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廣生小學 江慧輝
估算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組成,在教學活動的設計、組織中,通過加強學生估算能力的科學培養,既有助于培養、鍛煉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各類實際問題的能力,也能夠為其之后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也是數學素質的充分體現。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明確當前估算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制訂出有效的完善策略,以此來促進估算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首先,算后估算。在日常學習中,很多學生都是為了估算而估算。如:“48×72 ≈?”很多學生都是先通過筆算來將正確答案計算出來,然后再“估算”出一個與精確答案較為接近的答案,不具備良好的估算意識。其次,亂估算。很多學生在看到估算題目時,經常會出現不加思考就給出估算答案的情況,很少會有條理、縝密地思考。再者,教師忽視估算教學。傳統數學教材中包含的估算內容相對較少,且比較零散,再加上傳統教學理念的長期影響,一直都未將估算教學視為重要內容來講解,也正是因為這種忽視,才會導致小學生的估算意識、能力一直難以得到顯著提升。最后,學生不估算。在實踐學習探究中,很多學生都不會主動應用估算來解決各類問題,習慣以筆算來解答,還未養成靈活應用估算方法的習慣與能力。
為了進一步增強估算教學效果,提升學生估算能力,教師應多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且新穎有趣的內容作為教學素材,使得學生在各種情境中充分體會到估算的價值與魅力,才能夠從整體上增強小學生的估算意識。
比如,在組織學生去公園春游的時候,就可以為學生提供問題情境:公園每張門票9 元,共49 個同學,帶500 元夠用嗎?學生原本就對游玩的事情有著濃厚興趣,若能夠基于此來開展估算教學,一定能夠引導更多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又如,在學生完成各種計量單位的學習之后,可以為學生設計估算題目,如:100 枚 1 元硬幣摞起來有多高?通過對這些生活素材的全面挖掘與充分引用,把握各種契機來讓學生進行估算,既可以讓學生對估算的實用性有充分認識,也能夠為之后的學以致用奠定良好基礎,促進學生估算意識與能力的顯著提升。
是否擁有良好的估算習慣,不論是對估算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還是學生之后的數學學習都能夠帶來積極影響。對此,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估算習慣,教師應結合具體情況做出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設計。而能否自覺應用估算技巧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就是估算習慣養成、估算能力提升的重要標志。例如,在上學路上,學生就可以進行估算,結合現有知識經驗,估一估到學校需要幾分鐘,自己要什么時候從家里出發才不會遲到;做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估算一下自己一分鐘可以算幾道題,全部做完需要用幾分鐘等等。另外,數學教師還要正確認識到,估算習慣并非教出來的,而是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慢慢形成的。所以,在日常教學中,要為學生盡可能多地設計不同類型的估算練習題,以此來幫助學生積累更豐富的估算方法,促使學生主動用估算的眼光來對數學問題做出認真觀察,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掌握估算方法的重要性。
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想法,可應用的估算方法也是豐富多樣的,所以,估算結果也并非唯一、開放的。對此,在實際授課中,對于學生的個性特點、認知需求做出充分考慮,允許學生從不同層面來思考、解決各類問題,以此來培養、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比如,可以為學生設計:學校組織40 名學生去郊外春游,買 6個一袋的面包,要買幾袋才夠每人發一個?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猜測的方法,得出6×6=36,36 小于 40,所以要買7 袋才能夠滿足每人發一個的要求,也可以直接通過計算“40÷6=6(袋)……4(個)”來得出結果。通過為學生營造這一學習氛圍,鼓勵其積極發表自身看法,既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思維碰撞的機會,也能夠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估算能力,基于多角度估算來有效激發、保持學生的估算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的是,要從各個角度來挖掘學生的潛能優勢,通過新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策略方法來進一步優化估算教學環節,幫助學生積累更豐富、適合自己的估算技巧。
綜上所述,對于廣大小學生來講,通過加強估算能力的科學培養,既有助于增強學習興趣、效果,也能夠為之后的學習、應用奠定良好基礎。但是因為種種因素的影響,小學估算教學活動在具體開展中還存在一些誤區,不僅制約著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也不利于學生數學綜合學習、應用能力的全面發展。所以,對估算教學誤區、對策的深入探究應給予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