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大廟小學 丁小東
江蘇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李莊小學 孫 敏
數學教學就是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發現并提出問題,然后利用有關知識經驗來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進行點撥與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解題能力,并能獲得情感的體驗。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教學中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讓學生經歷由未知到已知的過程。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認知,使其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通過積極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迅速進入教學狀態,盡最大可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欲望,進而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師需要加強課堂引導部分的教學,良好的課前引導,能夠幫助學生轉換教學思維并集中注意力,教師只需要掌握正確的引導方式,就能夠帶領學生初步認識教學內容。
例如,在學習“20 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來引入教學內容,比如向學生提問:“小紅的文具盒里有8 支鉛筆,小紅的媽媽又給小紅買了3 支鉛筆,小紅一共擁有幾支鉛筆呢?”學生為了解決問題而進入對知識的探究狀態,引起好奇心理,有利于教師的講解。提問的過程也增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進而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積極活躍,有助于學生提升學習興趣,進而為核心素養視角下提升小學生解題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核心素養的教學視角下,教師需要把控好自身的教學地位,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來進行授課,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探究來解決數學問題,可以建設學生思維的完整性,架構起數學知識網絡,有效地激發學生思維自主性。同時,教師必須明確自身引導者的身份,在教學中恰當地給予學生指導,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與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啟發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時,學生很容易對不同單位的使用產生混淆,這時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利用直尺等工具對身邊的實際物體進行測量,引導學生在不同的場景下正確地運用長度單位。這種教學方式強調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并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對于學生個人思維能力的提升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有效地達到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根本目的。
數學邏輯思維是數學學科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培養目標,也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核心內容。小學數學課程與生活實際的關聯度極強,因此,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措施。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時,通常會遇到一些應用類問題,而這一類問題往往與生活中的實際內容相關聯。比如:“一個長方形花壇長50 米,寬25 米,在花壇的四周圍一圈欄桿,則花壇的占地面積以及欄桿的長度分別是多少?”在解決問題時,教師可以將題目中的長方形花壇與黑板等長方形物體進行類比,啟發學生將圍欄長度以及占地面積分別代表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結合生活實際中所能觀察到的物品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再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通過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解決數學問題。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自主地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分析,并隨著所接觸題型的增加逐漸掌握解題思路,面對數學問題時能夠以合理的邏輯思維找出正確的解決辦法,從而強化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對于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有著積極的影響意義,能夠促使學生動手和動腦能力的協調統一。
比如,在學習《觀察物體》這一小節的內容時,需要學生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把控能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粉筆盒、筆筒、牙膏盒等物品,按照不同的形式擺放,再通過觀察得出三視圖。運用這種實踐操作的手段,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不同類型圖形的不同屬性,大大地減弱了學生的理解難度,也幫助學生掌握了幾何類問題的解題方式,使得學生的圖形思維得到了更加快速的提升和發展,從而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斷提高。同時,這種實踐操作非常有利于小學生的思維開發,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思維的拓展提升,進而達到提升綜合能力的根本目的,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有重要意義。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都需要不斷完善,相信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不斷地改進和提升,會為小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讓學生能夠接受到良好的數學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