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 靜
(廣東省天井山林場/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 廣東 韶關 512726)
隨著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理念深入人心,以及林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森林康養迅速成長為林業領域的一個新興業態。2012年,我國率先在北京引入森林康養的概念,對《森林醫學》專著進行組織翻譯出版,并在湖南、四川、貴州等地陸續開始探索建設森林療養示范區,出臺了森林康養的發展意見、基地建設標準、基地評定辦法等[1]。2016年5月,國家林業局《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大力推進森林體驗和康養、發展集旅游、醫療、康養、教育、文化、扶貧于一體的林業綜合服務業;開發和提供優質的生態教育、游憩休閑、健康養生養老等生態服務產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森林康養能夠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有助于實現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心地帶的廣東省也在蓮花頂森林公園和觀音山森林公園積極發展森林康養產業[2],而素有“廣東的西雙版納”之稱的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以下簡稱公園),作為廣東省擁有最大原始森林面積的森林公園之一,其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具有多方面優勢,但也面臨一些問題。為促進該公園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提升公園整體發展水平,更好發揮公園在生態保護、醫療康養、教育和產業扶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對其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優勢和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發展路徑措施。
公園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大區南嶺氣候,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霜雪較少,個別時候會出現降雪或冰凍,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20℃,霜期6~16 d,年降雨量2 100 ~3 500 mm,降雨多集中在每年3—6月,氣候舒適。
公園森林覆蓋率高達96.7%,是一個以自然景觀為主體,山、林和水條件突出的遠郊山岳型森林公園,附近無工業廢氣污染源,園區內負離子和空氣細菌含量等多項指標優于城區,氣候溫和濕潤,空氣清新,主要景點空氣負離子含量達41 600個/cm3,負離子含量高,生態環境優良,是粵北地區森林生態的主要場所和廣東的生態綠屏,其生態保健功能和休閑養生價值極高。
公園內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森林層次眾多,植被類型多樣,據初步調查,野生植物有3 900多種,占廣東植物種類的一半以上,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紅豆杉、水杉、伯樂樹等,還有號稱植物活化石與恐龍同時代的桫欏,是名符其實的“植物基因寶庫”。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打造林相優美、景致宜人、功效明顯的森林康養環境奠定了良好基礎。
公園位于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西部,距離縣城38 km,距韶關市市區73 km,地處南嶺支脈五嶺的南麓,西接第一峰,場部設在國道旁,位于廣東省重點旅游扶貧景區“乳源大峽谷”和“第一峰”之間,擁有發達的交通網絡優勢,為發展森林康養提供了較好的交通條件。
公園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園區內部分區域供水依靠打水井,供電依托附近單位線路,通訊設施有待改進,道路建設也不完善,尚未開通從市中心到森林公園的直達交通線路。另外,缺少相應的醫療、住宿、餐飲等配套設施,制約公園發展森林康養。
公園內雖然自然資源豐富,但未充分開發利用。除部分地區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地質結構比較復雜,不宜建設旅游項目外,園區內也未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森林康養產品,無法實現顯著的經濟效益。
公園現有工作人員普遍存在年齡大、學歷低、觀念陳舊、職業能力差、職前教育缺乏等不足,知識結構和工作能力上都難以適應森林康養旅游發展需要,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缺乏。
一是對公園內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確保飲用水的穩定、安全供給;升級改造洗手間;科學規劃停車場;完善通信基礎設施,確保通信穩定、暢通;完善公園內的標識,提高園區服務水平。二是逐步完善園區內住宿、餐飲等配套設施,打造具有本地特色文化的康養度假居所。三是提升園區內森林景觀,依托園區內豐富的自然資源,在保護森林資源基礎上,對植被進行改造,為游客營造集景觀建設、林相改造、水源涵養于一體的森林景觀。四是完善醫療服務配套工程,充分利用公園的良好環境,完善醫療服務設施,開發相應的康復療養、養生養老醫療等。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將森林康養與互聯網技術有機結合,推進“互聯網+森林康養”融合發展,有利于打造智慧森林康養產業[3]。因此,應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作用,提升園區信息化服務水平,通過開發智能化、人性化的森林康養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打破森林康養基地與外界的時空限制,使信息交流更加暢通,增強人們對森林康養的了解,同時實現康養產業的精細化與個性化服務,不斷提升公園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水平。
根據園區的森林環境、自然資源及文化等特點,設計具有當地特色的保健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休閑游憩等森林康養產品,提高森林公園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推動當地綠色經濟發展。一是結合園區負離子含量高、含氧量高等生態環境優勢,開發生態景區,由公園內豹浴溪親水步道、瀑布畫廊、仙草園、生態科普教育徑、“豹紋石”地質遺跡群等景觀組成的生態長廊景區,四周溝谷迂回曲折,瀑布長流,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植物精氣豐富,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是回歸自然、體驗森林康養的好去處。二是設計相應的心理疏導活動項目,利用園區內森林的特殊環境,如高質量空氣、樹木及落葉等天然資源,降低或解除游客的不良心理狀態。三是開發溫馨度假型森林康養產品,結合當地特色,以森林生態資源為主,打造集森林運動、林間娛樂、森林觀光為一體的休閑游憩場所。
首先,通過舉辦講座、定期培訓,或借鑒國內外成熟的森林康養發展經驗,建立森林康養試驗點,為園內工作人員提供學習和體驗的平臺,提升其專業技術能力。其次,在引進人才時,推動森林康養職業資格培訓和認證,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再次,促進教育科技與康養實踐深度融合,將林學類、園林類、旅游類、醫療類、體育類及藝術類等學科領域的專家組建成為集“政產學研用”為一體的有機整體,為發展森林康養提供咨詢服務,尤其在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應與森林康養管理部門建立深度融合的協同與創新機制。
我國森林康養相關的理論研究和建設尚處于初級階段,尚未形成規模的產業鏈,但發展森林康養是新時代下林業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能夠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衍生出多種綠色生態產業,在兼顧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推動我國綠色經濟發展。天井山森林公園具有發展森林康養的氣候、環境、資源和區位優勢,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大力開發相關產品和服務、增強人才力量,能夠打造一個集科技推廣、農業觀光和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生態旅游精品,促進當地產業升級,優化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當地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