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些年來,利用表達藝術進行心理干預的方法開始得到大范圍的使用,并產生了一定的效果,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同,其中舞動治療就是利用藝術方法呈現出隱語狀態,針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有效干預,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為了更好地了解治療結果,需要做好測試工作,保證疏導效果。文章旨在研究考察舞動團體對大學生自我干預和自我效能的影響作用。方法:將隨機選取的40名大學本科生為實驗組(20人)和對照組(20人)。實驗組被試接受連續8周,每周2小時的舞動團體輔導對照組被試不接受任何處理。使用《一般生活滿意度量表》 、《抑郁量表》、《積極建構問卷》對兩組被試進行前后測。
結果: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在前測的各指標上差異不顯著在后測的各指標差異顯著,而對照組被試在各指標上的前后測差異不顯著。結論:舞動團體能顯著增強大學生對事物的積極建構,降低大學生的抑郁水平,提高大學生的總體生活滿意度。
關鍵詞:舞蹈治療;大學生;生活滿意度;抑郁;積極建構
當前,社會整體發展態勢良好,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隨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多,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但是同時給他們帶來了很多挑戰。當學生正處于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時,其承受的壓力卻超出了自身的能力,他們雖然在意志、思想等各方面相對趨于成熟,但是在認識等各方面比較簡單,無法全面考慮各類事情,長期累積之下,學生逐漸在心理上出現問題,所以,對于學生來講心理方面的引導非常重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該群體對于正確引導的需求不斷增多,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注意,做好引導工作。
一、舞蹈治療
舞蹈治療包括舞蹈動作和軀體動作。但“舞動”并不是指學習某一種舞蹈或者某一種運動,也不是通過身體的持續運動而達到強身健體為目的的活動,雖然治療本身常常伴以音樂進行,但與音樂治療同樣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舞蹈治療是藝術治療的分支之一,它又被稱為“舞動治療”(Dance/Movement Therapy)和“舞動心理治療(DanceMovemenPsychotherapy)。
“舞蹈治療是將動作用于心理治療的促進個體情緒、勝利整合的過程”(Levy,1988,p.15)舞蹈治療不是上舞蹈課,也不會教授大家一些舞步,它不單純是一種身體治療、身體動作,也不只是以運動健身、情緒發泄或身體矯治為目的。而是基于動作的心理治療。舞動治療作為種心理治療的方法。它不只是身體治療,既不是舞蹈課,也不是舞蹈表演。它屬于創造性藝術治療,與其他創造性藝術治療的流派一起(即美術治療、音樂治療、戲劇治療、心理劇、詩歌治療等),豐富和拓寬了心理治療的形式和內容(Zwerling,1989)。舞蹈治療被廣泛用于精神衛生、復健、醫療、教育領域,用在護理、保育、疾病防控、健康管理和私人執業中。舞蹈治療對有發展性、醫學、社交、軀體和心理損傷和創傷的個體有效,適用于所有年齡、種族、民族,最主要是以個體伴侶、家庭、團體治療的形式(ADTA ,2013)
二、研究對象與工具
(一)測試人群:在某高校通過校心理健康中心公開招募本科生40人將其隨機分配到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人,其中實驗組男生7人,女13人。對照組男生5人,女生15人。測試團體成員平均年齡20.5歲。
(二)研究工具:組織實驗組組成員首先進行填寫,并進行分值整理,做好分析工作,其中,包括了一般生活滿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 采用Diener,Emmons 和Larsen 等編制的一般生活滿意度量表和抑郁量表簡版(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8)量表示評價程度”1”表示非常不同意,“4” 表示不確定,“7”表示非常同意。實驗組一般生活滿意度水平以3個項目的總分衡量。
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Depression Scale,CES-D):流調中心抑郁水平評定量表由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院的Radlof編制,是用于評價社區人群當前抑郁水平的自評式工具。本研究選取的是20道題的版本。CES-D按過去一周內出現相應情況或感覺的頻度評定:不足1天者為”沒有或基本沒有”,1~2天”少有”, 3~4天”常用”,5~7天”幾乎一直有”。上述順序依次評分為3,2,1和0分。將20項得分相加,< 10分無抑郁癥狀;10-15分可能有抑郁癥狀;分數越高,抑郁程度越高。
積極建構量表( Positive Framing):Ashford等編制,Proactive behaviors量表中的分量表,用來評估預先應對行為中的積極建構。包含三個項目:“試著看待你現在的境況是機遇大于威脅的;總試著往事情好的一面看;試著看待你現在的境況是遇到挑戰而非遭遇難題”
實驗人員需要針對不同的小組進行對照和分析,需要確認其需要舞動治療并愿意接受舞動治療,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態呈現,制的期限、時間,做好輔導工作。同時需要確保治療師有專業背景,具備豐富的經驗,在正式團體開始之前,需要與學生做好前期溝通,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做好記錄。
三、干預方法和結果
(一)干預方法
在前期的溝通當中,需要制定相應的主題,了解到組員進組所表達的議題主要有自我覺察、自我效能感、人際關系、信任等。且通過體驗工作坊發現成員動作偏輕柔,力量感不足。
第一次,帶領者和小組成員呈現為初步相識,初步產生人與人以及人與空間的連接,同時需要針對舞動治療方法等進行介紹,并針對每個成員進行觀察其相應的動作特質(高強度、低強度、動覺、情緒、認知)等;第二次安全感遞增,可以開始進行自我覺察能力以及小組成員間真實動作的針對性練習。真實動作可以幫助成員做動作探索,更多了解接納自己;例如在對團體舞動中的“信任”的議題中分析發現,舞蹈治療通過真實動作練習向內聚焦與傾聽,見證人與動作者相互依賴的關系是真實動作的核心。
第三次,繼續加深熟悉程度、增加安全感,在練習觀察能力的同時,開始進行鏡像動作練習共情;第四次,引導小組之間、成員之間逐漸形成獨立空間做開始進行內驅力中加速、減速、直接、間接的練習增強自我效能感;第五次,針對自我和外界進行對比體驗,并進行邊界關系的議題第六次,可以感受內驅力中“陰柔-陽剛”、“自由-束縛”的概念,做控制練習;之后三次則需要針對不同的議題進行處理包括融入、責任、開放;第十次,通過成員語言回饋,帶領者進行過程評估、總結,完成分離。
按照各類表格的填寫情況與后期干預之后的結果對比來看,舞蹈治療的確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主要呈現在數據的變化當中。
(二)干預結果
1.在進行十次團體輔導之后,綜合所有人的體驗、感悟,各個成員針對舞動療法產生一定的看法。首先,成員認為該療法可以更好地幫助自己形成自我覺察的意識,在調節情緒能力上有所增強;很多成員認為在輔導之后,的確能夠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有效疏導,能夠更好地面對恐慌,很多成員呈現出獨立的特點,減輕了依賴心理;其次,在輔導的過程中,成員針對自身、他人的認知逐漸改變,針對各類事物能夠保持積極態度,具體表現為成員面對外界的時候,邊界關系更加明確;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目標更加明確;自信心逐漸增強,更加全面地認識自我;也能夠以正確的態度欣賞他人;再次,輔導的時候,成員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來自團隊的支持,心中更加充滿力量,在小組當中,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分解煩惱,長此以往,成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對團體生活更有信心,由此也可以看出,建立小組進行輔導的方法給成員帶來積極影響。
2.附表:
四、討論
無論是從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出發,還是從主觀層面的分析出發,都能夠明顯地感受到舞蹈治療在學生心理調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針對學生的抑郁狀態、改變認知等都可以進行有效調節,從而使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得以改善,同時能夠在面對生活的時候更加主動、更加積極。
舞蹈治療優勢主要還體現在舞動的時候,其動作、節奏等會隨著人體活動產生良性的作用,其中也包含了運動過程中產生物質分泌,能夠更加輕松地感受到積極方向的情緒,而在不斷舞蹈的過程中,成員做出動作,這是一種動作表達,也是心理的表現,在動作進行的過程中,給予了成員情緒疏導的機會。在動覺、動作重塑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減少負面情緒,形成更加積極的感受。其次,在積極接受輔導的成員當中,逐漸隨著輔導的深入對“信任”“人際關系”“自我覺察”等議題建立起新的認知,無論是對整個世界還是對自我都形成新的認識,按照科學理論分析,能夠從思維出發對行為帶去影響,當主體在動作發展當中感受到積極的要素時,能夠更加深入到學習當中,甚至開拓更加多樣的途徑和方法,表現在生活中則是使用多樣的方法解決日常問題。
六、結語
總而言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得到高度關注,為了他們更好的發展,需要將舞蹈治療的方法加入,同時充分了解當代學生的心理特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疏導,另外,在使用這一療法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些學生比較愿意參與到其中,則可以大力提倡他們加入進來,獲得及時疏導,而一些學生由于性格、抑郁程度等影響,不愿意加入這一療法當中,對于這些學生,則需要進行特殊引導,避免適得其反。一切方法的使用都需要將有效疏導當作最終目標,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自我,在思想上保持向上、積極。截稿時,全國面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重大疫情,全國高校延遲開學。筆者在自己所屬院校開展了一系列線上舞蹈治療課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進一步證明了舞蹈治療對于提升大學生自我接納和自我能效,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琳達曉喬.舞動--以肢體創意開啟心理療愈之旅[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4.127.
[2] 李微笑.舞動治療的緣起.[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35.
[3] Diener ED,Emmons RA,Larsen RJ,Griffin S.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5,49:71-75.
[4] Missinne S,Vandeviver C,Velde SVD,et al. Measurementequivalence of the CES- D 8 depression- scale among theageing population in eleven European countries. Social Sei-ence Research,2014,46: 38- 47.
[5] Ashford SJ,Black JS. Proactivity during organizational en-try: the role of desire for contro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6,81: 199-214.
[6]趙研.舞動治療-舞蹈與心靈的對話[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8:79.
作者簡介:袁芳,女,研究生,武漢科技大學藝術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舞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