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道中心學校 張艷麗
即興趣、趣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動力,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學生學習的興趣永遠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沒有興趣,再重要的內容,學生都將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讓老師的心血付諸東流!尤其是目前狀態下,有些學生本身自制能力差,也有些學生學習適應力不強,在沒有老師關注的環境下,這些學生的學習在初次體驗后,會很快出現沒有興趣或不想學的倦怠,甚至是厭惡。為避免以上現象發生,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或者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議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第一,傳授知識在具有科學性的同時,更要具有趣味性。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師要根據自己所授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圖片、多媒體等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特別是對于學生感到有困難或抽象的、枯燥的教學內容,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將所學內容化繁為簡、變難為易,改為畫面或者精煉其內容。比如設計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七課《圓明園的毀滅》導入時,我先是設計了詢問環節:同學們,你們去過圓明園嗎?請給大家講講你的感受。一稿后反復地琢磨覺得太平淡,更重要的是,對沒有去過圓明園的孩子來說有些難度。為避免一開始學生就被問住,我重新設計導語,改為:“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收到了百年前法國大作家雨果的來信,不信嗎?你們就豎起小耳朵聽聽吧!”然后放學生錄音,自以為有懸念,但教研室楊老師看后建議改為視頻。正式上網課時,我插進了《我們曾經的輝煌》短視頻。課后師生一致反映視頻很有吸引力,教研員也反饋過來說有視覺沖擊力。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視頻播放一定要控制在兩分鐘左右,內容要與下一環節的教學關系緊密,銜接自然。
第二,增強課堂的互動性。眾所周知,一節40分鐘的課堂,小學生的聽講注意力只有15分鐘。小學生活潑,喜歡豐富多彩的活動,根據這一特點,網課教學中可用不同的活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中設有互動小游戲,上課時不時來個搶紅包,搶的是積分,可以換小飾品、文具等。除此外,可以備好制作的動畫小游戲供需要時活躍氣氛。當然還可以根據學生表現,如直播課的反饋,對學生現場點評,送他們相應的雅號,如“搶答能手”“朗誦大王”“麥霸”等,適時鼓勵學生,促進學生情不自禁地進行知識的探求。更別忘了運用講故事、聽小伙伴展示等多種形式,靈活多樣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引導著學生對學習內容持續探索。充滿互動的課堂總是被學生喜歡的!
這里指教學目標的選取。人們常說:“懂行的看門道,不懂行的看熱鬧。”在這里,“門道”就可以理解成我們教學的目標。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且是教學的歸屬,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高小學生在線教學的“粘度”必須重視教學目標的選取。教學目標不明確、不具體,教師上課無重點,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教學目標設定時一定要注意將教學目標與課程目標、學習目標區分開。
網課中展示的大都是供學生了解的學習目標。給學生的學習目標要有明顯的針對性和指向性。
指的是教師語言要含情。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果”。網絡課堂學生不容易看到老師的“廬山真面目”,大多都是聲音的接受和感知,教師的課堂語言就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之一。抑揚頓挫的課堂語言在任何課堂都能以情傳情,尤其是語文課程能“潤物無聲”。無論是直播還是錄播,網上授課時教師都應該聲情并茂,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學生,做到言中含情。具體表現在課前導課要有氛圍,課堂進行中,語調要隨教學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課尾要言有盡意無窮。課堂上,老師富有激情的語言能使抽象的理論寓理于情,使學生受到感染和熏陶,達到育人無痕的理想效果。網課中,如果教師一腔到底,尤其是錄播式的網課,再完美無缺的教學設計都會因此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
傳授知識要有趣,學習目標要明確,教師語言要含情,以上這些是我對如何提高小學生在線教學粘性的一些初步認識。當然,還有很多方法值得我們去進一步探究。總之,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網課,相信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會樹立一種終身學習的觀念,在教學中認真反思和總結。當教師在網課授課中自己都感到無比開心時,相信學生也一定對網課陶醉不已。那么,小學生在線教學的“粘度”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