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英
(四川省涼山州良圓馬鈴薯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 西昌 615000)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蠶絲織品深受人們的青睞,桑蠶養殖業作為涼山州特色農業優勢項目,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蠶繭的質量與蠶絲織品的好壞密切相關,優良簇具選擇和上簇、簇中管理、采摘蠶繭等養蠶生產中最后階段重要工作均直接影響蠶繭質量好壞。目前,涼山州蠶繭產量和質量均居四川省前列,但隨著規模的擴大和勞動力緊缺,養殖戶在桑蠶飼養的最后階段工作中缺乏科學、全面的管理理念,導致蠶繭的產量低、質量差,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影響蠶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獲取優質、高產的蠶繭,本文介紹涼山地區在桑蠶養殖最后環節優良簇具選擇、上簇、簇中管理及采摘蠶繭中操作方法,以供參考。
上簇是獲取優質高產蠶繭的最后階段,是工作繁忙,環節多,勞力較集中的時期,充足的勞動力、優良簇具和簇室的準備、科學操作,可防止倉促上簇、發生忙亂的現象,保障蠶繭的產量和質量。
1.1.1 簇室準備 上簇室一般選擇便于通風排濕、干燥、補溫容易、光線明暗均勻的房屋,簇室準備量一般是一間養蠶室大小即可,上簇前需對簇室進行全面清掃和消毒,后搭蠶架,最后在室外搭好上簇棚,做好防曬、防雨工作。
1.1.2 簇具選擇及準備 方格簇是提高蠶繭質量的最優簇具。簇中管理通風良好,易于排濕,生產的蠶繭色澤好、繭形大、厚薄均勻,不容易產生雙宮繭、柴印繭、黃斑繭等次下繭,而且收藏方便。一般一盒蠶種準備170~180個方格簇,上簇前要作好方格簇的消毒工作,不能用消毒液消毒,一般采用人工清除簇上的死蠶及繭絲并在火焰上燒掉未清除的繭絲,燒簇上的繭絲時動作要快,以防把方格簇燒燃,正反面均要燒,直到方格簇上無繭絲為止。但在條件和技術不足的蠶區可以使用塑料折簇,它具有很好的理化性能,強韌性好,經久耐用容易消毒,省勞力,但容易產生雙宮繭、柴印繭、黃斑繭等次下繭,簇中管理稍有不當易造成繭色不好,會大大影響蠶農收益。
1.2.1 適時上簇 適熟蠶上簇,能及時吐絲結繭,吐絲量多。青頭蠶由于蠶未成熟,不能及時吐絲結繭,在簇中爬行,排出大量糞尿,容易污染簇具和已結蠶繭,使黃斑繭增多,同時因食桑不足,絲量減少,繭質下降。蠶過熟上簇,在上簇前徘徊吐絲,已損失絲量,上簇后急于吐絲,多結雙宮繭、薄皮繭及不正形繭。而養殖戶習慣添食蠶用蛻皮激素讓桑蠶成熟,方便桑蠶一次性上完簇,這樣造成青頭蠶、適熟蠶、過熟蠶一起上簇的現象。
措施是嚴格提青分批餉食,促進熟蠶整齊;每批蠶見熟5%時,先拾取初熟蠶上簇,再添食蠶用蛻皮激素,經過8~12h,桑蠶可大批成熟,達到適熟蠶上簇目的。
1.2.2 上簇密度 熟蠶上簇要掌握密度適當。上簇過密,蠶的營繭位置小,雙宮繭、柴印繭、黃斑繭等次下繭增多,繭質下降。上簇過稀,上簇室、方格簇旳需求量增加,投入增大。養殖戶桑蠶上簇數量一般憑感覺,較隨意;科學方法是根據紙板方格簇的孔數決定桑蠶數量。一般紙板方格簇的進空率達85%~90%,700~800頭/m2。
1.2.3 上簇方法 方格簇的上簇方法。掛簇前,首先在簇架下方墊上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方放2~3層大蠶網,以防止蠶掉到地上而受傷。注意保持地面干凈整潔。上簇時,把一個方格簇上適量的適熟蠶撒在方格簇的下方,等蠶附著在簇上后,將簇掛在簇架上,方格簇之間的間距保持在15cm以上,每層相同位置的方格簇應保持在同一縱面上,8~10h后,及時查看方格簇上方蠶入孔的情況,如果上方未入孔的蠶較多,需把方格簇上方調換到下方,等入孔率達到85%以上后,若還有未入孔的蠶,將未入孔的蠶重新上方格簇。上簇結束后,清除塑料薄膜和大蠶網。這種上簇方式保障蠶的入孔率高,減少雙宮繭、柴印繭、黃斑繭等次下繭。
從上簇到采繭這一段時期的管理為簇中管理。簇中環境條件和熟蠶的營繭狀態與蠶繭的質量有密切關系。不良的環境條件會造成熟蠶上蔟后斃死增多,上繭率低,繭色發黃,解舒率低等,影響蠶繭質量。因此,加強簇中管理,給熟蠶營繭階段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也是提高蠶繭質量的關鍵措施。影響熟蠶營繭和蠶繭質量的環境條件主要是溫度、濕度、氣流、光線。
簇中溫度主要影響熟蠶的營繭速度和繭絲質量。簇中合理溫度是:上簇初期偏高,保持在24.5~25℃,結繭后期保持在24℃左右。簇中溫度過高,死籠繭、爛繭增多,蠶急于吐絲,會增加雙宮繭,同時熟蠶頭部擺動幅度大,繭絲纖度變細。簇中溫度過低,結繭時間延長,繭形小,化蛹慢,熟蠶頭部擺動幅度小,繭絲纖度變粗,畸形繭、不結繭蠶增多。因此,選擇冬暖夏涼、有對流窗的簇室;根據上簇時期和簇中溫度要求適時調節溫度,適時開窗換氣,以保障生產出優質蠶繭。如果上蔟后室內溫度低,需用微火多處加溫。
簇中濕度對繭絲質量有明顯影響,特別是對蠶繭解舒的影響更大。一般簇中的濕度以70%~75%為宜。簇中多濕,死蠶、不結繭蠶增多,繭色變黃,色澤差,上繭率下降。簇中過分干燥,易造成繭層松散,綿繭增多,繭量輕。簇中濕度適中,死蠶少,蠶繭色澤好,上繭率高,蠶繭解舒好。因此,簇中管理加強通風排濕。選擇冬暖夏涼、有對流窗的簇室;蠶基本定位結繭,打掃干凈簇室并在簇架下方撒上一層石灰渣(養蠶期間篩出的石灰顆粒),這樣既能除濕,又能防止死蠶掉在地上污染簇室;簇室內掛溫濕計,時常關注簇室內掛濕度,根據簇中濕度要求適時調節濕度,適時開窗換氣,上簇后的前3d開門窗通風排濕,以保障生產出優質蠶繭。
簇中加強通風換氣是提高蠶繭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特別是在高溫多濕的條件下保持一定的氣流,可以減輕多濕的危害,增加熟蠶的吐絲量,減少死籠繭、不結繭蠶,提高蠶繭質量。上簇初期不宜強風直吹,防止熟蠶在無風一方密集,增加雙宮繭。蠶基本定位結繭以后,就要打開門窗進行通風換氣,以散發熟蠶排泄的大量糞尿和水分,以防產生次下繭。養殖戶在上簇結束后不注重簇室內的氣流,特別是晚秋蠶,氣溫低,用蜂窩煤爐升溫時擔心室內溫度不合適而開窗換氣少,造成蠶繭質量差。因此,適時開門窗進行通風換氣,即使氣溫低也要開窗換氣,如果室內溫度不夠可以增加蜂窩煤爐升溫,做到既保溫又通風,以保證蠶繭的質量。
熟蠶具有避光性,保持簇室光線均勻,暗淡適宜,以自然分散光最好,可防止簇室偏光或強光直射,造成熟蠶分布不均勻,往往密集于暗處一側,造成雙宮繭、薄頭繭增多。養殖戶在上簇結束后,需重視簇室內的光線均勻,簇架的擺放方向,室內燈的位置及燈的光照度,避免造成蠶繭質量差。因此,簇架的擺放方向以房屋的進深相同,以室內光線均勻為目的安裝燈,燈的光照度不能太強,換氣時要把門窗全開。
采繭要掌握適當時期,過早采繭,桑蠶未完全化蛹,毛腳繭過多,或是雖已化蛹,但是蛹體很嫩,容易損傷蛹體而出血,增加內染繭。一般春蠶上簇后7d,夏秋蠶6d,晚秋蠶8d左右為采繭適期。做到分批上簇,分批采繭。有的養殖戶采繭不科學,不分批次,動作粗放,投籃式的存放蠶繭,容易摔傷蠶蛹,增加內染繭,堆放過厚,蠶蛹放出大量濕熱,降低蠶繭質量。因此,采繭時按上簇的先后順序依次采摘,做到輕拿輕放,蠶繭分類采摘、分類堆放,堆放蠶繭時不能過厚,一般2~3粒厚為宜,放在蠶架上通風的地方。
優良簇具的選擇,科學上蔟、簇中和采摘蠶繭的管理工作,對生產優質高產蠶繭有直接影響,蠶繭質量關系到蠶桑業的持續穩定發展,與蠶絲綢行業生產葉息息相關。因此,提高蠶繭質量,加強科學蠶桑養殖技術宣傳引導具有很重要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