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艷
【作者單位: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虎腰小學 江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傾聽”意義重大:尊重學生獨特性、樹立正確觀念、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形成民主課堂文化等。所以,想改變課堂“偽傾聽”的現象,教師首先要學會傾聽,學會從學生參與中汲取有效的教育因素,并將其轉化為有效的教育生成。只有教師練就“真傾聽”的本領,才能戰勝學生“偽傾聽”的行為。
小學低年級孩子受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等影響,對于老師的提問,回答時往往詞不達意。教師如何通過傾聽,汲取有效的教育因素,并轉化為教育生成,從而服務課堂教學,絕對是一項挑戰。
筆者認真觀察二年級語文課堂上出現的“偽傾聽”現象,將自己的教育思考和實踐見縫插針地融入教學環節中,不斷地實踐、對比、反思,修改、再實踐……發現只有教師自己真正學會傾聽,練就一身“真傾聽”的本領,從而言傳身教,才能在與孩子們“偽傾聽”的戰斗中奪得制高點,最終取得勝利。
什么是好教師?什么樣的課是一堂好課?筆者曾經膚淺地認為:好課=好老師=流利的普通話+避繁就簡的講解+熟練的課堂銜接+巧妙的課堂總結。
至于孩子們的回答,課堂的生成,不重要!因為不論如何回答,答案都會在PPT上出現!
然而,這樣看似“完美”的課堂,恰恰忽視了重要的一點——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課堂更應該是孩子們學習成長的陣地。真正教育能力高超的教師,一定是多聽、善聽、會聽,是將“教育智慧”和“善于傾聽”巧妙融合的教師。
“教師的傾聽”:積極與消極、封閉與開放、獨白與對話式、預設與生成的傾聽。倡導教師將自己的心態調整為接納和開放、寬容和理解,鼓勵孩子暢所欲言,從而迸發思想火花,呈現異彩紛呈的教育成果。
筆者在執教小學二年級語文課《狼和小羊》中有發現:
《狼和小羊》上課結束后,一群孩子圍來,七嘴八舌地提問:
“狼向小羊撲去,小羊死了嗎?”
“小羊才不到1歲,它媽媽呢?”
“有陷阱!小羊故意引狼跳過來,老師你信嗎?”
……
我面帶微笑認真傾聽,不時“咦?”“是啊,為什么呢?”“然后呢?”回應學生。首先肯定孩子善思敢問的勇氣。然后簡單的問題,直接回答;稍難的問題現場討論得到答案;哲理性問題“狼想吃羊,為什么要找借口?”應重點對待,充分思考,再尋時機統一解答。
實踐證明:積極、開放的傾聽模式,更能激發學生探究和傾聽的愿望。所以,只有“善傾聽”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會傾聽”的學生。
生也有涯而知無涯,教育更應如此。教師要敢于承認不足,知恥而后勇,不斷學習、實踐、探究,全面提高課堂質量。
作為低年級語文教師,要研透《課程標準》,吃透學科要求,結合年齡特點,認真傾聽孩子心聲,敏銳找尋最佳的教育時機。
首先,要關注孩子注意力。受年齡影響,低年級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在15~20分鐘,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此時,才會更高效。
其次,要善于捕捉興趣點。對于低年級語文課堂,故事引入、比賽法、“小導游轉一轉”、辯論賽等,都可以靈活地貫穿到學習活動的各個環節。
教師的傾聽作用十分重要,不僅能及時接受信息反饋,還能有效地檢驗教育效果,以便合理調整課堂步驟和策略。對于課堂反饋,教師一定要真誠:可以豎個大拇指、拍拍肩膀、摸摸頭,甚至微笑,或投去一個贊許的目光,等。
1.教學過程要真實用心
任何教師都沒有權力敷衍課堂,可是,就有許多教師閉起耳朵,不愿朝向孩子傾聽,甚至為了顯示所謂的“寬容”和“理解”,往往用“好”“還行”等字眼敷衍。
比如,二年級語文課《烏鴉喝水》一課。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生:烏鴉從哪里來?
師:好。
生:烏鴉長什么樣子?
師:好。
生:烏鴉喜歡吃什么?
師:好。
……
此處毫無原則地一味叫好,結果是要么孩子們放縱自己,課堂上天馬行空地亂說一氣;要么提不起興趣,保持沉默,一言不發。缺乏用心、有效、智慧的方法引領,往往會喪失教師該有的尊嚴,破壞課堂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2.教師傾聽要準確深入
課堂上,智慧型的教師已經由單向地傳授知識、提問、回答變為認真傾聽、個性引導和心靈的互動。
有個學生讀句子:“小偷跑了,司機調tiá o頭去追。”
生1:老師,應該讀調dià o頭。
生2:不對,讀調tiá o頭。
師:請說說理由。
生1:
媽媽的車上有導航,走錯路導航就說:“前方請調dià o頭。”
生2:不對,往回走應該是“ 調tiá o頭”!
生活處處有學問,先給留心觀察事物的孩子點個贊,然后一起查看《百度百科》:“調dià o頭”原意指“掉頭”,(車、船)轉向相反的方向。孩子們記下答案,一節課收獲很大。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對于孩子的回答采取了“保護”加“引導”的方法,對失誤沒有立刻否定,而是再一次進行有目的、有價值的引導和提升,從而保護了孩子的探究意識,將課堂活動進行得深入而高效。
低年級孩子年齡小,閱歷少,表達能力有限,這需要老師有更多的耐心。其實,教師的傾聽本身就是一種教育,一種言傳身教的正確示范。
孩子的世界紛繁復雜,課堂上偶爾出現“偽傾聽”現象也屬正常。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地轉變思想、重塑自我、練就本領,成為“真傾聽”的老師,進而提升學科的課堂活力,將學生“偽傾聽”現象產生的概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