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蔡 云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每個幼兒的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創造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作為鄉村幼兒園,我們有著豐富的鄉土資源,如四季變化的農田、碩果累累的百果園、五彩繽紛的百花園、綠影蔥蔥的菜園、涓涓細流的小河等,我們應充分挖掘并利用這些鄉土資源進行田園藝創活動,讓幼兒設計出多種多樣的田園藝創作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和諧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巧用家長資源,不僅能為活動收集豐富多樣的材料,還能夠豐富我們的活動內容。因此,我們讓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鄉土材料,并探討這些材料在藝創過程中的用途,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對鄉土材料形成初步的認識,為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根據家長的特長,邀請家長“配教”,如制作草制品(草簾、草墊、草圈、草鞋、草帽等)、柳條制品(柳筐、柳籃等)和織網等手工制品,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經驗。
由于農村幼兒園條件有限,我們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大自然賦予的自然優勢,布置園內外的環境。在環境創設、材料提供與教育教學方面,我園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田園園本特色。落葉、稻草、麥秸、樹皮、木屑、種子、野花、野草等材料,給幼兒園來了生機與活力。
在農村,很多自然物可以進行藝術創作,我們對狗尾巴草、稻草、樹枝等材料進行上色,然后將幾種材料組合、拼插,提高幼兒在創作活動中的參與性,充分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力,鍛煉了動手能力。
不僅如此,在活動開展的形式上我們還注重多樣化。如在“創意畫布設計師”的美工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布藝圖片和操作材料,支持幼兒自主探索,體驗美術創作的快樂。此活動順應了幼兒的發展需要,又助推了游戲的進一步發展。
對于農村幼兒來說,周圍的自然資源是他們的探知對象,廣闊的田野也是他們的課堂。有一次,幼兒們看到農田里的莊稼被鳥兒破壞了,他們討論做個稻草人守衛農田,于是,藝術活動“田園守護神”應運而生。在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多樣的鄉土材料,讓幼兒自行選擇,自主設計,讓他們自主創作“守護神”,再把“守護神”送到田野里,讓幼兒體驗成就感。
通過以上實踐,我們發現幼兒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利用鄉土資源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幼兒不斷與自然物接觸,獲得了豐富的審美體驗,從而擴大了知識面,開闊了視野。
研究結果表明,幼兒對線條、形狀和色彩的感受力十分強烈,引導幼兒圍繞鄉土資源展開想象,利用自然物進行各種造型、繪畫等練習,可以有效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鄉土資源藝創活動需要借助對話來豐富內容,這些對話包括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幼兒與作品之間的對話等。無論是哪種對話,都要借助語言來實現。通過這種發自內心的、言之有物的表達,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了快速發展,這種發展不僅表現在表述的流暢、長句子的頻繁使用、各種詞語特別是與情緒情感有關的詞語的大量運用上,還表現為幼兒更樂于表達,并能將這種能力自然遷移到其他學科的活動和日常交往之中。
我園立足鄉土,充分利用特有的鄉土資源,讓幼兒通過觀察、發現、討論、操作、體驗與領悟,積累經驗,獲得成功,在藝創活動中獲得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