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東港第一小學 王貞璞
小學生出現執行障礙,不僅會降低他們的學習能力,還會導致他們的情緒上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小學生會表現出學習障礙、注意缺陷、攻擊性、多動癥等問題。因此,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小學體育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執行能力,之后再結合具體的體育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執行力。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還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發展。
1.懶惰心理。執行力較強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自己對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很多學生在上課期間的學習效果不理想,是因為他們缺少了執行力。那么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的懶惰心理。小學生年紀比較小,喜歡玩,認知水平較差,教師布置的作業也是不到最后不完成。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有小動作,不愿意主動進行思考,不做筆記。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懶惰心理,導致他們在學習中的問題積累的越來越多,學習效果也就不理想。
2.畏懼心理。還有一個影響學生執行力的重要因素就是小學生的畏懼心理。在課堂上學生執行力的表現就是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主動進行思考,做好課堂筆記,主動回答問題。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最大程度地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但是現在很多學生對教師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畏懼心理,擔心教師的提問,不敢和教師對視,甚至有些學生在課堂上會全程低著頭。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和教師之間很難形成默契度的配合,學生也就無法表現自己的執行力。
3.厭學心理。所謂的厭學心理,就是小學生在學習上會出現逃避的心理,不會主動學習,需要家長和教師的監督。缺少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學生表現出來的執行力就會比較差,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就不理想。
培養一個人的執行力,可以幫助一個人更好地達成目標。也就是根據自己的行動計劃,采取高效嚴格的行動措施,最終達成目標,簡單來說,執行力指的就是一個人實施計劃的能力。其中,執行力會受到行動意愿以及環境的影響。
1.提升學生的行動意愿。一個人想要完成一件事,首先要有完成這件事的意愿。只有他真正對一件事產生強烈的欲望,才可能真的做好。只有一個人擁有強烈的意愿,才能夠具有強有效的執行力。是否有強烈的執行意愿就要看行動的目標,以及目標達成之后可能會獲得的收益,以及如果無法達成目標的話,會有什么樣的風險。只有真正有了目標,才能夠擁有意愿。動力的多少取決于利益的多少,多大的危機就會產生多大的壓力。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動力。同時還要設置賞罰制度,如果學生無法完成會受到什么樣的懲罰,從而提升小學生上課的意愿,培養他們的執行力。
例如,在體育課上,學生的年紀比較小,日常的訓練很難讓他們集中自己的精神。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些體育游戲,幫助學生快速進入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玩“蜈蚣走”的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可以設置一定的賞罰制度,其中輸了的那一組,可以表演一個節目,或者是做五個蛙跳。在這樣的制度下,每一個學生都會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這一次的任務,也就是剛剛提到的意愿,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執行力。
2.選擇舒適的教學環境。學習環境對小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大的影響,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好的學習環境可以幫助他們更加積極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保障學生的執行力。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競爭的方式。將學生分配成兩個小組進行對抗式比賽,可以設置幾個適合小學生的體育項目,進行積分制,輸掉的隊伍要接受懲罰。在教師設置的競爭環境中,學生為了贏得比賽,就會全身心地在比賽中投入,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執行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有效提升學生的執行力,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也會促進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全面發展。因此,小學教師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小學生的個體情況,以及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接受情況。通過適當的體育教學方法,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運動,幫助學生培養他們的執行力和綜合運動能力,為小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