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雅麗 田國英 牛 寧 趙 璇 金素娟 李占軍
(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河北 石家莊050041)
油菜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是目前排名第二的植物油和油粕原料(僅次于大豆),也是我國具有傳統優勢的重要油料作物。油菜不僅是油料作物,還具有景觀觀賞、綠肥、飼用、蔬菜、蜜源等作用。隨著氣候變化、油菜栽培技術的進步和新品種的育成推廣,油菜生產的布局結構逐漸發生變化,冬油菜種植地區由南方逐漸北移。河北省中南部地區光熱資源豐富,是河北省種植冬油菜的優勢區域。近幾年來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尤其是隨著景觀休閑農業的發展以及省內部分地區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工作的實施開展,作為綠肥之一的油菜種植面積有所擴大。為此提出石家莊地區冬油菜高產栽培技術,以滿足該地區對冬油菜生產技術的需求。
選擇抗寒、抗病、高產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種,如天油1358、天油10號、天油12號、隴油8號、隴油9號等。
由于油菜籽粒較小,前茬作物收獲后應及早深耕細整,做到耕層深厚,地面平整,上虛下實,接納雨水,蓄墑防旱,確保墑情充足以利播種。基肥以優質農家肥為主,一般畝施優質農家肥1 500~2 000 kg,復合肥20~25 kg,硼砂1~1.5 kg,全部做底肥。
安全越冬是冬油菜栽培的關鍵,適時播種是培育壯苗的重要環節。石家莊地區冬油菜適宜播期為9月10~15日,不遲于9月25日。可采用人工撒播、條播或機械播種,為防止播種不勻,播種時可摻入適量的小米、玉米糝或干燥的細沙與種子充分混合后播種。一般畝播種量0.3~0.5 kg,肥力較差或旱地應適當加大播量,播深2~3 cm,行距25~35 cm,要求深淺一致,播后壓實,保證播種質量。
油菜播種后5~7 d出苗,合理密植是高產田的必備條件。油菜2~3片真葉時結合中耕第一次間苗,3~4片時定苗,株距根據種植密度而定,一般為8~10 cm。如果此期蟲害嚴重,應適當推遲定苗,如發生缺苗應補栽,畝密度在2.5萬~3萬株。
油菜進入5葉期后,為促進油菜越冬前的營養生長和根系發育,以利于形成冬壯高產的苗勢,應早施追肥,追肥以尿素等速效氮肥為主,在定苗后每畝追施3~4 kg,肥力較差地塊可適當增加30%~40%用量。在土壤晝消夜凍時可以進行耙耱覆土,蓋平溝壟,使油菜生長點覆蓋于地下。重點灌好冬前水,以提高冬油菜越冬率。
返青期結合當地降雨畝追施尿素5 kg左右,對于返青時長勢足、密度大的地塊可少施或不施;蕾薹期,結合防蟲,每畝噴施0.1~0.5 kg磷酸二氫鉀。油菜缺硼會導致生長緩慢,產生花而不實,造成減產,可畝用15%的硼肥30 g,對水40 kg,分別在苗期、抽薹期、初花期各噴1次,能起到保果增粒重的作用。油菜抽薹期、花期視土壤墑情灌水,保證油菜正常生長。
油菜的主要病害有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等。首先選用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病害發生高峰期或發病初期通過噴施化學藥劑進行防治。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5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菌核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葉面噴施;病毒病要控制蚜蟲危害,消滅傳毒蚜蟲。
主要蟲害有跳甲、蚜蟲、美洲斑潛蠅、小菜蛾等。跳甲一般在苗期發生,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霧或20%速滅殺丁2 500倍液噴霧。蚜蟲、美洲斑潛蠅及小菜蛾花期發生較多。蚜蟲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噴霧或用50%避蚜霧可濕性粉劑2 000~2 500倍液噴霧。美洲斑潛蠅及小菜蛾發現成蟲即開始防治,用2.5%高效氯氰菊酯水劑1 200倍液或用48%樂斯本1 000倍液噴霧或用0.2%阿維菌素乳油1 500倍液防治。
8.1 人工收獲。全田70%角果變黃,主花序中部莢果內籽粒開始變色時,割倒堆放,經2~3 d后熟,角果皮容易開裂時即可脫粒。
8.2 機械聯合收獲。95%以上的角果變黃,且籽粒已基本變為正常褐色,上部角果用手能輕易捏開時,用聯合收割機一次性完成收獲。
“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油料創新團隊”資助項目(HBCT20180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