種植2行馬鈴薯和2行玉米。145~155 cm套種帶型:雙行馬鈴薯行寬55~60 cm,播馬鈴薯3 300~3 800穴/667m2,雙行玉米行寬90~95 cm,栽玉米3 000~3 300株/667m2。155~165 cm套種帶型:雙行馬鈴薯行寬60~65 cm,播馬鈴薯3 100~3 600穴/667m2;雙行玉米行寬95~100 cm,栽玉米2 800~3 000株/667m2。
選擇優質農家肥按照肥土比5∶5或4.5∶5.5,加入過磷酸鈣10~20 kg/667m2、尿素1~1.5 kg/667m2、硫酸鉀2 kg/667m2、硫酸鋅500 g/667m2,與肥土充分混合制缽育苗,按3 300~3 500缽/667m2育苗。在平坦地塊用2 m寬農膜做拱建苗床育苗,也可用80 cm寬地膜做拱采用地槽育苗,1缽1粒種子,營養缽要擺放整齊。
800 m以下地區3月中下旬播種,800 m以上地區4月上旬播種。播種前選擇晴天對包衣種子適當晾曬,以增強活力,保證苗齊、苗勻、苗壯。
育苗期間墑情適中一般不澆水,需要補水時可澆施淡尿水濕潤表土,2葉期后控制溫度20℃左右,3葉期和移栽前分別移動缽體1次,以防串根,促進蹲苗。移栽前3~5 d揭膜練苗,移栽前1 d下午給缽體澆透送嫁水。
800 m以下地區4月下旬移栽,苗齡控制在20~25 d;800 m以上地區5月初移栽,苗齡控制在
15~20 d。采用大小苗分級定向移栽和帶水帶肥移栽,施復合肥15~20 kg/667m2作基肥,有條件的盡量澆稀糞水或清水移栽。800 m以下地區移栽密度2 800~3 000株/667m2,800 m以上地區一般隨海拔升高適度加大種植密度,但不宜超過3 300株/667m2。
移栽換衣后結合中耕培土追施尿素7 kg/667m2,喇叭口期再培土1次,追尿素15 kg/667m2或碳銨40 kg/667m2。追肥一般集中穴施于根部,后期根據生長情況適當葉面噴肥。
陜南丘陵山區每年6月過后,雨期長、雨日多、濕度大,有利于玉米紋枯病發生發展,當苗高40 cm左右時用多菌靈100~150 g/667m2對水噴基部及周圍土表層預防;當田間病株率達3%~5%時,用5%井崗霉素水劑400~500 mL/667m2,或50%消菌靈可濕性粉劑40 g/667m2,或40%紋霉星可濕性粉劑50~60 g/667m2對水50~70 kg噴霧,隔7~10 d再防治1次。注意施藥前剝除病葉葉鞘。喇叭口期噴霧殺蟲雙水劑,或丟施呋喃丹顆粒劑、辛硫磷顆粒劑預防玉米螟。生長后期根據情況做好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防治。
大部分玉米莖葉呈黃色,果穗苞葉枯白,籽粒變硬以及籽粒有色澤時及時收獲、晾曬,保證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