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平,汪卓逸,楊振華,晏 凱,劉紅昌
(1.貴州貴基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貴州 從江 557400;2.貴州省藥用植物繁育與種植重點實驗室,貴州 貴陽 550025)
箭葉淫羊藿[Epimediumsagittatum(Sieb. Et Zucc.) Maxim.]為小檗科(Berberidaceae)淫羊藿屬(Epimedium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藥材淫羊藿(EpimediiFoliumd)的基源植物之一[1]。箭葉淫羊藿以葉入藥,具有強筋骨、補腎陽、祛風濕等功效,主要用于筋骨痿軟、麻木拘攣、腎陽虛衰、陽痿遺精、風濕痹痛等癥。箭葉淫羊藿是貴州“十二大”產業之一“中藥材產業”中的重要發展品種之一,因其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收葉為主,生長周期較短,不需每年種植,且經濟價值較高,市場需求量巨大,是貴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優勢品種,在農村脫貧增收中占據重要作用,箭葉淫羊藿產業將成為貴州農村50歲以上老百姓的“養老產業”,未來中藥材產業中的朝陽產業[2]。為促進貴州箭葉淫羊藿產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貴州貴基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通過2016-2019年生產實踐,總結并制定了箭葉淫羊藿規范化種植技術規程(SOP)。
箭葉淫羊藿喜歡陰濕的生長環境,且喜肥,因此人工種植時選地至關重要。為獲得優質高產的箭葉淫羊藿藥材,種植地宜選在水熱同期的區域,地塊宜排灌水方便、肥沃、坡度在10°以下,土壤pH呈微酸性至中性,以沙壤土為佳。
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清除種植地雜物,將種植地塊翻耕1次,翻耕深度20 cm以上,667 m2施入腐熟農家肥1 800~2 200 kg或商品有機肥180~220 kg+50 kg鈣鎂磷肥作底肥+5億PIB/g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顆粒劑2 kg。肥料的使用應符合NY/T 394規定。起廂種植,廂高25~30 cm、廂寬1.0~1.2 m、廂距40 cm左右,廂長視地塊而定。抨細廂面上的大土塊,塊粒徑控制在0.5 cm以下。
起苗一般在11月中旬至翌年1月底,起苗時帶土,起苗后及時移栽,未及時移栽的應進行假植。
在整理好的廂面上鋪防草布防止草害,防草布四周用土壓實。按照株行距20 cm×30 cm在防草布上開穴種植,穴深15~20 cm、直徑20 cm左右。將箭葉淫羊藿苗的根系展開,放入穴中間,用細土填埋至根際處,再將苗向上輕提一下,以便根系舒展,最后用細土填埋至根際處并壓實。
移栽完畢后在廂面用竹片搭建小拱棚,竹片長度1.8~2.0 m,竹片間距離1.5 m、高度0.5 m左右,最后使用透光率為20%~30%的遮陽網覆蓋遮陰。為防止風掀翻遮陽網,遮陽網與竹片應用細扎絲捆綁。
移栽至采收前人工除草2~3次。除草工作應掌握“宜早宜小”原則,在下雨后的晴天及時連根拔除雜草。
若持續干旱,視箭葉淫羊藿葉片萎蔫情況,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17時后澆水1次。
整個生長期可視箭葉淫羊藿苗長勢追施1~2次無機肥。苗高5~10 cm時進行第一次追肥,追施尿素5~10 kg/667m2+氮磷鉀復合肥(N∶P2O5∶K2O=15∶15∶15)10~15 kg/667m2;第二次追肥在苗高15 ~20 cm時,施用氮磷鉀復合肥(N∶P2O5∶K2O=15∶15∶15)20~25 kg/667m2。肥料的使用應符合NY/T 394規定。
種植的箭葉淫羊藿若不留種,現蕾即可摘除。
3.6.1 防治原則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加強植物檢疫(執行國家植物檢疫法規的檢疫檢驗規定,選用無檢疫性有害生物的種子,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檢疫條例》執行),科學栽培管理,采用農業、化學、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將病蟲害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3.6.2 防控措施 箭葉淫羊藿主要病蟲害種類及防控措施詳見表1,農藥的使用應符合NY/T 393規定,嚴格禁止劇毒、高毒、高殘留和三致農藥品種(表2)以及復配劑。

表1 箭葉淫羊藿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措施

表2 嚴格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及所有三致農藥
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底選擇晴天采收,用鐮刀割取地上部分葉,及時進行產地初加工,去掉鮮藥材表面泥土或其他雜物。曬干或烘干,烘干時溫度控制在75℃,藥材含水量控制在10%以下,及時用防潮袋包裝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