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菲
(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 南昌330013)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美麗鄉村建設無疑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把綠色理念貫穿到建設美麗鄉村的生活、生產中去,加強農村綠色建筑的建設,提高農村建筑的生態適應性是建設美麗、綠色鄉村的有效途徑。本文基于建設美麗鄉村的背景下,通過實證分析農村綠色建筑實施的現狀及問題,以其全生命周期為研究基礎,分析建設實施的路徑。
美麗鄉村的具體要求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綠色建筑強調資源節約和環境節約,這主要包括節水、節地、節能、節材以及建筑室外的物理環境、場地的生態環境等內容。綠色建筑和建設美麗鄉村相呼應,是實現生態環境優美宜居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的當務之急。
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綠色建筑在近些年得到迅速發展。目前綠色建筑的建設實施主要集中在城市,在美麗鄉村建設的應用中還處于初步階段。本文以鄱陽湖某村作為樣本進行實證調研,分析綠色建筑在農村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1 案例基本概況。康山鄉位于余干縣的西北端,鄱陽湖的東南岸,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當地住宅建筑,主要以磚混結構為主,建筑層數多為3層半,房屋建筑間距較小,建筑密度較大,房屋外圍綠化率較低。
2.2 綠色建筑實施現狀。近年來,根據國家最新土地管理法規定,基本實現了建房用地的統一規劃,較好地做到了節約利用土地;新建的房屋多半安裝太陽能設備,房屋場外新修的路燈也采用太陽能形式。但是,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綠色建筑的推廣應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①政府關于農村實施綠色建筑的政策和制度不夠完善。建房前期的規劃階段、施工建設階段以及使用階段,相關職能部門沒有清晰、完善的制度來規范各階段的執行情況;②村民對于綠色建筑的認識還不夠,參與程度也不高,建房人員本身建設綠色建筑的意識也不夠強烈;③國家對于推進農村實施綠色建筑的行動還不到位,缺乏統一規劃,隨意建房情況比較普遍;④建筑節能技術及材料在農村建筑的推廣應用比較滯后。農村的建筑施工技術相對比較落后,新興的綠色施工技術在農村宣傳推廣的比較少,使得群眾應用節能材料的積極性不高。
建設農村綠色建筑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地理、人文、環境、資源等各種因素,才能實現綠色建筑的真正內涵。而其內涵又是通過在全壽命周期的內容體現出來。
3.1 農村綠色建筑建設實施的影響因素。以康山鄉為例,村民在新建房屋大多是居民個人的意愿,這也意味著建設的成本的高低選擇,都由居民自己根據建房區域的自然環境條件、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居民收入等來選擇。因此,農村綠色建筑的實施,在全壽命周期過程中會受不同的因素影響[1]。
3.1.1 規劃設計階段。農村綠色建筑在規劃設計階段,主要涉及的內容有選址、建筑方案的設計。在選址方面,受建房土地的限制、政府土地資源管理部門的影響及交通條件的影響;建筑設計方面,取決于建房者的年齡、受教育程度、對綠色建筑的可接受度、收入狀況等因素[2-3]。
3.1.2 施工建設階段。施工建設階段是綠色建筑在全壽命周期中最關鍵的一個階段,實現綠色建筑低能耗的目標須通過在施工階段運用綠色技術、綠色材料才能完成。在康山鄉新建的建筑中,運用綠色技術和綠色材料的并不多,建房者可能認為建設綠色建筑的成本會比普通建筑的高,所以意愿度和積極性會比較低;農村建房多半是建房施工隊,并不是專業的施工企業,建房施工隊應用綠色技術以及綠色材料等的施工水平相當有限[4]。
3.1.3 交付運營階段。交付運營階段是綠色建筑壽命周期最長的一個時間段。農村的建筑大多是個體建筑,缺乏統一的運營管理,沒有專業的物業管理企業來指導居住區建筑的各方面管理;政府并沒有設立相關的職能部門采取強制性或鼓勵性的措施;居民缺乏綠色運營的意識、知識和能力水平。
3.2 農村綠色建筑建設實施的路徑分析。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逐步推進。根據對鄱陽湖康山鄉的綠色建筑實施現狀及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這需要以建設綠色建筑的全壽命周期為切入點,從多方面入手,分析具有可行性的路徑和措施[5]。
3.2.1 建設主體方面。在農村實施綠色建筑的過程中,主要涉及到三個相關主體,分別為農村鄉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建房者、建筑施工隊伍。建房者在建設過程中是最重要的主體方,起到決定的作用,政府職能部門在整個過程中主要是推動作用,建筑施工隊伍主要是技術執行的主導者。因此,要推動綠色建筑在農村的實施,需要三方主體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作用[3]。
3.2.1.1 突出并完善農村政府相關職能。①制定相應政策。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人文、資源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綠色建筑實施開發的模式;②完善相關制度。在美麗鄉村建設的背景下,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③加大綠色建筑實施的宣傳。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該通過各種平臺進行推廣宣傳,宣傳綠色建筑實施的特點、優勢,提高農村居民對綠色建筑的認識及實施綠色建筑的積極性。
3.2.1.2 提高農村居民的綠色節能意識。農村居民是實施綠色建筑的主導者,但由于農村居民缺乏綠色建筑的認識,使得實施應用過程比較困難。因此提高農村居民綠色建筑的意識勢在必行。①比較綠色建筑及普通建筑的建房成本。通過對率先實施的綠色建筑,定量分析,比較綠色建筑及普通建筑的建房成本,并不會增加成本支出[4];②培養居民節能環保意識。通過各種形式培養農村居民節能環保意識。包括節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約水資源,循環利用雨水作為生活生產用水;節約材料,推廣利用新的房屋建設及裝修綠色材料,普及綠色節能的意識和知識[5]。
3.2.1.3 增強農村施工隊伍的綠色施工技術。相對于城市有專業的建筑設計和施工企業,農村的建房多半是非正式及非專業的建筑施工隊伍。這些建筑施工隊伍缺乏綠色建筑施工技術的專業學習。縣、鄉政府可引進專業技術人員下鄉開展綠色施工技術指導或培訓,為施工隊伍提供技術學習培訓的機會[5-6]。
3.2.2 壽命周期階段。從影響因素實證分析的結果來看,在農村實施綠色建筑的過程中,還涉及到三個不同壽命周期階段,分別為規劃設計階段、施工建設階段、交付運營階段。這三個階段在綠色建筑實施應用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3.2.2.1 充分做好前期規劃設計。在前期的規劃設計階段,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在土地選址期間嚴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統一規劃宜居的位置;并在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及整體綠化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或補給。依托美麗鄉村的建設背景,政府可組織專業的設計單位,在滿足建房者的需求情況下,對新建的房屋統一進行建筑設計的規劃,達到綠色建筑設計的標準。
3.2.2.2 應用綠色節能施工技術。綠色施工技術的應用是綠色建筑實施的關鍵。經過專業培訓后的施工隊伍在施工建設階段,政府應該要求其運用綠色施工技術,充分考慮節水、節電、節材技術。
3.2.2.3 加強建筑后期運營管理。農村的住宅也可以參照城市的住宅小區,由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統一來運營試點。通過專業的物業管理企業,對小區的居住環境、生態綠化、安全管理、智慧出行方面進行管理。
本文通過實證分析,對農村實施綠色建筑的路徑,從農村實施綠色建筑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因素兩個方面進行了了理論分析。研究表明,可以從實施綠色建筑的相關主體以及全壽命周期的角度進行路徑深入分析。現階段在農村實施綠色建筑還處于初步階段,這些路徑措施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具體實施,是后續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