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疫情未澆滅‘貝多芬熱!”德國《明鏡》周刊17日報道稱,德國為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舉辦的“2020貝多芬年”系列活動進入尾聲。由于疫情,許多活動轉為線上舉行,但并未影響樂迷參與,貝多芬精神在疫情期間鼓舞著歐洲民眾。
“2020貝多芬年”共舉辦1000多場大型活動,活動圍繞5個關鍵詞“BTHVN2020”舉行,也代表貝多芬的多重身份:波恩公民(B)、聲音藝術家(T)、人道主義者(H)、富有遠見的智者(V),以及自然愛好者(N)。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生于波恩,在此居住22年后移居維也納。貝多芬一生共創作9部交響曲、36首鋼琴奏鳴曲、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等,被世界公認為“最偉大的作曲家”。在貝多芬的故鄉波恩,為期一年的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活動于2019年12月16日正式拉開帷幕,并于今年12月17日在波恩西東合集管弦樂團演奏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中結束,活動包括音樂會、展覽、電影展、報告會,以及為兒童和青少年舉辦的活動。
波恩貝多芬故居博物館也重新開放,并策劃舉行以“貝多芬:世界,公民,音樂”為主題的展覽。波恩萊茵河畔停靠的一艘“貝多芬2020號”音樂貨輪,本應在3月中旬南下,沿貝多芬當年足跡一路到達音樂之都維也納,并在沿途舉辦一系列音樂會和工作坊。不過由于疫情,音樂貨輪被改造成數字演播室,音樂家們在船中演出,并通過網絡平臺在線直播。柏林愛樂樂團還在數字音樂廳中播放該團演奏的貝多芬作品。
今年,德國所有城市都上演至少一場貝多芬的音樂會,舉辦一個展覽。全球其他國家也舉行各種音樂會來紀念這位音樂巨匠,在中國,國家大劇院、B站等紛紛推出紀念貝多芬在線音樂會,俄羅斯等國家還特別舉辦貝多芬音樂節。甚至,聯合國世界氣候秘書處也把貝多芬敬獻給大自然的《第六交響曲》作為“貝多芬田園項目”的一部分。德國RTL電視臺稱,貝多芬的音樂本身具有現代氣息,許多流行歌手把《致愛麗絲》《月光奏鳴曲》中的旋律改編后加入到自己的創作中。貝多芬故居總經理貝克爾說,近年來,古典音樂的展示和呈現方式面臨巨大的創新壓力,而“2020貝多芬年”讓音樂家們看到線上音樂的未來。與此同時,人們仍充滿對現場音樂會的渴望。
《歡樂頌》自1985 年以來就一直是歐盟官方(以前是歐洲共同體) 的會歌。疫情期間,《環球時報》記者經常聽到電視臺和民眾家中傳出《歡樂頌》及其他貝多芬樂曲。許多歐洲民眾告訴記者,貝多芬的音樂有激情,充滿力量。全球最大唱片公司之一、德意志留聲機公司(DG) 特勞特曼接受德國《圖片報》采訪時稱,“貝多芬是音樂史上最不可磨滅的英雄:青少年時期遭受酗酒父親的折磨,20多歲耳朵失聰。然而,他譜寫了最不可思議的音樂。他的作品具有斗爭精神,蘊含對未來的希望。”德國《明鏡》周刊稱貝多芬是“危機音樂家”,尤其在新冠大流行這樣的全球危機中,更顯示出貝多芬精神的重要性——鼓舞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