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軍
教育是一場“目中有人”的交往與行走,從一定程度上說,教育就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彼此成就的過程。我以為,班集體是師生生活與學習的共同場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直接決定著班級生態。要讓兒童的生命得到舒展,獲得自由蓬勃的生長,班主任需要有多元的角色定位,通過行為引導、平等對話、親密游戲、活動開發等構建和諧的班級生態。
對小學生而言,班級是他們參與公共生活的第一個重要的空間,班主任的教育引領對他們一生的發展意義重大。我們班叫“向日葵班”,我期望打造一間滿是笑臉的教室,我希望在這間教室里生活與學習的每一個學生都是自由舒展的、積極向上的,現在是,未來也是。
“向日葵班”的學生應當是閃著光、發著亮的。在我們班,每天早上值日班長都會提前到校,在教室門前迎接每一個伙伴。每一個走進教室的學生都會主動向值日班長招呼:“早上好!”而值日班長則會禮貌地回應:“早上好!”當天放學時,全班同學會起立向當天的值日班長深深鞠一躬:“今天你為班級服務,辛苦了!”當這樣的問好儀式成為常態時,講文明、懂禮貌也內化為了學生的自覺行為。教室里,學生不爭不搶、不打不鬧;校園里,“向日葵班”的學生會主動向老師和同學問好,主動問候門衛伯伯和保潔阿姨。
教室里的秩序感是班級精氣神的一種體現。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每次下課鈴聲一響,他們都會像快樂的小鳥一樣飛出教室,常常會把課桌椅碰撞得東倒西歪。為此,我們在教室地面打上了坐標線,每次離開座位時,學生們都需將桌椅對照坐標線擺放整齊。此外,我要求學生將每天的學習用書按當天課程表的順序擺好,并放在抽屜右側;每節課前將下一節課的書本拿出放在抽屜左側。在這樣的約定下,我們認真執行一學年后,學習的秩序感終于內化為學生們的自然行為。
閱讀是生命成長的根基,敞亮著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跋蛉湛唷钡陌嗷帐且槐敬蜷_的綠色書籍托舉著七色花瓣的向日葵。在引導學生養成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我非常注重閱讀的儀式感。每讀一本新書,我都會讓學生在書的扉頁寫上:“我是這本書的好朋友,我將與它進行一次親密的旅行?!泵看巫x書前,我們都自覺洗凈雙手,安靜地坐下來,閉上雙眼,輕輕誦讀:“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載著人的靈魂,把人帶向遠方。”簡單的儀式,幫助學生與書建立起親密無間的關系。此外,為推進書香班級的建設,我根據學生不同的閱讀量設置了“書郎”“書童”“書迷”“書癡”“書圣”等稱號,利用教室墻壁設計個人閱讀進程圖;我們在教室里布置了生機盎然、芳香靜謐的“向日葵書吧”,開辟了學生個人專屬的“××書柜”。
古人言:“親其師,信其道?!睅熒g若能達成親密無間的朋友關系,將會對班級生態建設產生重要影響。小學生主要是感性思維,在學習與生活中常常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注與欣賞。在他們心目中,老師是權威的象征,他們對自己的老師十分信賴與崇拜。基于這種極強的向師性特征,我會像朋友一樣與學生交往,給予他們朋友一般的幫助,為他們加持成長的勇氣。
面對敏感而脆弱的心靈,教師以朋友身份走進學生的生活,有助于打開學生的心扉。小翁是中途轉進我班的一名學生,性格比較內向,課間時常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座位上,很少與人交流。從他的作文中,我得知他對籃球比較感興趣,崇拜的偶像是球星科比。于是,我利用一次練習籃球的機會,主動和他聊起科比,當他得知科比也是我的偶像時,眼里頓時放出了光芒。那時,放學后我常常會在操場上打一會兒球,一次他竟主動問我:“老師,我可不可以每天也跟你打會兒籃球再回家?”我欣然答應。其后的日子里,常??梢钥吹轿覀冊诨@球場上運動的身影。我們一起練習球星的招牌動作,聊近期的籃球賽事,然后在大汗淋漓中道聲再見。班級內部的籃球對抗賽中,我也選擇與他一隊,以隊友的身份去助攻、鼓勵和影響他。一段時間后,他開始主動參與班集體的各項活動,臉上也常常漾起暖暖的笑容。
有時,教師像朋友一樣用文字傳遞心聲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引導方式?!睹∵_成長記》是我以班上幾個性格鮮明的學生為原型,根據班級、校園里發生的事情進行的故事再創作。故事中,我化身為學生們的同齡人和朋友與他們互動,生動幽默的生活場景常常會讓學生們讀后捧腹大笑,而那些在現實中發生的故事以及我在其中的互動,也常常帶給他們新的思考。我邀請學生和我一起創作,我們成了彼此筆下的人物,共同在真實而又虛擬的文字世界里交流,用文字傳遞對彼此的期待。
放眼當下,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女教師的人數處于絕對優勢,而在家庭里,孩子的教育也是以母親為主。我們知道,性別角色教育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內容,從小給兒童一個性別角色相對均衡的環境,對其快樂、健康和完整的成長意義重大。所以,我充分挖掘自身是一名小學男教師的優勢,給予學生父親般的陪伴。
自2015 年起,我們每月一次的超級賽事項目中添加了“迷你馬拉松”?!懊阅泷R拉松”活動分男女生兩組進行,設定距離但不限定時間,大家沿著操場一圈一圈地跑,每次堅持到最后的三名同學為獲勝者,獎勵班級書簽一套。每次比賽我都會加入其中,帶著學生向前奔跑。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無聲的引領激發他們更大的潛能,讓他們學會不放棄,變得更堅韌。學生小曹在作文《一場沒有第二名的比賽》中這樣寫道:“在這一場場向自我極限挑戰的比賽中,我在不斷戰勝自己。我相信,只要堅持,只要不放棄,我就是‘冠軍’!”
此外,我還從小學生愛玩愛鬧的天性出發,經常帶著他們走進自然,領略自然的野趣。學校旁邊有一條小河,我會在課余帶著學生在河邊開展打水漂、釣魚比賽等活動。在大自然的天地里,學生們的生命得到舒展,他們變得“野”性十足。
陶行知先生說:“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迸c學生相處久了之后,集師愛與父愛為一體的教育愛也就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了。學生過10歲集體生日時,我給他們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孩子,祝你生日快樂!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已習慣于將你稱為我的孩子。這樣一種習慣,就如同你我偶然相遇時,你會習慣地告訴身邊的親人或伙伴:“這,是我最喜歡的李老師?!?/p>
孩子們,今天是我們相識的第17 個月。以愛的名義,我們共慶你的10 歲生日。過去的日子,你們給我留下了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大掃除時,用小嘴巴哈著氣,將教室門窗的玻璃擦得一塵不染;踏青時,一個個嚷著讓我幫你們跟盛開的油菜花合影;發作業時,看到本子上紅紅的五角星,得意地拿給同桌看;情景劇臨表演時,一個個在臺下做著深呼吸……孩子們,你們的點點滴滴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記憶里,永遠清晰,永遠閃亮。
作為你們的老師,能夠陪伴你們走過人生短暫的一程,我是那么的樂意,我愿將我所有的真情送給你們。孩子們,好好努力,自信地往前走,希望你們做一個不畏艱難、追求卓越、甘于付出、懂得珍惜的溫暖的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吨行W德育工作指南》也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小學生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從小培養責任意識,錘煉敢于擔當的品質對他們一生的成長十分重要。所以,結合當下抗擊疫情的重大事件,我決定在班級開展一次責任擔當主題的班會活動。
認知目標:通過欣賞歌曲、圖片,讓學生明白有責任擔當的人才是最美的。
情感目標:通過采訪、對話英雄等形式,讓學生懂得責任擔當的重要意義。
行為目標:通過倡議、設計行動記錄卡等形式,激勵學生爭做有擔當的好少年。
教師準備:準備視頻資料、制作PPT。
學生準備:搜集資料,準備采訪稿。
(一)一石激起千層浪——聽歌觀圖,認識擔當
1.一支歌,舉國同心。
(1)播放祖海的抗疫版《為了誰》音樂視頻,致敬抗擊疫情一線的中華兒女。
(2)學生學唱歌曲,體會感悟。
2.兩張圖,萬民感動。
(1)展示:鐘南山逆行湖北的圖片和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夜以繼日施工的圖片。
(2)學生介紹這兩張照片的拍攝背景,交流感想。
教師小結: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無數人在各自崗位上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著責任和擔當。
【設計意圖】用歌曲和圖片渲染氛圍,讓學生深入感知疫情期間無數人挺身而出的感人事跡,了解每一個普通人的責任和擔當。
(二)愿得人間皆似你——師生交流,贊美擔當
1.新聞薈萃。
*武漢菜農開著三輪車,驅車幾十里為援助的外省醫療隊送來24箱蔬菜。
*全國各地一條心,村村封路,志愿者夜以繼日地看守關卡。
*全國各地,無數醫護人員寫下馳援湖北的請愿書。
2.致敬獻禮。
(1)學生誦讀名言。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責任并不是你的負擔,而是一種你應具有的信念,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吧?!度A芳
這個社會尊重那些為它盡到責任的人?!簡⒊?/p>
責任: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扉F基
【設計意圖】新聞資訊,讓學生真實感受平凡人的責任擔當;名言誦讀,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引發共鳴。
(三)六億神州盡舜堯——走近榜樣,涵養擔當
1.聚焦身邊人。
(1)分享在疫情期間身邊人的責任擔當事跡。
(2)英雄進校園:邀請南通市通州區人民醫院援鄂醫生成煒進課堂分享。
教師小結:病毒無情,擔當有力。只要大家一起攜起手來,再大的困難都可以克服。
【設計意圖】通過聚焦身邊人和采訪援鄂醫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具有責任擔當意識的人就在我們身邊,在致以深深敬意的同時,也為自己涵養擔當品質奠定重要基礎。
(四)知之已明行之篤——倡議立志,踐行擔當
1.設計“做有擔當的好少年”行動表。
2.教師小結:同學們,正是因為有了無數人的挺身而出、前赴后繼,我們才取得了抗疫的階段性勝利,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遇到事情敢于擔當,我們偉大的祖國一定會越來越強大。
【設計意圖】通過寫倡議書、設計行動記載表等,引導學生將擔當意識真正落實到行動上,爭做有擔當的新時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