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加玲
【作者單位:灌云縣小伊中心小學江蘇】
在新課改教學背景下,學校越來越關注閱讀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意識到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教師要起到關鍵的引導作用,為學生創立良好的閱讀平臺,讓學生對閱讀教學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對于學生對閱讀的感悟,教師要予以尊重和理解,對思維進入誤區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引導,讓學生自行糾正,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里提出的個性化閱讀問題應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個性化閱讀是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實施的一種閱讀教學方式。實施個性化閱讀,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要選擇閱讀內容,按照自己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體驗和見解,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進行閱讀。
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開展。良好的課堂氣氛是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基礎。教師在好的課堂氛圍中教學會更有效率,學生在課堂上也會更有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教學成果是巨大的,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習,學生能更積極地思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將終身受益。教師要使課堂達到這種效果,一定要把握自己的優勢,選擇學生喜歡的、樂意接受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開始階段,加入一些有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便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小學生都喜歡游戲,在游戲中教學,他們會很喜歡,樂于接受新的知識。同時在游戲中教學,能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建立相當不錯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時,可以適當引入游戲,幫助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教師的激情教學和學生的高效學習。
教學方法陳舊、理念單一,是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導致課堂效果不佳。語文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以豐富的閱讀教學內容和形式,凸顯小學生的個性特征,豐富他們的閱讀體驗。目前,角色扮演法、生活化教學法、閱讀與朗誦比賽法等,在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比較常見。語文教師要依據教材內容擇優選擇,或者依托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創新語文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小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其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語文教師也可以與家長合作,鼓勵學生關注“為你讀詩”等朗誦類微信公眾號,在課余時間聆聽名家閱讀,實現閱讀教學拓展,豐富小學生的個性閱讀體驗。
語文教師要對個性化閱讀的內涵具備清晰的認識和了解,依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特點,開展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及實踐活動,有針對性地對小學生進行指導。首先,語文教師要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教學方法,確保課堂效果。其次,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予以充分尊重,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和思考時間。不同學生喜歡的閱讀類型、風格等也有所不同,針對這一情況,語文教師要給予小學生充分的尊重和鼓勵,推動小學生自主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需要考量的相關內容比較多。學校和語文教師要充分了解個性化閱讀的內涵,明確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依據當前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關注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依托情境創設,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既要豐富小學生的閱讀體驗,又要關注其個體差異,為其未來語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實現閱讀能力提升。
展開或引發豐富的想象,是個性化閱讀的鮮明特征。閱讀是創造活動個性化的閱讀,又是一種體驗性閱讀。閱讀不僅豐富了文本的內容,還能促進讀者的創造性思維發展。捕捉文本的空白點,創設情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釋放豐富的情感,將文字轉化成具體的形象,既促進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積淀,又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在層層深入的語言實踐中超越文本,回歸人性,喚起心靈中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將愛與尊嚴、真誠、善良、悲憫的種子種在孩子們陽光燦爛的心田上,讓學生“情動于衷而形于言”,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閱讀也是一種創造的過程。學生憑借已有的閱讀材料,產生聯想,進行想象,促進思維多向發散,提出新異的見解,從而進入創造性境界。創造能力是閱讀的最高層次,其思維活動更有具體性、獨立性、批判性和選擇性。這是人們探求新知識的一種思維,具有創新性、綜合性和靈活性等特點。
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影響一生,任何學習過程都離不開閱讀的開展。因此,開展個性化的閱讀一定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這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提升的基礎。課堂上的閱讀內容有限,而課堂外生活中的閱讀素材是極其豐富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生活實踐,開展閱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閱讀探索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思維可以在不同環境中得到鍛煉。例如,對于社會的新聞熱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用小標題來提醒學生,激發其興趣,促使學生在課后主動進行新聞熱點的搜索閱讀。在下節課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的看法,看看哪些同學進行了主動探索閱讀,從而達到利用多種課堂延伸的手段,提升學生的閱讀范圍,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實踐能力提升的目的。
總之,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每個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是不一樣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與個性,讓文字變得鮮活亮麗,富有個性,讓閱讀迸發出新的火花,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生活,在閱讀中宣泄情感,在閱讀中提升境界,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