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吉林,張綠萍,趙 凱,羅昌國,鄭 偉
(貴州省農業科學院 果樹科學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
羅甸縣茂井鎮桃園新村桃種植面積約330 hm2,是許多村民脫貧增收致富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由于管理粗放,缺乏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控、花果期精細化管理技術,而導致產量較低、品質較差、效益不高。為提高桃種植收益,穩定脫貧成效,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科學研究所結合院產業扶貧項目實施,針對羅甸縣山地桃園生產存在管理粗放、單產低、質量次、效益差等情況,集成桃園提質增效技術連續2年對該村桃園進行改造,取得了良好的增收效果。現介紹山地桃園密植桃園改造、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綜合防控等提質增效關鍵技術要點如下。
茂井鎮桃園新村山地桃園栽植較密,株行距為 3 m×3.5 m。因桃樹栽植密度過大,使得果園光照差、通風不良、濕度大,從而使桃樹中下部干枯,結果部上移,造成上強下弱,導致采前落果嚴重、果實小、品質差、病蟲害嚴重,進而導致種植效益低下。通過采取間密抽稀和回縮骨干枝更新、翻園改土、增施有機肥、開挖排濕溝等措施,顯著提高了產量和收益。
由于花期氣溫不穩定,桃花是蟲媒花授粉,在桃花開放約10%時招引養殖蜜蜂授粉,能有效提高坐果率,減少因授粉受精不良引起的生理落果及畸形果,提升果實品質。初花期及盛花前期,及時噴1次0.3%硼砂+0.3%磷酸二氫鉀,能有效提高花粉萌發力及坐果率。
桃花芽形成量大、坐果率較高,桃樹負載量較重,為了達到豐產、穩產、品質優良的目標,須進行合理的疏花疏。除冬季修剪疏去部分花枝外,春季應進行復剪。疏花在大花蕾至盛花初期進行。采用人工消毒后的枝剪疏去畸形花、遲開花、朝天花、并生花和無葉枝上的花,疏花量一般為總花量的30%左右。觀光桃園、農家樂桃園以及異常低溫或高溫氣候不宜疏花。疏果分2次進行,時間越早越有利。第1次疏果在謝花后15~20 d為宜,疏除畸形幼果(授粉受精不良的果實)如無葉果、并生果、雙柱果、異形果。第2次疏果又叫定果,在桃果實硬核期進行,疏去頂部、基部果實,中部間疏,同時疏除病蟲果、萎黃果、畸形果、弱小果、過密果和朝天果,按(30~40)∶1的葉果比留果,中晚熟品種留果距離10~15 cm為宜,合理調控樹體負載量。
果實套袋重點針對的是容易裂果及中晚熟品種,可以有效改善果面色澤,使果皮底色整齊一致、干凈鮮艷,提高果實外觀品質,有效減輕桃樹蛀果害蟲、蝽象、炭疽病、瘡痂病及褐腐病的危害,提高坐果率,降低農藥殘留,防止果實的日灼病、裂果及鳥害,減少果肉紅色素,使果實成熟度均勻一致,提升果實品質。套袋選用的是雙層外黃內黑或外黃內紅專用果袋,套袋時間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定果后及時套袋,套袋前務必選用高效低毒殺蟲劑和殺菌劑混合進行1次全園噴霧,藥液干后及時進行果實套袋。在采前3 d逐漸解袋,果實著色后及時采收銷售。
茂井鎮桃園新村重冬季修剪而輕夏季修剪,導致桃徒長枝多,桃樹營養浪費嚴重。冬季修剪量重,剪除的大枝多、傷口多,導致流膠重,桃樹提早衰老。當地通過夏季及時抹芽、扭梢、拉技、多效唑使用等管理技術的示范應用,明顯減少徒長枝量和營養浪費,提升花芽數量與質量,同時減輕了冬季修剪量,降低人工投入,增加果農收入。
桃園新村部分桃園樹形極不合理,主要表現為主枝數量多、結構混亂、分枝角度小,主枝與側枝的主從關系不明顯以及樹冠扁平,導致樹體通風透光差,果實產量低、品質差,經濟結果壽命短,管理不便。對現有桃園樹形進行改造,改為兩主枝“Y”字形(栽植密度稍大的桃園)、三主枝自然開心形(適宜栽植較稀的桃園)、主干形和紡錘形(適宜密度較大、管理水平較高的桃園)。其中以兩主枝“Y”字形及三主枝自然開心形最適宜桃園新村桃樹生產實際。
在當地推廣去傘、開窗、疏密的生長季修剪方法。4月下旬至5月中旬,選擇主枝和側枝延長頭,去掉雙芽枝中的一芽,選留方向和角度適宜的枝梢。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新梢迅速生長期,控制背上枝和剪口芽上抽生的競爭枝,留15~20 cm 短切或扭梢、拿枝、拉向空間部位培養或次年結果母枝。在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控制徒長枝、背上枝,疏除密生枝,改善樹體光照條件。8月中旬至 9 月上旬,控制旺長枝、競爭枝。
3.2.1 抹芽 在春季發芽到秋季生長停止過程中及時去除樹體上的無用萌蘗,主要包括主干基部發生的徒長枝,主枝、副主枝以及大型枝群背面的過強枝、過密枝。以防樹冠內枝條混亂、陽光蔭蔽和營養損耗。
3.2.2 摘心 在春季春梢開始生長、組織尚未老化時去除頂部枝,促使樹冠內空禿的徒長枝及生長勢較弱的二次枝盡快演變成結果枝。坐果率低的枝進行春梢摘心,可減少營養消耗,同時提高坐果率和產量。
3.2.3 拉枝和撐枝 拉枝和撐枝目的是使樹冠內外枝條均能結果實。應用拉枝或撐枝緩和樹勢,促進花芽形成和提高坐果率。拉枝是將繩索系在欲拉枝條的中部,另一端系在地面的木樁上,將枝條向水平方向拉伸,除骨干枝外,其余可以拉成水平甚至更大角度。當拉伸較粗的骨干枝,為避免擦傷樹皮,應在繩索系枝條的部位包裹柔軟材料。拉枝后保持主枝和副主枝的先端延長頭向上生長,保證基角大而梢角小以促進旺盛長勢。撐枝是用堅固的短木條,撐開主枝基部和主干。撐枝可避免拉枝易產生主枝先端下垂而削弱主枝長勢的弊端。為防止被拉、撐的枝條易返回原來角度,拉枝和撐枝需在1年內進行數次。
3.2.4 扭梢 在新梢半木質化時,選擇高溫期在離基部4~5 cm處扭60 cm的側生有徒長特性新梢的生長方位,需要進行扭梢的枝條有主枝及側枝延長枝附近的競爭枝,有空間可利用成為側枝和大中結果枝組的強旺徒長枝、直立枝,以及結果枝少或主側枝易發生日灼部位的徒長枝。
3.2.5 疏枝 主側枝和結果枝的過密枝可從基部疏除,每次疏枝量不宜過多,應控制在疏除部位新稍數的1/3。
3.2.6 多效唑控制生長 4月底至5月初春梢長8~10 cm,為控制新梢的抽發,減少強枝發生,利用多效唑300 mg/L的噴樹冠1次。葉質厚、樹勢旺的噴藥濃度較樹勢衰弱的高。
桃樹長枝修剪是基本不進行短切,僅采用疏枝、回縮、長放的冬季修剪技術。桃樹落葉后的11月中旬至翌年的2月上中旬修剪旺頭、保持主枝和大枝頂端優勢,開張角度保持在40°~60°,頂部 50~70 cm 內不留側枝及競爭枝。去苔是將主枝和大枝組上旺枝、直立枝、內膛大水苔枝疏除。抽稀是將多余枝條疏除,枝條同側 40 cm、異側 20 cm排列1個小枝。留細是指留下的枝長度30~70 cm,粗度 0.3~0.7 cm,數量保持4 000~6 000枝/667m2(花族狀枝、短枝不計)。運用長枝修剪,配套措施必須跟上,包括疏花疏果(一般每枝保留最多500 g果實2個)、平衡施肥、控氮增磷鉀肥、補中微肥以及增施有機肥,確保生長季整形修剪及時到位。
4.1.1 肥水管理 在桃樹果實采收后的秋季及時施充分腐熟有機肥為主的基肥,加入適量N、P、K復合肥,缺鈣、缺鋅、缺鐵的桃樹在施基肥時適量施入;生長期結合桃樹需肥特點進行追肥,前期以N為主,中后期注意控N,適當增施P、K肥,并補充微量元素,在施肥過程中為避免桃流膠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加重,不能偏施N肥。
4.1.2 冬季清園 結合冬剪,刮除粗老翹死樹皮,清除病蟲枝葉,帶出園外,集中處理,可以減少病害菌源越冬基數和害蟲越冬的蟲口密度,減少第2年用藥次數。
理化誘控技術包括色板誘蟲、殺蟲燈誘殺、昆蟲性信息素誘控、糖醋液誘殺。在示范點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每年3-11月間桃園懸掛1盞/hm2,可減少噴藥2~3次。沒有殺蟲燈的桃園可用糖醋液誘殺。
4.2.1 黃板誘殺 桃芽萌動展葉后,在樹冠頂端朝東西方向懸掛雙面粘殺的黃色粘蟲板,防治蚜蟲效果較好,同時防治粉虱、葉蟬、斑潛蠅、薊馬、桔小實蠅等。粘蟲板每年更換2~3次。
4.2.2 燈光誘殺 山地桃園安裝全自動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1臺/hm2,可防治蝽類、食心蟲、卷葉蛾、金龜子等害蟲,省時、省力,可減少農藥噴施次數。
生物防治技術包括天敵昆蟲、有益螨類、微生物農藥的應用。保護和利用天敵,推廣以菌治蟲、以蟲治蟲,提倡使用生物農藥。可利用瓢蟲、寄生蜂、食蚜蠅等天敵防治蚜蟲等。
病蟲害嚴重時選擇低毒、低殘留、低污染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嚴格遵守安全用藥的相關規范,在采果前保持安全間隔期,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做到科學配藥、合理施藥、輪換用藥,確保桃果實的安全性。
4.4.1 休眠期 休眠期利用5波美度石硫合劑清園,花芽萌動期噴施3波美度石硫合劑以防治越冬代病蟲害。
4.4.2 開花展葉期至果實第1次膨大期 此時期桃可選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 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40%腈菌唑水分散粒劑4 000~4 8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等防治縮葉病、褐腐病、炭疽病及細菌性穿孔病等。可在上述殺菌劑中加入10% 吡蟲啉1 000~1 500倍液或單用阿維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殺蚜蟲和螨類。
4.4.3 新梢生長高峰期至硬核期 初發現蚜蟲、螨類、食心蟲、桃蛀螟、卷葉蛾、桃紅頸天牛及桃天蛾等食葉類害蟲蟲體時,可噴1.8%阿維菌素1 000倍、BT 乳劑、滅幼脲等防治。
4.4.4 果實采收后 此期可噴施菊酯類、強觸殺類殺蟲劑和潰枯靈等殺菌劑防治蛀干害蟲和枝干病害,如桃樹桑白芥可選用48%樂斯本1 500倍+滲透劑(0.1%洗衣粉液)或22.4%螺蟲乙酯懸浮劑2 5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