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秦郵實驗小學 吳 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英語課外書能夠讓學生增長學識,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目前,我國小學英語課外閱讀開展效果不盡如人意,一直得不到重視,大多依靠學生自覺性開展英語閱讀。課外閱讀具有巨大的教學價值,教師應該加強英語課外閱讀指導,提升閱讀效率,讓學生在英語課外閱讀中形成能力、培養思維。
課外閱讀,是指課內教材以外的讀物閱讀。學生可以從互聯網、書店中找到各種各樣的英語讀物。眾所周知,閱讀讀物決定了閱讀方向、閱讀效果,但由于英語課外閱讀讀物數量眾多,許多家長、學生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科學選擇讀物,盲目跟風買書,不僅浪費了金錢、時間,學生也無法取得良好的閱讀學習效果?!岸嘧x書,讀好書”,好書才能夠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基于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幫助,讓學生能夠正確選擇英語課外閱讀讀物。
選擇課外閱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選擇正版圖書。正版課外讀物文字、圖像清晰,甚少出現單詞拼寫錯誤,避免誤導學生,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佳的學習體驗感。第二,選擇階段圖書。課外閱讀雖然是自主內化閱讀知識的一個過程,但也需要注意學生課外閱讀學習的階梯性,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選擇階段圖書,滿足連貫性英語課外閱讀需求。第三,選擇圖文并茂圖書。小學生天性愛玩,對于學習存在著排斥心理,這也是導致課外閱讀效果始終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英語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選擇圖文并茂的課外英語讀物,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例如:教師針對三、四年級小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時,可以選擇《小豬佩奇》系列叢書作為課外英語閱讀對象,提升學生英語閱讀學習效果。該系列叢書具有階段性特點,共分為10冊,并配有英漢雙語,適合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小學生閱讀,能夠保證小學生在課外閱讀英語學習中的連貫性?!缎∝i佩奇》動畫片也深受小學生喜愛,學生對于故事情節比較熟悉。教師推薦學生閱讀該系列叢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于讀物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閱讀書中內容。由于學生對于動畫片中的故事情節比較熟悉,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遇到不會的單詞,也可以根據已知故事內容猜測單詞含義,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由此可知,教師在為中年級小學生選擇讀物時,要從學生的能力、興趣、學習需求、圖書價值等多個角度進行考慮,為學生挑選了《小豬佩奇》系列叢書開展課外閱讀,滿足了學生多項英語課外閱讀學習需求,為英語閱讀方法教學提供了必要基礎。
讀書是一種精神享受,但卻不是漫無目的的。許多小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并沒有明確的閱讀目標,只是憑著本能閱讀所喜愛的讀物,這種閱讀方法只能夠緩慢增長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外閱讀并不像課內閱讀教材,能夠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完全相匹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常會遇到陌生單詞、語句,影響學生閱讀學習效果?!白x好書,會讀書”,教師為學生推薦適宜的讀物后,應該進行閱讀方法教學,讓學生借助有效的閱讀法方法解決閱讀之中所遇到的困難,提升學生英語課外閱讀體驗感。
總結來看,適宜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方法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第一,整體閱讀方法。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過程中不必過于追求文章深層含義,應該結合閱讀內容決定閱讀層次。如莎士比亞的經典名著《哈姆雷特(Ham let)》對于小學生而言難度過高,學生閱讀少兒版時也十分吃力,因此學生只需要大概了解其義即可。第二,猜詞閱讀之法。小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會遇到大量的生詞,如果通篇查詢將會增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甚至弱化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教授學生猜詞閱讀方法,讓學生通過上下文語義、文章配圖進行猜測,能夠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學生在日后考試中也可以應用此法,提升英語閱讀成績。
例如:教師在選擇格林童話系列故事《魔鬼的三根金發(Devil's Three Blondes)》作為課外讀物,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并不認識“Devil”一詞,“Three”“Blond”則是學生所掌握的英語詞匯。閱讀過程中,首先,教師讓學生猜測“Devil's Three Blondes”是什么意思,學生根據英語基礎知識猜測“Devil's Three Blondes”應該是“××的三根金發”,也有學生會直接認為“Devil”可能是一個人名,或許是“戴維的三根金發”。教師不必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而是讓學生在后續探究中自己獲取答案。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童話故事配圖,看哪部分配圖與“Devil's Three Blondes”相關,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一名老奶奶正在拔魔鬼的頭發,部分學生猜測“Devil”可能是魔鬼的含義。最后,學生通讀全文后,根據“Spooky”(陰森)、“horrible”(恐怖)、“hell”(地獄)等詞語猜測出“Devil”一詞為魔鬼含義。
由以上案例可知,教師在童話故事課外閱讀中,教師為學生講解猜詞閱讀之法,讓學生通過練習熟悉詞語與圖片內容,準確猜出“Devil詞語。
英語課外閱讀教學與課內教學有很大差異性,教師主要起到輔助作用,即使教師傳授了學生英語知識,也要靠學生自己完成閱讀實踐,才能夠真正將“魚”轉化成“漁”,提升英語閱讀能力。人是群居動物,有著天然的交流欲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精彩故事、優美詞句、學習難點也都渴望與他人進行交流,得到他人回應。為了讓學生能夠“會讀書”,教師可以開展“讀書會”活動,鼓勵學生進行讀書交流。
教師在組建“讀書會”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三點:第一,為學生提供穩定的課外閱讀環境,讓學生能夠在相對舒適的閱讀環境放松心情,并且快速投入到閱讀之中;第二,為學生設置穩定的課外閱讀時間,逐漸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第三,科學組織閱讀活動,教師合理設置活動形式,能夠提升閱讀效果。
例如:教師設置“Introduce my favorite hero”作為“讀書會”活動主題,讓學生結合自己所閱讀內容,為大家一一介紹自己喜歡的英雄,講述其主要故事,并說出喜歡的原因。如果大家普遍對于某個英雄事跡感興趣,則可以要求這名學生為大家復述故事內容,進一步增長學生的口語能力。剩余時間,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課外讀物,讓學生在分享中不斷激發課外閱讀學習動力。
教師在組織“故事會”時退居“二線”,將學生推到前臺,讓學生介紹讀書內容,鼓勵學生分享閱讀成果,進一步增強閱讀能力。
英語課外閱讀是開拓學生英語思維,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效果,滿足學生英語課外學習需求的最佳方式。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外閱讀資源,給予學生最大的課外閱讀支持,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