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素輝
摘 ?要: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感受美的能力,在高中設置音樂課程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知美、體驗美,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從而樹立起健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且將美繼續傳遞給更多的人。本文通過對高中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進行闡述,并且對其實現的路徑進行分析,以期能夠使學生在音樂教育中受益。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育;德育功能;實現路徑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學制度正在不斷地優化和完善,當前高中音樂教育成為了高中教育體系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高中教學體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國教學改革步伐的加快,對高中音樂教育也更加重視和關注,但是由于受到教師自身傳統教學觀念的負面影響,導致當前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這就要求高中音樂教師一定要適應新課改的各項要求和社會的發展趨勢,積極地創新發展高中音樂教育,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再重新調整高中音樂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從而促進學生對音樂表達技巧以及音樂素養的形成。
作為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感知與辨識能力,音樂教育對于高中生的審美和情操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由于音樂這門學科的特點,很容易在課堂學習中傳達給學生一種美好的愿望、積極的精神,學生通過音樂能夠獲得正能量。因此,對于高中生的德育培養,與音樂教育有一定程度的聯系,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知美、發現美,從而樹立健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并通過自身來傳遞這種能量。
一、高中音樂教育
音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高中音樂的教育自然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音樂教育是指通過各種資源來完成音樂理論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傳輸,學生根據學習過程能夠收到積極的影響,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以及陶冶自身的情操。狹義的音樂教育則是指根據教學的大綱,對學生進行音樂理論知識、視唱練耳、聲樂、器樂等多方面的專業培養,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成為藝術方面的專業人才。
二、高中音樂教育在德育功能方面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高中學校,均是以文化課為主,絕大多數的學校并不能夠真正地做好音樂的教學工作,而是將這些課程讓給了數理化等重要的考試學科,這極大地損害了高中生的身心發展,學生在承擔過重的學科負擔下,很難全面、健康地成長。
在高中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1.多數高中對于音樂課程的設置只是輔助,音樂教育與學生的思想培養聯系較少;2.高中音樂教師的各方面素養欠缺;3.音樂教育受到應試教育多年的制約,沒有真正實現音樂對學生美學和道德培養的價值。這些問題是造成音樂教育無法發揮其真正價值的原因。
三、高中音樂教育德育功能的實現路徑
(一)樹立音樂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高中的教學雖然以傳授知識為主導,但是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和人格培養也是其十分重要的內容。作為高中生品德構建的關鍵階段,德育與智育的發展有著一樣重要的地位。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音樂教育對學生道德培養、身心發展的重要性。因此要求學校要樹立音樂德育教育的理念,給學生創造一種快樂、積極的音樂學習氛圍,合理地設置教學的課程,保證學生音樂課程的有效完成。與此同時,學校還應當加強制度方面的建設,給學生創造條件和環境能夠接觸到音樂,積極地組織歌詠比賽以及相關方面的文藝表演。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音樂也不例外。學生在接觸音樂的過程當中,會受到一些低俗音樂的影響,這時候教師應當給予正確的指導,避免學生受到這些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而誤入歧途。
(二)提高教師素養,創新教學方法
音樂教育除了需要更新教學理念,還需要對教師進行專業培養,教師要明確知道自己作為音樂教師的職責所在,并且將音樂教育當中要給學生傳達的思想和精神滲透到教學過程中,重視音樂教育。音樂教師也應當適時地外出學習或者在校與本校教師交流互動,聽取意見和建議,改進教學方式,創新教學的方法,充分利用現下的多媒體以及各種信息獲取的渠道,以更加有趣的形式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教師對于教學的內容要進行優化,選取教學內容時,多選擇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豐富的歌曲或者音樂故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除了古典音樂的學習,當下流行音樂也要多多接觸,本土風格的民謠也可以穿插進去,學生能夠通過豐富的音樂來充實內容,了解社會和家鄉,陶冶情操。教學方法的創新上,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比如,可以在學習一首歌曲之前,讓學生去收集一些相關的材料,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分享,了解歌曲的產生背景,活躍氣氛。教師可以將多媒體和樂器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受,從而使學生的感情升華,形成正確健康的人生價值觀。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安排學生排練小型歌劇演出,通過學生的參與更加深切地體會其中的美,理解其中傳達的精神。
(三)營造德育氛圍,促進德育教育
學校是學生接受各方面教育的主要場所,為此,營造學校的整體德育氛圍,能夠使學生在學校當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從而按照學校的標準來改正自己的行為。學校積極地組織各類音樂活動,比如“紅歌行”比賽,學生能夠通過活動的開展以及自己的參與,了解紅歌的文化,從中體會愛國的精神,達到德育的效果。還可以組織“感恩父母”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每一首歌曲中飽含的濃濃親情,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做一個感恩的人,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學生將音樂中的道德內涵內化成自己的修養。
四、結束語
高中音樂教育不僅僅是教會學生音樂知識的過程,其中涉及到的品德培養、身心發展、人格形成等都是極其重要的教學內容。為了使音樂的內涵與道德內涵合理地轉化,學校、教師都應當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營造一種良好健康的德育環境,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實現其道德品德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李兆奎.分析高中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實現路徑[J].吉林教育,2015,14:134.
[2]李清.高中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實現路徑[J].考試周刊,2015,35:150.
[3]楊晨.高中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實現路徑[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5,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