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白蒲鎮蒲西小學 徐永鋒
小學生學習思維比較跳躍,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比較薄弱,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自控意識。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學會運用高效的教學手段,實現積極的引導,促使小學生逐漸意識到自我約束的重要性,從而在合作學習中提升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教師應革新自身的理念,在教學中加入更多的嘗試,嚴格貫徹落實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此外,教師也要積極學習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開展趣味數學活動,鍛煉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例如,教師在引導小學生鞏固學習“四則運算”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開展趣味“數學競賽”活動。教師在課堂中認真引導小學生學習“四則運算”,然后及時開展課堂隨時練習活動,在此過程中要注意使用趣味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通過有趣的計算題來激發小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可以開展“計算題數學競賽”活動,在課堂中及時地幫助學生鞏固對“四則運算”的理解和應用。“請同學們看著多媒體上老師準備的題目,積極搶答,最先站起來回答并且回答正確的得一個五角星。”通過計算題的穿插展示,不僅能夠活躍課堂學習的氣氛,還能夠鍛煉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應該滲透在課堂和課下學習中,教師要能夠將兩種學習環境相互融合,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地在課下主動預習以及課堂上自主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在意識的驅動下展開相關的教學活動,并及時跟進學生的反饋,從而更有效地改變教學現狀,拓展實際教學內容。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平移和軸對稱”這一數學內容時,就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學習這一數學知識,然后再請學生結合教材進行深入思考,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以及如何理解這一數學知識,有利于教師幫助學生培養更好的思維模式,進而能夠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說:“同學們,你們觀察過蝴蝶的翅膀嗎?它的一對翅膀的花紋或者顏色是完全一樣的嗎?請同學們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學生根據課本進行這一內容的自主學習時,教師要通過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過程、狀態、進度以及方式,將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活動更加細致化、具體化。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而且讓學生在課下也能夠積極地進行數學知識的預習和鞏固,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實際上,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能適應課堂的學習環境,小學生更容易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中理解教學內容。而合作與交流也能為知識解答與理論引導提供良好的鋪墊,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之下,有助于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在思維方面能夠產生巨大的改變,從而切實提高學生解決相關數學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這一數學知識的時候,就可借助小組合作模式去調整實際的課堂環節與內容,把詳細的知識拆解開來,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去學習“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在合作討論學習新數學知識之前,請大家先思考老師的一個問題:‘圓柱是由幾個面組成的?每個面有什么特點?每個面的面積是如何計算的?’”小學生回答:“圓柱體由三個面組成,上底面和下底面是兩個圓形,側面是由一個長方形卷成的。”還有的同學補充回答:“側面是長方形,面積=長×寬,底面圓的面積就是π 乘以半徑的平方。”緊接著,教師可以說:“同學們,你們的回答是正確的,那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圓柱體的表面積如何計算’,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做一個圓柱體,或者是畫一畫。總之,同學們要積極利用手中的學具探究并能夠說出為什么這樣計算。”有的小組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做了兩個半徑為4 厘米的圓以及長為25.10 厘米、寬為6 厘米的長方形后,將這三個部分組合成一個圓柱體。小組學生通過計算得出,圓柱體的側面長方形的長25.10 厘米,近似等于底面圓的周長,這里的π 取3.14。在圖形面積的計算與公式的整合運用之下,能夠切實提高小學生的理論運用能力,在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上走得更遠。
教師要認識到小學數學這一科目的教學是嚴謹的,也應該是充滿趣味的,要能夠創新教學內容,為小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教師還要能夠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精神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