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華

【摘要】目的 分析整體護理模式在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價值。方法 課題組選擇2018年11月~2019年6月68例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展開研究,利用患者住院床位數的單雙號進行分組,分為試驗組(34例)和比對組(34例)。其中比對組實施常規性護理干預,整體組則采用整體護理模式進行干預,比對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情況。結果 整體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比對組,并且患者術后恢復時間也明顯短于比對組,利用統計學軟件對比兩組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整體護理干預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大幅下降,術后恢復時間有效縮短,提高了患者服務滿意度,具有積極的社會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整體護理干預;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7..02
腹腔鏡作為一項引進的醫學技術,在我國相對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近些年開展的腹腔鏡手術例數和難度系數已居于世界前列,在很多復雜肝、膽、胰腺手術中得以開展,腹腔鏡已經基本完全替代了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的創傷較小且血量較少,恢復速度較快,對患者的術后恢復有益。但是患者圍術期心理狀態、飲食情況等,也會影響著患者的恢復效果。整體護理主要是根據循證醫學的內容,對患者實施規范化、全面性的護理。為了深入研究整體護理干預的作用,文章抽選在本院行腹腔鏡手術的68例患者視為研究對象,根據臨床研究的結果論述,內容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課題組選擇2018年11月~2019年6月68例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展開研究,利用患者住院床位數的單雙號進行分組,分為試驗組(34例)和比對組(34例)。其中比對組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28~71歲,平均(49.23±3.12)歲。整體組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31~70歲,平均(51.44±4.18)歲。兩組基線數據對比無顯著差距,可以納入兩組觀察比較(P>0.05)。
1.2 方法
比對組實施常規性護理干預,進行術前指導和術后檢查,手術后對患者實施生命體征的觀察,發現異??焖儆枰蕴幚?,包括臨床身體指標監護、術后并發癥防治、生活護理、注意事項指導及健康知識教育等基礎性護理。整體組則采用整體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具體方式如下。
建立標準化護理服務流程,查閱專業資料規范,對患者開展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并及時組織開展問題討論,集中解決各項問題。根據每位患者不同的病情狀況,擬定專項標準化護理服務計劃,對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和不良事件預判,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安全。
1.2.1 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對腹腔鏡手術的不了解而擔心治療效果,進而引發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這時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引導,為患者介紹腹腔鏡技術的應用優勢,介紹手術成功患者的經驗。幫助患者放松心情積極面對手術。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獲取患者信任,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較嚴重的恐懼和緊張感,若有則給予耐心的心理疏導,通過和藹的眼神、溫柔的話語、得體的舉止、溫暖的微笑等來安撫患者的情緒,減輕患者對腔鏡手術的恐懼心理。
1.2.2 環境護理
對患者提供干凈整潔的就醫環境,以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密切觀察發現不良事件及時對癥處理。對治療所需相關腔鏡器械執行嚴格的清洗消毒,治療完畢后統一送至消毒供應室,并定期對內鏡進行維護保養。
1.2.3 健康教育
以建立微信群,發放健康教育手冊等方式,進行系統全面的健康教育引導,認真講解發病機理,講解治療手段和預期效果。對患者提出的每一個疑問需要耐心解答,指導患者配合治療。
1.2.4 飲食護理
術后根據患者情況指導其科學飲食,每日飲食1500~2000 mL,將并發癥發生率降至最低。以富含高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為主,不能進食燒烤、油炸食物,營養當科學調理。
1.2.5 康復護理
術后指導患者保持平臥位,6 h后結合患者情況適當調整。術后1~2 h參與被動訓練,屈膝、足內外翻訓練等。鍛煉過程中要逐步遞增,下肢感覺恢復后主動進行恢復性訓練,鼓勵下床活動。叮囑患者適當增加室內活動,同時多傾聽、多理解,通過和善的微笑、溫柔的話語獲取患者信任,提高患者依從性。
1.3 評價標準
對比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記錄患者的術后腸道蠕動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SSPS 20.0為數據整理工具,t檢驗計量性數據,計數材料x2計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整體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比對組,并且患者術后恢復時間也明顯短于比對組,利用統計學軟件對比兩組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所示。
3 討 論
將腹腔鏡應用于患者腹部疾病檢查中,通過內鏡對患者腹腔內情況觀察,然后針對病癥進行相應手術,可使手術操作能精確,并減少以往外科手術創傷面,利于患者恢復。傳統護理具有被動、滯后的特征,僅僅關注患者的臨床癥狀,而忽略了對患者認知狀態和心理狀態的關注。整體護理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狀況及個人需求,制定出科學合理護理方案,通過對患者實施標準化、個性化護理干預,使患者得到良好身心護理,加快患者康復。整體護理能夠通過規范化流程的制定,患者的全面評估等,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進而更好的實現護理目標。整體護理突出的中心理念是把患者需求放在首位,通過飲食、心理和健康教育等方式,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合理構建自身的飲食結構,讓心理狀態調整到最佳,術后積極主動進行鍛煉,促進其身體各項指標的快速恢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整體組相對于比對組患者術后恢復周期大幅縮短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在整體護理干預方式下,可快速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態。在科學、規范的指導模式下,減輕患者的痛苦感受,并發癥得到有效遏制,對早期介入患者生存質量的改善有積極的意義。整體護理是一種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各項護理內容進行進一步細化和優化,以期達到更高質量標準的護理模式,它可以顯著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干預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大幅下降,術后恢復時間有效縮短,提高了患者服務滿意度,具有積極的社會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寧 燕,張 思.無瘤技術護理配合在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價值[J].醫療裝備,2020,33(04):172-173.
[2] 劉曉靜.循證護理干預在膽囊結石患者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05):290-291.
[3] 黃 穎.探討舒適護理在普外科腹腔鏡手術中的干預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