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霞
(沭陽縣東關實驗小學,江蘇宿遷 223600)
小學語文教材可以說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及精神底蘊精華的結晶,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語文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小學語文內涵價值豐富,是施行人格教育的重要媒介,與學生未來的價值觀形成、人格塑造聯系密切。積極人格教育的實施,重在引導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育的內涵作用,幫助學生從小養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品質,進而有助于學生在未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
積極人格特質起源于20 世紀末左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積極心理學得到較為廣泛的發展。而在積極心理學的興起過程中,也將積極人格特質引入人們的視野中。積極心理學是研究普通人類力量、美德的科學,主張積極的人格取向。在一段時間里,許多研究學者過于關注人格的消極面,認為只有找到人們出現消極人格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找出相關的解決措施。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個體中同時存在積極人格和消極人格。積極心理學研究認為,當人們內心的積極力量得到不斷注入時,可以有效抑制消極人格。因此,研究、培養積極人格特質對人們的健康發展更具有現實意義。
個體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會產生豐富的精神品質,也可以稱為人格,內容主要包含認知、情感及行為等。從積極心理學上看,人格體現了個體相對穩定的內在動機、內心感受及行為傾向。人格具有兩面性,即積極人格與消極人格。積極人格特質倡導關注人格中的積極力量,對緩解個體消極的心理因素有重要作用,進而幫助個體形成健康的心理,也能夠更好地應對外界環境的改變。積極人格特質可以定義為一種積極的力量和心理品質。正義、節制、仁愛、正直、勇敢等均是積極人格品質。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較好的積極人格特質,可以促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人格是人的核心思想及穩定思想。小學階段可以說是塑造人格的關鍵時期與凈化時期。學生在小學階段奠定的人格底蘊,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而通過積極人格特質教育的實施,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積極人格特質是伴隨積極心理學而逐漸發展起來的。積極人格特質培養主要是指以學生潛在的心理力量為研究中心,以學生的個體發展為出發點,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積極的教學體驗和生活體驗。通過一系列活動的實施,強化學生自信、自尊、自強、感恩等積極人格特質。從現階段的語文教學現狀來看,語文教學尚未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價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缺乏科學方法。由于教師的培養方式較為單一,缺乏多樣化,直接導致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難以有效形成。同時,受到教師落后、陳舊的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培養沒有受到充分重視。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多彩,每一篇課文均是精挑細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均有積極作用。教師在教學時也需充分挖掘出語文教材的內涵,從語文教材本身出發。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注重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寓意,從而促使學生養成積極人格特質。例如,課文《手術臺就是陣地》旨在幫助學生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誠的國際主義精神。教師從課文內容的內涵、寓意出發,幫助學生感知積極人格特質的內容,促使學生學習白求恩大夫身上的高尚品質。教師需要善于借助課文的內涵來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促使學生養成積極人格特質。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教育觀念。教師要敢于創新、積極創新,摒棄傳統教育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教師需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身的想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養成勇敢、自信等積極人格特質。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例如,課文《山城的霧》旨在幫助學生感受作者的愛鄉之情,并激發學生讀詩、寫詩的興趣。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主動分析和研究課文內容,通過互動交流來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同時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讓學生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養成積極人格品質。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不利于課堂氛圍的營造。在培養學生積極人格特質時,教師的教學思想也較為老舊。多種因素的聯合干擾下,學生的學習效果難以達到預期。而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今天,教師需要善于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活躍、生動課堂氛圍奠定基礎,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養成積極人格特質。例如,以課文《秦兵馬俑》為例,旨在幫助學生想象兵馬俑的神態與氣勢,并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充分利用媒體資源來開展課堂教學,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知識要點,也使他們更直觀地體會到秦兵馬俑的壯觀。在學生主動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對秦兵馬俑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學生主動學習、分析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積極人格特質的形成。
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在學生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現狀出發,尋求改善、優化措施。在這種教學形勢下,教師要充分把握積極人格特質的內涵,并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來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并充分挖掘出語文課文的內涵,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積極人格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