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哲
摘要: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國家格外注重教育工作的開展,我國教育投入規模日益擴大,使教育系統逐步完善。社會整體對高素質人才需求量逐步增多,無形中推動著高校辦學工作的開展。在現代化社會背景下,我國各大高校的辦學模式逐步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就要對教育系統內部審計系統優化,將風險管理作為基礎依據,對我國教育系統內部控制審計的各項問題進行總結和處理,從而構建內部審計長效機制。
關鍵詞:風險管理;教育系統;內部控制;審計體系
引言
隨著社會整體的創新與發展,我國財政部門也在不斷完善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機制,以此來強化內部監督、外部監督之間的關聯性,使二者有效結合,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與治理功能,進而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對于教育系統而言,事業單位是其核心組成部分,能否做好風險管理工作、能否做好內部控制工作非常重要,其與能否提升教育質量具有直接關聯。通過更新審計理念的方式,從風險管理工作出發完善教育系統,進而使內部控制審計充分發揮功能作用,進而使我國教育系統向廉潔、髙效、科學方向進行轉變。本文從基于風險管理下的教育系統內部控制審計作用入手,展開闡述,針對如何做好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深入探討。
一、基于風險管理下的教育系統內部控制審計作用
(一)有利于滿足教育系統經濟活動規范要求
對于教育系統而言,其內部控制審計系統具有多項職能,如發揮會斷強化經濟監督功能,其不僅是保證我國教育系統內部運行以及各項經濟活動的有效監督手段[1]也是在不斷強化教育系統的過程中,對教育經費、物資采購以及基建等多方面內容進行規范化管理,預防各個環節中潛藏的財務管理風險,并堵塞教育系統財務管理環節或是內部經濟活動可能出現的問題。
(二)提升教育發展水平
基于風險管理下,建設教育系統,做好內部控制審計的工作。不僅能對內部活動進行監督,也屬于重要的服務手段。在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階段,及時洞察教育系統業務環節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確保國家教育方針政策能貫徹落到實處,合理的利用教育資金資產,發揮更高的使用效益。
(三)推動教育行業發展與改革
在不斷強化內部審計控制力度的過程中,推進教育系統改革,直觀的了解教育發展核心內容,確保教育改革成功。在強化內部控制審計的階段,發揮內部控制審計的效用,并且發揮出其內部服務管理功能、監督功能等[2]。在揭示各個階段教育事業發展風險因素、矛盾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審計機制,并提出相應的審計整改意見,加快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速度。
二、基于風險管理下教育系統內部控制審計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法律體系建設缺乏完善性
與其他發達國家進行比較,我國教育系統內部控制審計體系缺乏完善性,如沒有針對事業單位對法律體系進行完善,而是比較適用于企業單位,在實際對具體操作進行管控期間缺乏完善性的規章制度。正是因為現階段所具備的法律體系不夠完善,導致基于風險管理下的教育系統在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期間,操作流程不夠明確、評價標準存在一定差異,不利于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3]。在此種狀況,在實際對內部控制活動的開展現狀、信息溝通暢通性分析的過程中,內部審計人員的主觀性評價會對其最終結果造成影響,不僅不利于基于風險管理教育系統功能作用的發揮,同時會對教育系統整體運行造成影響。
(二)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
我國教育系統在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除上級部門對校長、書記等會有職務任命之外,還會構建決策機構黨委、監督機構職工代表大會,通過此種方式形成相互制衡、相互監督的治理結構。但是即便是這樣,對于管理權力高度集中問題而言,黨委在實際決策重大事項過程中,職工代表大會在學校管理。
在社會整體發展速度顯著提升的背景下,我國教育系統也在變革創新,因此法人治理結構有所優化。對于決策結構黨委、監督機構職工代表大會而言,多個組織和部門之間相互協作,形成科學有效的治理結構。但是在管理方面存在權力過于集中的現象,如在做出各項決策時,職工代表大會自身不具備相應的話語權,進而就會阻礙其監督職責的發揮。即便大部分的院校都已經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但是仍然會對決策機構造成制約,進而會使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教育系統單位在人員配備方面更傾向于教學、科研一線等方面工作,進而就會出現內部控制審計人員不足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也削弱了教育系統內部控制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三、基于風險管理下的教育系統內部控制審計策略
(一)構建內部控制審計體系,強化教育系統風險管理功能
嚴格按照我國內部控制審計準則,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審計體系,解決我國教育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審計存在的各項問題。借鑒并應用成功經驗,從法律角度出發,構建內部控制審計體系,進而強化教育系統風險管理功能。比方說將風險管理作為基礎依據,在實際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期間,法律制度等內容就要發揮功能作用,從而為我國教育系統穩定運行和高效開展審計工作提供指導性依據。通過此種方式,做好構架建設工作,在對操作流程進行規范的同時,增強評價標準統一性,進而精準找到教育系統中內部控制體系中存在的缺陷[4]。內部控制體系逐步完善,為強化我國教育系統自身風險管理功能創造條件,為后續提升教育系統應用價值奠定基礎。
(二)完善風險治理機制,增強內部審計獨立性和權威性
教育系統能否穩定運行,以及是否具備完善的風險治理機制至關重要,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教育系統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就要將此項工作列入法人治理結構工作中,通過此種方法增強審計工作權威性,防止其受到管理層的牽制。在落實風險治理機制完善工作過程中,始終將風險管理作為核心依據,著重開展審計委員會構建工作,保證內部審計工作開展具有及時性和科學性。現階段我國教育系統,各大院校規模大小不一,充分結合學校實際狀況,正確開展審計委員會,如對各項設計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做好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全面提升內部審計有效性,結合實際狀況,嚴格按照要求保證內部審計總結會定期開展,如要對內部控制存在的具體問題以及風險管控方案進行研討和確定,從而制定具有動態性的風險管控方案。
(三)延伸審計鏈條,豐富審計內容
對于我國教育系統而言,為了能夠高效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就要充分結合教育中心的各項工作,強化基于風險管理下的內部控制審計的監督與服務功能。基于此,為了能夠延伸審計鏈條,豐富審計內容要做好以下兩項工作[5]:一是強化我國教育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體系,著重關注不同層級教育部門重大經濟活動、經濟事項決策活動開展進程,做好各項資產處置、財經管理規章制度、豐富內部控制管理內容;二是完善我國教育系統財務收支與預決算審計體系,適當加大風險管控力度,完善財務收支管理結構。在實際開展項目審計工作過程中,精準揭示出合同審計、結算監督工作中的各項不足,進而對風險管理教育體系建設行為進行規范,以此來實現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四)構建風險管理導向內審機制,強化風險管理意識
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備受關注,教育系統也在逐步向科學合理化方向轉變。隨著財政投資力度的逐步加大,為了防止產生浪費資金、徇私舞弊行為,管理層級就要做好風險管理理念,全面排除風險隱患[6]。在實際開展資產管理工作期間,每一個層級都要簽訂“經濟責任書”,適當的加大審計資源投入力度,為后續高效經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拓寬渠道。對于不同層級而言,其實際承擔的工作職責也會有所不同,這就要通過豐富風險管理文化,明確劃分崗位職責等方式,打造相互監督和相互制衡新局面,從而做好內部控制審計工作。落實審計工作,做好風險辨識與評估工作,深入挖掘風險,構建風險責任機制,提升審計工作透明度,從而為教育系統創設良好的審計環境奠定基礎。
(五)改進并創新審計方式,充分利用審計結果
在實際開展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期間,最重要的是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如要明確實際被審計對象的資金來源、收支規模、財政計劃等各項內容,豐富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內容,做好內部控制審計方案設計工作。改進并創新審計方式,做好查閱賬冊、報表及單據,對各項經濟活動目標完成情況進行檢驗,深入挖掘教育系統應用過程中的各項不足[7]。在實際對內部控制審計結果進行應用期間,強化審計問責機制,逐步強化審計監督職能,加大審計工作后續監督力度,優化整改結構,進而提升內部控制管理規范有序性。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為了能夠實現創新內部審計方式,就要對大數據、云計算等多種新型方式進行應用,在做好風險識別工作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內部審計效率;同時還要加強法律、電算化等各個不同領域的知識培訓工作,進而達到推升風險管理質量。
結語
總而言之,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全面提升,我國教育工作備受關注。基于風險管理的教育系統,在實際落實內部審計控制機制完善工作期間,為了能夠提升教育系統內部控制審計效率,就通過對各項方式進行應用,如構建內部控制審計體系,強化教育系統風險管理功能;完善風險治理機制,提升內部審計獨立性和權威性;延伸審計鏈條,豐富審計內容;構建風險管理導向內審機制,強化風險管理意識;改進并創新審計方式,充分利用審計結果等多種方式,在強化內部控制審計功能的基礎上,提升我國教育系統的實際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罄瑤.基于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系統研究[J].福建質量管理,2020(04):85.
[2][6]萬瓊華.基于風險導向下工程施工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審計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9(30):92+97.
[3]梁紅姣.基于風險管理視角的企業內部控制創新方法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8):31+38.
[4]趙瓊秋.基于風險管理視域下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研究[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9(15):76–77.
[5]張露丹.基于風險管理的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研究[J].商訊,2019(19):162.
[7]馬駿,高峰.基于風險管理的工程公司內部控制管理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022(2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