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井玉
(連云港市灌云經濟開發區實驗學校,江蘇連云港 222200)
班本課程概念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并且深受人們的重視。很多學校和教育機構都對這一概念進行分析和研究。班本課程的出現給學生的學習生涯帶來非常多的樂趣。“和大人一起讀”的班本課程在學生和家長之間建立一個很好的溝通紐帶,并且還可以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階段學習有著非常大的幫助。[1]
由于班本課程出現的時間不長,因此不了解這一教育概念的人會產生疑慮,尤其是“和大人一起讀”的班本課程出現之后,也會給人們帶來許多困惑,人們會質疑班本課程開發的意義。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將做出一個較為詳細的說明。“和大人一起讀”的班本課程開發具有很強的合理性、必要性,而且可行性也很高。目前,部分學生的家長由于忙著工作,對孩子的學習情況了解不是很多,陪伴孩子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而“和大人一起讀”這一班本課程開發之后,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并且對家長和孩子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一方面,家長的陪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家長也能夠增進跟孩子的溝通,更加了解孩子的內心活動。所以,“和大人一起讀”這一班本課程的開發具有非常深遠的現實意義。[2]
通過無數次的實踐,能夠得出的結論是,每一次新的課程融合到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都會無法避免地經歷一個校本化的環節,只有經歷了這樣一個環節之后,新課程才能夠正式地融合進學校課程中,成為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這也就使得課程有一個集體化的新名稱——學校課程。而班本課程也是學校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較為新穎的課程形態。有的人不了解班本課程,認為班本課程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教學理念,這種想法無疑是錯誤的。在學校課程的大區域里,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每一種課程都是平等的、科學的、合理的,各種課程所具備的理論價值都是相等的。班本課程與學校課程的關系是明確的,但是班本課程與校本課程之間的關系還不是十分清楚明了,界限較為模糊。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和實際經驗,班本課程與校本課程之間存在兩種關系。第一種,班本課程是校本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形態,這二者之間的關系整體上來看更像是“父子”關系。其理由比較簡單,因為班級屬于學校的一個組成部分,學校是一個較大的整體,包含著很多的教育因素,所以,班本課程理所應當是校本課程的一部分。第二種,班本課程和校本課程是平等的,兩者之間處于一種較為平行的狀態,所以它們屬于并列的關系,是“兄弟”關系。其理由也比較簡單,校本課程通常情況下是由校長來做決定,進而實現主持開發這一環節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校本課程的主要開發主體就是學校,但是在這一類型的概念當中,學校是不包括班級的;班本課程是通過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師來研究,進而實現主持開發這一環節的。上述的兩種關系定位是目前班本課程的主要定位。[3]
如果想要“和大人一起讀”這一班本課程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就需要進行合理的開發。在進行班本課程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激情,也需要有理性思維,這二者之間整合成為一體,就能夠使得“和大人一起讀”這一班本課程更好地進行下去。對班本課程來說,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因素,重視合理性這一因素,能夠有效地預防“和大人一起讀”這一班本課程在進行階段出現盲目性及隨意性的可能。同時一個科學合理的開發,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班本課程在進行的過程中出現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情況,讓教師和學生產生警惕的心理。
筆者以《狐貍和烏鴉》為例,分析“和大人一起讀”這一班本課程的具體實踐應用過程。在《狐貍和烏鴉》的教學實踐中,一共有36 組家庭參加課文朗讀,我在課前家庭朗讀中發現:在朗讀“一溜煙”這個詞時,很多家庭將其讀錯了,讀對的家庭僅有4 組。針對這一情況,我通過課堂教學,對讀錯的家庭組進行糾正,讓其明白這個詞的真正讀音及含義,家長與學生同時學習,共同進步。而這一過程也讓我們明白了,在平時讀書時,不能只是粗略地了解其內容,而要對每一個字詞都細心研讀,不能放松心態。對學生來講,通過朗讀表現自己的情感是一個難點,學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這一情感的表達。在朗讀過程中,我發現“狐貍饞得直流口水”“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真好”這三句話是朗讀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以敏銳的感覺在這樣的地方予以指導,讓孩子的閱讀質量得以提升。課堂上,我通過兩個視頻中孩子的讀音對比展開教學,讓學生自己發現他們對“溜”這個字的不同讀法,并理解“一溜煙”的意思,再由意思去感知朗讀語速、音調上的變化。學生從發現到掌握,都是他們的自主學習行為,所以對朗讀技巧的掌握也就較為扎實。[4]
教師講解《狐貍和烏鴉》一課后,學生和家長都得到了很多的收獲,收到了很好的實踐效果。對學生來說,他們自身所具備的閱讀能力能夠在經歷過“和大人一起讀”這一班本課程之后得到很大的提升,家長也在孩子的幫助之下,對課文的個別字詞讀音以及朗讀課文時的語氣有一個更加準確的了解和把握,這對學生和家長今后的家庭式共讀來說有著很大的意義。
而教師在這一課程結束之后,也能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示。在家庭朗讀中,假如教師只是讓家長和學生進行單純的朗讀,那么得到的收獲是很小的,就會導致家長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讀,學生也只是為了讀完課文而讀,對學習的效果沒有任何的助益。所以,這一過程就非常需要教師的引導,指引家長和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課堂學習,加深朗讀的意義,進而提升學生對這一課程的學習效率。與此同時,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義,體會文中的人生哲理,對今后的成長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現在,“和大人一起讀”欄目在應用過程中經常會被教師所忽略,大多數教師會把這部分內容隨意帶過,或者是只讀懂了教材中給的篇目,但對教材所要表達的真正內容了解少之又少。沒有看懂教材編寫的真正意圖,教學就沒辦法切實有效地實施。而通過對“和大人一起讀”班本課程的研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這種現狀,并且可以對統編教材進行詳細分析,將其與校本教材進行有機結合,把教材內容、學生學習、教師指導等方面綜合起來,為今后的教材講解提供參照,這就是這一班本課程的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