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小學 李建鋒
一年一度的區中小學生毽球比賽已經落下帷幕,本校運動員通過比賽場上的頑強拼搏與戰術的靈活運用,又一次取得了區一等獎的佳績。伴隨著鮮花與掌聲,近些年毽球的教學與訓練,點點滴滴的糾結、失望、驚喜、收獲等等又在眼前重現。
選好苗就是成立毽球隊的良好開端。踢毽球是一項技術活,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平踢技能。為了能選到好苗,筆者對所教的幾個年級開設了毽球課。由于是課堂教學,學生就能從基本技術入手,手拋、眼觀、腦想、腳迎、口述。一般基礎技術動作要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去磨,這種過程容易讓學生產生動作方面的審美疲勞,教師就設置了多種教學內容,讓學生不斷突破自我,收獲成功的喜悅。教學活動中,從開始的一人一球,到過程中的二人一球,再到后來的三人一球;從計時比踢多,計次比踢多;從單人比成功數到小組合計比成功數;從平時的個別學生抽測到期末人人過關。組織形式的變化,從學生的內動力出發,讓學生愿意嘗試動作,敢于做動作,讓生生互動,相互學習、監督、競爭,形成你追我趕的意識。在這段時間,教師不斷循循善誘、耐心強化、激勵表揚。教師對熱愛毽球運動且平踢個數較多的學生優先考慮,然后從中做進一步的篩選,把移動速度快和肢體協調性好的納入學校毽球預備隊。
過了平踢關,并不意味就能一帆風順地參加網毽比賽。平踢是個人原地運動,毽球比賽考驗的是多人在長11.88 米、寬6.1米的場地里移動接球、傳球、攻球的技能,場地中間還架設一張長7 米、寬76 厘米的球網,網的中部頂端距離地面1.6 米(男子)、1.5 米(女子)。萬事開頭難,一切按部就班。從發球練起,通常運用的是正腳背發球,左右腳前后開立,上體前傾,右手直臂持球,向上輕拋,右腳繃腳背瞬間踢出。以發球者在自己的發球區將球踢過球網并進入對方場地為成功。根據毽球比賽規則,發球時要拋球離手才可以用腳觸球。于是,老師做好鏡面示范,讓學生仔細觀摩記憶動作順序;規定學生的拋球高度,球至腰部高度則輕離手。觸球時機、觸球部位是技術難點。初練習時,學生面墻而站,間隔2 米畫一條直線,人在直線后兩腳前后開列,做自拋自踢練習。拋踢銜接熟練就上網練習,按照比賽的節奏5 秒內完成持球靜立、輕拋離手、踢出毽球。不斷重復,不斷觀摩,不斷改進,攻克難關發好球是大部分學生水到渠成的事。在發球環節練習后,接近三分之一學生將被淘汰,他們的拋球有高低變化,觸球時機控制有困難,腳型不穩定,導致發球不過網或者忽左忽右而出界。教師做好他們的安撫工作,訓練就此結束。移動中接發球是訓練中最棘手的技術關,教師不僅需要具有對移動接球技術的理解,而且還要洞悉學生的動作缺陷和動作特長。有些學生喜歡用腳內側踢球,它的技術要領是:大腿輕抬,膝蓋外翻,小腿內翻,用腳內側觸球。腳內側踢球動作比較靈活,接球范圍比較廣,出球可以自由掌控。有些學生喜歡繃踢,它的技術要領是:踝關節伸直,繃緊腳面,用大腿帶動小腿,瞬間踢球,觸球部位是腳背。教師根據學生的技術特點選好動作,有針對性地認真訓練。三人網毽比賽只用腳去踢技術過于單一,對于高于胸部的來球就只能望球興嘆。胸部停球動作正好可以排除這個“困惑”。胸部停球動作不是獨立的,它和腳內側踢球或正腳背繃踢是一套組合動作。想要在比賽中守住自己的陣地,學生必須掌握這一組合動作。如果對方來球又快又平而且直奔防守人腰間又該如何應對?大腿的磕踢正好可以讓防守人擺脫窘境,一磕一踢,先守后攻。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利用晨讀前的1 小時、大課間的半小時、興趣組的40 分鐘,有的放矢地練好每個動作。有了基本技術動作的保障,學生上場比賽心里有底,但是想在比賽中走得更遠,還得熟悉場上的位置。分工合作,前排1、2 號位注意近網吊球,后排3 號位注意中路和遠端攔截,只要場上球動了,每隊的3 個位置可以自由切換,進攻能力強的往前排跑,防守能力強的往后場跑,各盡其責,及時做好攻守轉換。練好每個位置,最后熟悉比賽規則,掌握比賽的一點技巧就可以參賽了。
學生是單純的,對于加入學校毽球隊是有著滿滿的自豪感的。一開始的訓練,他們都能在新鮮感的驅使下準時準點,但隨著技術瓶頸的出現,個別學生就會出現負面情緒和消極語言、動作。此時,教師及時找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技術困惑,給他們鼓勵、幫助。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在訓練期間會出現學習成績的起伏,任課老師會頗有微詞,甚至打電話給家長,這樣的后果是家長阻撓孩子參加訓練。遇到此種場景,教師不要氣餒,根據多年教學訓練經驗,最好先與個別學生交心,指出文化學習的重要性,參加課外訓練是讓我們變得更加健康、更加全面,同時還能為學校的榮譽添磚加瓦,指出問題所在,提出需要前進的方向。接著與任課老師虛心溝通,說明自己教學訓練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希望同事提供些許幫助,而后表示真誠的感謝。最后敞開心扉與家長交流,對于家長的疑惑、不理解、甚至指責都要用心體會,換位思考,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出謀劃策,如果有家長一味堅持不讓自己的孩子參加訓練,老師也要真心接受。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學訓練是教師的事業,為人師表是從教者的本分,業精于勤是教育的宗旨。在有限的教育生涯中,教師應該一如既往,兢兢業業,才能畢生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