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赟
(甘肅省臨夏州水利科學研究院,甘肅臨夏731100)
水資源是重要的經濟社會資源,水環境是重要的發展環境。臨夏州根據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關于黃河治理保護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提出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的要求,為今后臨夏州對黃河流域的綜合治理指明了方向。近年來,隨著全州人口、經濟和社會需求的增長,州域內水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河道保護、溝道整治和流域治理迫在眉睫。
臨夏州地處甘肅省西南部,屬黃河流域上游,轄7 縣1 市,總面積8 169 km2,總人口230 萬人。黃河干流自積石峽流經州域西北,由河口進入蘭州市,流經臨夏州積石山縣、臨夏縣、東鄉縣、永靖縣,州內流經長度124 km。州內水域面積150 km2,年平均流量882.4 m3/s,有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等大中型水庫。境內水系密布、支流眾多、覆蓋全州8 個縣(市),主要有洮河、大夏河、湟水河、劉集河、吹麻灘河、銀川河6 條一級支流,廣通河等10 條二級支流和牛津河等9 條三級支流。
目前,臨夏州域內的主要河流基本達到了10 年一遇的防洪要求,但從治理效果來看還存在很多不足。一是河道斷面形式比較單一,以垂直型剛性工程護岸為主,水陸面落差較大、交接生硬,景觀缺乏親和力。二是各條水系沿岸景觀風貌連續性差,濱水綠地空間缺乏,許多河段水岸景觀不自然。三是水是襯托其他自然資源顯示靈氣和魅力的介質,除黃河以外州域內大夏河、廣通河河流兩岸工農業生產和生活污水無序排放,對水質影響嚴重,水質遠遠不能滿足環境功能區劃目標,與生態景觀用水標準的差距較大。四是過境水量多、資產水量少,缺水仍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臨夏州的用水總量已接近控制指標,水資源可利用量十分有限,缺水問題突出,資源性、工程性和水質性缺水并存。州域內最大的調水工程洮夏水系連通工程尚處在規劃論證階段。五是人為原因導致河道沿岸山體的破壞日益嚴重,植被稀薄,山體的完整性遭破壞嚴重,雨洪季節大量泥沙排入河道造成了淤積。六是水土流失治理任務艱巨。全州水土流失面積6 892 km2,目前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 661.7 km2,治理程度僅為53.1%。剩余大部分區域離村莊較遠、交通不便、治理難度大。流域內水土流失治理缺乏頂層設計,治理思路不廣,規劃碎片、單一,治理措施不集中、不連片、規模化程度低,沒有形成有效的水土保持綜合防治體系。七是“劉鹽八”庫區有效庫容逐年縮減。劉家峽水庫設計庫容57 億m3,目前實測庫容為39.9m3;鹽鍋峽水庫設計庫容2.2 億m3,實測庫容僅為0.41億m3;八盤峽水庫設計庫容0.49 億m3,實測庫容僅為0.304 9 億m3。劉家峽水庫排沙洞小水電建成運行后,來自洮河的泥沙直接排向鹽鍋峽庫區,2018 年輸入泥沙943 萬t,單位過水斷面最大泥沙含量360 kg,由于鹽鍋峽庫區河道平緩,泥沙沉積嚴重,導致河床抬高近1 m。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要求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治水方針,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以黃河干流、洮河流域、大夏河流域、湟水河流域為單元,進行集中連片規模化治理。在南部實施水源涵養與保護,發展適宜高寒陰濕地區、二陰區的農林經濟作物;北部加大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發展旱作農林經濟作物;中部的黃河干流及洮河、大夏河兩岸建設生態廊道。以各溝道流域為中心點,輻射“劉鹽八”庫區進行綜合治理,形成有效的水土保持綜合防治體系。通過保供水、抓節水、優配水、增綠水、防洪水,“五水”共抓,統籌岸線岸下、干流支流、城市農村,著力構建臨夏州生態安全、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資源高效利用和現代水治理的“五大體系”,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一是人工濕地建設。在靠近河道的堤岸及周邊的灘涂地帶或水草林地建設人工濕地,規劃總面積12 km2。二是河道底泥清理。清理河道多年淤積的變質污染底泥150 萬m3。三是河道垃圾清理。清理河道多年淤積垃圾10 萬t。四是修建生態護岸。對未納入歷年治理的堤防及重要村莊周圍的河岸采取生態防護措施(植物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總長400 多km。五是修筑生態溝渠。主要是在河道沿岸具有生態旅游開發條件的村和沿河重點區域對農田排水溝渠進行適度底泥清理,通過種植具有吸磷吸氮功能的植物,削減通過溝渠排入河道的污染物,規劃總長120 km。六是建設生態隔離帶。在河道堤岸邊之外種植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形成相對連續、具有一定隔離功能的生態屏障,對直接排入河流湖庫的水污染物進行系統攔截,規劃總長80 km。
沿蓮花山、太子山、雷積山山脈一帶和州內規劃實施的旅游大通道沿線,進行水源涵養區域生態治理保護。山溝峽谷內的居民進行生態移民,進行封禁治理,恢復原始生態功能。實施以水源涵養林為主的水土保持項目。
靠近臨夏州旅游大通道且向東北的鄉(鎮),如康樂縣蓮麓鎮、景古鎮、鳴鹿鄉、八松鄉,和政縣松鳴鎮、買家集鄉、羅家集鎮,廣河縣莊窠集鎮,臨夏縣漫路鄉、大西灘沿線、莫泥溝鄉、麻尼寺溝鄉,積石山縣小關鄉、癿藏鎮、大河家鎮、大墩峽景區等適宜開發農家旅游休閑度假區及康養小鎮建設區。
東北部積石山縣關家川,臨夏縣北塬片、西南片,和政縣東部,康樂縣中東部,廣河縣除莊窠集以外的其余鄉鎮,東鄉縣和永靖縣全縣等黃土高原區屬于重點水土流失區域,要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減少泥沙入河量。局部面積較小、地塊破碎、坎坡平均高度大于2 m 的坡地梯田退耕還林;集中且較為平整的片區適當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項目以及其他種養殖業。還需實施以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和養殖業排污為主的水土污染防治項目。
8 縣(市)縣城周邊及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廣河縣三甲集鎮、永靖縣西河鎮和鹽鍋峽鎮、東鄉縣河灘鎮和唐汪鎮、臨夏縣經濟園區、達板沿洮經濟帶應加快加大經濟帶城鎮化建設,適當發展輕型工業、農產品加工和貿易流通等,主要控制水資源取用量、防止水體污染。
以清理河道、疏浚為主的“劉鹽八”庫區清淤工程的實施既解決了州內原有大中型水庫有效庫容減少的問題,提高了水庫的防洪攔蓄功能,又可局部解決一部分天然建材短缺的問題,遏制溝道采砂勢頭,有效改善環境質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做好臨夏州黃河流域河道水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作,共建臨夏州的“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