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潔
(張家港市萬紅小學,江蘇蘇州 215600)
傳統教學方式,一般以教師在課堂上“灌輸式”講解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方法都可能影響教學質量。新課改之后,更多學者呼吁將課堂還給學生,并逐步關注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感受。文章主要探討思維導圖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價值。教師可以通過在數學課堂中靈活應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終達到優化課堂的目的。
思維導圖主要利用人體左腦和右腦不同的機能,通過閱讀、思維及記憶等規律幫助人體的想象與邏輯、科技與藝術彼此平衡發展,進而提升大腦的潛能,使大腦思維更加強大,因此被稱為是革命性的思維工具。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思維導圖經常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思維導圖的這個特點把瑣碎的知識點搭建成知識框架圖,形成知識網絡。借助框架圖,學生可以更為直觀地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輕松實現知識的整合。通過這種直觀形象的圖文展示,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充分發展。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畏難情緒有所降低,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思維導圖能夠很好地利用圖形的相關結構幫助學生梳理相關知識點,厘清思路,拓展思維,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圖,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把控。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調整傳統的教學理念,避免學生只會做題而喪失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中心知識點去尋找其他相關的知識點,在學生尋找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優化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旨在使學生對部分數學知識進行基本認知。老師除了把課上好外,還應該監督學生的日常學習,幫助他們夯實數學學習基礎,并不斷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了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傳統的教學模式必須盡快調整。思維導圖從創作方法上看,通常是從一個中心關鍵詞開始,隨著思維的逐漸深入,發散聯想出一系列與之相關的事物,最終形成一張有序的脈絡圖。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這個特點幫助學生找出學習的突破口,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例如,蘇教版第六冊“兩位數乘兩位數口算、估算”教學中,教師借助“3×2=6”的算式,引導學生結合“兩位數乘以兩位數口算”方法,推導其他的算式,如“30×2=60”“3×200=600”“30×20=600”等。學生根據算式推導其他算式,并記錄下來,就形成了一張思維導圖。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地掌握“多位數乘多位數口算”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
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服務于生活,提高生活品質。在課堂教學中巧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生活中數學問題無處不在,如買菜、購物等都可以較好地與數學知識聯系在一起。因此,教師要承擔好引導者的角色,借助思維導圖的發散作用將課堂所學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減少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抗拒心理與片面認知。
數學思維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思維導圖的開放性特點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研究各種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逐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終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模式。教師結合思維導圖進行講解,不僅能幫助學生厘清思路,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深化對抽象數學理論的認知,進而促使學生數學學習朝著更加高效的方向發展。例如,蘇教版第十一冊“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將“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繪制成思維導圖。接著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要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內容放在同一個單元學習?”學生通過觀察思維導圖中“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發現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一致時,長方體就變成了正方體。最終學生推導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這個探索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雖然每位學生的數學學習天賦各不相同,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對圖文結合的學習內容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應該牢牢把握該階段學生的特點,結合思維導圖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課前,教師一般都會安排學生提前預習,鼓勵學生聯系相關的知識點進行類比學習,并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產生新的疑惑和發現新的問題。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的聯想功能將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通常情況下,先在紙上標注出中心知識點,接著再圍繞這個中心知識點向四周拓展,每一個主干知識點可以細分為若干個小知識點。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可以清晰地看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同時可以在對應的知識點后面寫上自己的心得或疑惑。學生可以將這些問題帶入課堂學習中,通過教師對疑難點的講解加深對這些知識點的認知和理解,使預習的作用得到優化。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發展并不全面,所以部分知識點需要用更加直觀、易懂的方式呈現。以往,數學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師主導著整個講堂,學生學習過于被動。教師在教學中巧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更高效地找到疑難問題的突破點,進而輕松解決問題。例如,“認識平面圖形”一課,不少圖形從外形比較起來很類似,極易混淆,教師不妨在教學時,借助PPT 等媒介展現這些圖形,并邊播放邊讓學生回答圖形的形狀,通過思維導圖將所有圖形根據彼此的關系用脈絡圖聯系起來,讓學生熟知不同圖形的特征,了解不同圖形的區別。
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來搭建知識框架,在搭建框架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進而達到反芻的目的。學生在復習課中靈活應用思維導圖,可以提升復習質量。例如,教師在講解“數的認識”時,先引導學生回顧在小學階段學過哪些數,接著鼓勵學生將知識點用思維導圖串聯起來,形成一張完整的思維導圖。知識點在思維導圖中不斷地關聯、交叉、延伸,可以提升知識的融合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數學這門課程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要求較高,而小學生認知能力尚不健全。教師適時采用思維導圖,優化課堂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揭示數學知識點背后的深層邏輯關系。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自主思考,摸索和總結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