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玲玲
(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街道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浙江 景寧 323500)
景寧畬族自治縣地處浙南山區,屬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全縣擁有0.73萬hm2純凈無污染耕地、10萬hm2山林資源,森林覆蓋率81.1%,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農業病蟲害較少,具有發展生態農業的優勢條件[1]。縣內野生藥材資源豐富,已發現中藥材資源2 033種,被譽為浙西南的“天然藥園”[2]。中藥材是景寧傳統農業產業和當地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為加大中藥材產業扶持力度,2018年景寧縣出臺《景寧畬族自治縣農業產業扶持政策》。在推進鄉村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充分依托當地的中藥材資源和種植環境優勢,進一步提升景寧中藥材產業發展水平,對鞏固景寧中藥材多年發展成果和優勢,更好實現產業興旺,促進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2019年景寧縣中藥材種植總面積5 924.21 hm2,總產量6 890 t,產值1.15億元,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加9.12%、18.02%、27.26%(表1)。種植規模穩步提升,多花黃精、覆盆子等草本藥材種植規模迅速擴大。

表1 2015—2019年景寧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產量和產值
全縣已形成多花黃精、覆盆子、金銀花產業示范區3個,建成千畝黃精基地1個,百畝藥材基地12個,創建麗水市道地中藥材示范基地2個。種植模式由傳統的農戶分散種植向集約化、規?;I化種植發展。通過麗水一山實業有限公司、畬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實現產供銷一條龍模式。
縣人民政府從2018年起對多花黃精、三葉青、七葉一枝花連片2 000 m2以上基地按2 000元/667m2標準進行補助,掌葉覆盆子連片3 335 m2以上基地按1 000元/667m2標準進行補助,扶持力度的大幅提高引起了民間資本涌入中藥材產業,促進了近年中藥材種植規模的迅速擴大。雁溪千畝多花黃精基地已實現招商引資5 000萬元,規劃打造康養度假綜合體項目,建成集健康養生、旅游、農產品展示銷售中心及其他度假旅游配套項目。其中,民宿群各單體民宿設計邀請同濟大學校友會各專家分別設計不同風格特色民宿,力爭把雁溪打造成為國內知名的“民宿設計典范”網紅村。
景寧畬族自治縣作為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畬醫和畬藥具有其獨特的民族特色,近年來景寧縣政府通過建設畬藥館、黃精館,舉辦畬藥文化養生節、創建省級畬醫畬藥產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等工作,加大畬藥文化的推廣與傳播,提高了畬藥文化的知名度。食涼茶、小香勾、白山毛桃根、美人蕉根、鹽芋根、銅絲藤根、擱公扭根等11種畬藥品種被《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收載;利用畬藥資源開發出的保健飲品食涼茶、血寶茶、思睡茶、美月茶、降脂茶、金樽茶以及食涼茶精油等已先后面市,同時,柳葉蠟梅、條葉榕、全葉榕等5種用量較大、資源較少的畬藥品種已開始發展人工種植。
為提高規范化種植管理技術,景寧縣通過召開生產技術培訓班,邀請磐安、麗水著名中藥材專家授課,召開覆盆子技術推廣現場會,印發技術資料等方式,努力提高農戶種植水平。同時,印發《景寧畬族自治縣農業種植基地標準》,對列入補助范圍的中藥材品種,在種植密度、成活率、田間管理等環節明確驗收標準。但技術人員在實地指導過程中發現部分農戶并未嚴格按照技術標準進行種植管理,導致種植成活率偏低、藥材品質下降。
部分農戶自身缺乏中藥材種植技術,對市場機制也缺乏了解,處于盲目跟風狀態,在市場行情高位一哄而上入市,遭遇市場劇烈波動往往束手無策。2016年覆盆子干品收購價格達240元/kg以上,農戶扎堆種植,2019年覆盆子干品收購價格最低降至40元/kg,不及采摘成本,造成大量基地無人管理。同時,中藥材市場熱點切換快,從金銀花-元胡-覆盆子-黃精快速轉變,難以形成長期穩定的市場熱度,對中藥材產業可持續穩定發展造成巨大影響。另外,中藥材產品銷售以就地批發銷售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影響農戶增收。
隨著中藥材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業扶持資金已無法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制約了重點藥材基地的改造提升。全縣每年安排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資金300萬元用于扶持農業種植產業,包含糧油蔬菜、水果花卉、中藥材、食用菌,但至2020年6月,全縣農業產業項目入庫申請扶持資金已達900萬元,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
縣中藥材主管部門涉及農業、林業、衛健、民宗等部門,行業管理過程中容易造成業務重復或管理真空,制約中藥材產業有序發展。同時,鄉鎮和縣級專業技術人員均身兼數職,限制了其業務水平提升和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速度,種植戶在生產管理過程中遇到技術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
明確金銀花、覆盆子、黃精等主導品種,培育良種繁育體系[3],加強種質資源保護。按照優勢區域布局規劃,積極開展中藥材標準化精品園創建。通過示范基地帶動、“全省中藥材產業帶頭人專業知識更新培訓班”等平臺,提升中藥材種植管理水平。推廣稻草覆蓋種植、林下套種、中蜂套養、套種糧食作物等新型高效種植模式,提高單位經濟效益。另外,鼓勵企業與種植基地開展訂單生產,降低市場風險。
加大中藥材產品開發力度,提升產品附加值,使景寧中藥材產業由生產初級產品向藥品、營養保健食品等多元化方向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鼓勵縣內外企業、科研機構、民間資本投資建設中藥材精深加工企業和研發中心。探索九制黃精、覆盆子酒、畬族藥膳等地方特色產品,通過精深加工企業培育與合作,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生物醫藥保健產品,使景寧中藥材產業的加工水平和競爭力得到明顯提升,提高產業總體經濟效益。
依托“麗水山耕”“景寧600”區域公共品牌優勢,加強中藥材產品推廣力度,通過“畬草堂”“畬森山”等企業品牌帶動中藥材產品走成品化、品牌化發展道路。結合中藥材休閑觀光體驗等,加快中藥材品轉化為旅游地商品,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系統性地開發畬旅文化、藥食同源文化等,提升畬藥文化價值體系建設,推進畬藥信息平臺建設,建立畬藥信息化服務網站,為企業提供畬藥數據、技術服務、畬藥檢測預約信息等服務,更加高效、精準、方便地促進畬藥產業發展,拓寬畬藥種植者增收致富道路。推進畬藥與畬旅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結合畬藥品牌打造,積極利用新媒體增強畬藥文化傳播力,擴大畬藥品牌和文化影響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