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鳳
【摘要】目的 探析老年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亞臨床甲減相關性。方法 本研究選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共計86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收集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并使用回顧性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由于患者的臨床狀況不同,有些患者合并發生亞臨床甲減,另外一部分患者為單純高血壓,以此為依據對患者進行分組,將高血壓合并亞臨床甲減患者分到(A組)共計42例,另外將單純高血壓患者分到(B組)共計44例。同時在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體檢者中選取40例分到對照組進行對照研究。所有的研究對象均接受超聲檢查,以此獲取患者的頸動脈內膜的中層厚度(IMT),并將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同時對所有研究對象的s -TSH、FT3、FT4、(TG)甘油三酯、(TC)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hs-CRP)高敏C反應蛋白等情況進行相關分析。結果 患者頸動脈的IMT和s-TSH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呈現出正相關關系。B組患者和對照組相比,IMT在頸總動脈、TG及頸動脈分叉位置呈現出現在增高的趨勢,但A組、B組和對照組相比,A組患者的s-TSH、頸總動脈的IMT明顯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單純高血壓患者與高血壓合并亞臨床甲減患者的IMT相比相對較低,但無論是高血壓,還是亞臨床甲減,均能夠提高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亞臨床甲減;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7..02
在臨床醫學中高血壓及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其隨著年齡的變化發生率也會越來越高,尤其是亞臨床甲減和患者的年齡有著正相關關系,而且該病的臨床中無典型,無明顯的癥狀,且病情較為隱匿,特別是早期亞臨床甲減,臨床中發現的難度較高[1]。在心功能不全、動脈粥樣硬化、血脂異常中亞臨床甲減是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2]。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且社會福利保障質量愈加完善,導致老年化現象嚴重,這種情況下,老年高血壓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據相關研究得知,動脈硬化的速度與高血壓合并亞臨床甲減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3]。因此臨床中應該將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行明確,以此為依據進行針對性治療,這對患者生命安全的維護有著積極意義。基于此,本研究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高血患者及健康體檢人群進行分析,并將其分為三組對比的方式,探析老年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亞臨床甲減相關性,現將報告內容如下呈現。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共計86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收集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并使用回顧性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由于患者的臨床狀況不同,有些患者合并發生亞臨床甲減,另外一部分患者為單純高血壓,以此為依據對患者進行分組,將高血壓合并亞臨床甲減患者分到(A組)共計42例,另外將單純高血壓患者分到(B組)共計44例。A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50~80歲,平均(70.17±8.36)歲。B組中男25例,女19例,其中年齡51~82歲,平均(70.69±8.66)歲。對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其中年齡52-81歲,平均(70.52±8.29)歲。三組基本資料比較,未發現明顯區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資料可比價值較高。
1.2 方法
所有的研究對象均接受超聲檢查,以此獲取患者的頸動脈內膜的中層厚度(IMT),并將檢查結果進行比較。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研究對象的s -TSH、FT3、FT4、(TG)甘油三酯、(TC)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hs-CRP)高敏C反應蛋白等情況進行相關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是本研究中重要數據,需要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處理,故使用計算機錄入所有資料并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使用n(%)和(x±s)進行描述,比較時分別使用X2和t檢驗,若(P<0.05)則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患者頸動脈的IMT和s-TSH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呈現出正相關關系。B組患者和對照組相比,IMT在頸總動脈、TG及頸動脈分叉位置呈現出現在增高的趨勢,但A組、B組和對照組相比,A組患者的s -TSH、頸總動脈的IMT明顯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在臨床醫學中高血壓和亞臨床甲減是較為常見的疾病,且在老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生率。該病發生后對患者的影響較大,會導致其多個器官受到嚴重的損傷。在高血壓和亞臨床甲減兩種疾病重要靶器官損傷中,外周動脈硬化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之一[4]。目前臨床中常根據頸動脈內膜厚度的情況評價患者是否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這也是判斷該狀況的主要標準之一,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將頸動脈局部粥樣硬化的發展情況充分的顯示,也可以將其作為早期全身動脈硬化的重要指標[5]。據相關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與健康人群相比,其發生頸動脈內膜增厚和形成斑塊的幾率較大,在急性心腦血管疾病中,頸動脈粥樣硬化是主要的危險因素,由此可見心腦血管疾病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有著密切的聯系[6]。因此,頸動脈粥樣硬化是高血壓患者的重要危險因素,尤其是老年高血壓患者,其是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高位群體。就高血壓而言,其在發生的過程中,患者的心血管就會發生改變,從而出現重構的顯現,這種情況對血管平滑肌的影響較大,隨著并且的發展平滑肌細胞會出現肥大的現象,同時血管外膜膠原也會隨之增加,導致內膜厚度不斷增加,使形成粥樣斑塊的速度加快。
心肌梗死、內皮功能障礙、動脈粥樣硬化與亞臨床甲減的發生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疾病與此因素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同時在心肌梗死和動脈粥樣硬化中,亞臨床甲減是主要危險因素。甲狀腺激素的主要靶器官是身體中的心血管系統,如果病情為早期,那么頸動脈壁的厚度就會發生改變。另外,如果缺乏甲狀腺激素,血管內皮就會受到影響,最明顯的表現是血管內皮功能下降,同時還會導致內源性一氧化氮的數量逐漸降低,這種情況下,血管功能障礙的情況就會發生,此時頸動脈內膜也會增厚。如果患者的亞臨床甲減功能長期存在,那么就會改變患者的血脂代謝,導致其出現紊亂,該情況是炎癥反應的加速器,也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加快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表明,患者頸動脈的IMT和s-TSH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呈現出正相關關系。B組患者和對照組相比,IMT在頸總動脈、TG及頸動脈分叉位置呈現出現在增高的趨勢,但A組、B組和對照組相比,A組患者的s -TSH、頸總動脈的IMT明顯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單純高血壓患者與高血壓合并亞臨床甲減患者的IMT相比相對較低,但無論是高血壓,還是亞臨床甲減,均能夠提高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參考文獻
[1] 劉 驁.老年高血壓合并亞臨床甲減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相關性研究[D].中國醫科大學,2018.
[2] 李 銀,崔浩然,羅 義.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對代謝綜合征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6,22(02):188-191+226.
[3] 黃建芬.亞臨床甲減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5):68-69.
[4] 金 曼.亞臨床甲減與冠心病相關因素及冠脈病變的關系[D].吉林大學,2016.
[5] 韓 菲.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危險因素分析[D].山西醫科大學,2019.
[6] 陳 捷.不同體質類型亞臨床甲減患者與動脈硬化的關系研究[J].河北醫學,2018,24(09):1475-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