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摘 要:農業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基礎產業,一直以來受到高度關注。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吉林省農業農村廳加快發展數字農業建設,以數字化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在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實現數字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對吉林省數字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進行深入研究,促使吉林省農業得到更好發展。
關鍵詞:吉林省;數字農業;可持續發展;途徑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5-0051-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 ? ? ? 文獻標志碼:A
數字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更高階段,是我國走向農業強國的必經之路。在此背景下,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視數字農業建設。從總整體上看,吉林省數字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認其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這些問題若得不到妥善及時解決,必將影響吉林省數字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此,吉林省有關部門應采取針對性措施,瞄準農業農村現代化主攻方向,因地制宜采取措施,解決數字農業中存在的問題,為數字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讓農民群眾獲得幸福感。
1? 數字農業概述
1.1? 數字農業含義
數字農業通過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及計算機等多種數字化技術,實現對農業生產與管理等數字化設計,最終達到可視化表達與智能化控制,讓農業資源得到科學合理利用,實現降低農業成本的目的。
數字農業包含精準農業、精細農業、因地制宜農業等多項內容,其中精準農業是數字農業的核心[1]。
1.2? 數字農業未來發展前景
目前,不管是數字農業所表現出的發展潛力,還是數字農業今后的應用前景,都非常的樂觀,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2.1? 數字農業有巨大的經濟發展前景
根據有關統計報告數據可知,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8.54億,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了全國總人數的1/2以上。在網民中,有2.25億人為農村網民,農村網民規模占總體網民的26%。由此可見,農村互聯網發展空間非常大。
與制造業及電力等有關行業相比,農業數字經濟仍是一片“洼地”。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數據可知,2018年我國農業數字經濟只占整個農業增加值的7%,遠遠落后于工業的18%。這表明農業數字經濟在有著巨大的經濟發展提升空間和前景[2]。
1.2.2? 數字技術進一步提升,將加快其向農業農村的滲透與融合
當前,新技術在農業各領域的應用,改善了傳統農業技術存在的弊端,實現了對農業各領域的全方位改造,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在推動農業質量發展上,要全面提高農業綠色化與優質化水平,加快農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農業綜合效益與競爭力。
另外,數字技術在提升土地產出率和生產率等方面均有積極作用,數字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推廣也將為農業經濟發展帶來諸多優勢[3]。
1.2.3? 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農業數字化轉型是我國農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應用傳感器實時在線獲取數據,構建植物生長模型,不但可以挖掘植物生長潛能,減少成本投入,而且能夠實現農業高效率生產。
另外,農業數字化轉型對保證農產品安全有著積極作用。原因在于通過運用對大數據及云平臺,實現農業生產數字化,可以為農業生產、加工各環節提供可靠的數據參考,在保障農產品質量的同時,實現從生產到消費全過程的有效監管。
2? 吉林省數字農業存在的問題
數字農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可觀。吉林省作為我國北方最具特色化的農業大省之一,為了響應國家發展數字農業的號召,在有關要求下重視構建數字農業。從整體上看,吉林省數字農業發展取得的成效非常可觀,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 農業信息化水平較低
不論是在信息收集、處理上,還是在硬、軟件設備建設上,吉林省農業信息化建設都存在水平較低的現象。雖然已經針對農業經濟開發了經濟信息系統與農作物病蟲害數據庫等,但這類系統大都沒有包含空間維度,導致系統難以適應目前的空間數據信息需求[4]。
2.2? 農業信息化意識與信息應用能力較弱
農業信息化意識與信息應用能力較弱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多數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素質較低,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數字化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率。二是吉林省嚴重缺乏農業信息加工處理技術人員,連最基礎的提供農產品供需信息及收集網絡信息的人才都嚴重匱乏[5]。
2.3? 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落后
近年來,吉林省雖然重視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并取得了較大成果,但與福建省、廣東省等發達地區相比仍處于落后狀態,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吉林省在農業大數據平臺的研究與建設上落后于發達地區,不論是吉林省基礎數據平臺完善,還是數據整合,均與實際需要有很大差距。二是涉農數據的來源較為混亂,數據信息采集、分析的利用率較低。
2.4? 農業信息數據管理與標注化工作不足
當前,吉林省信息數字管理平臺建設缺乏統一的標準與規范體系,限制了數字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缺少有關數據采集與發布的標準,導致吉林省農業信息資源的共享技術出現問題,難以整合利用資源,標準化程度也不夠高[6]。
3? 推動吉林省數字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路徑
吉林省數字農業存在的問題不僅難以促使農業經濟發展,而且會制約數字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此,必須采取措施進行改進,具體措施如下。
3.1? 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設農村大數據中心
信息化水平是實現數字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吉林省在推動數字農業發展上,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對農業生產中的信息數據進行收集與處理。另外,還需要重視農村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圍繞農業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發展質量[7]。
首先,堅持以需求、問題及應用為導向,加快一體化農業數字資源體系建設。
其次,加快推進現有數據資源整合,完成市場主體共享數據的機制建設。
3.2? 通過條塊相結合的形式,推動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
首先,在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上,需要以農產品全產業鏈為重點,建設條數據,積極探索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的路徑與可持續發展機制。
其次,以農產品生產基地為單位,在農業地理信息平臺上建設塊數據。通過有機結合條數據與塊數據,完善數據采集與分析體系。
再次,通過與有關大數據企業合作,打造出多樣化的信息服務產品,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動數字農業可持續發展[8]。
3.3? 重視培育農業數字經濟
將傳統農業的數字化改造為農業數字經濟發展的主陣地,著力打造數字農產品,提高吉林省的農業附加值。
首先,挖掘吉林省在數字技術產業化推進方面的潛力,衍生出全新的業態新模式。
其次,創新吉林省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加快“互聯網+”農產品建設,以農產品電子商務為重點,大力發展內容電商及品質電商等。
3.4? 重視“三農”綜合信息服務的推進
首先,需要將政務及事務等信息系統資源整合在一起,通過共享模式,大力發展以數據為核心的農業生產性服務。
其次,積極鼓勵市場開發方便農民使用的手機APP,讓手機成為農民的“新農具”。
再次,需要加快一站式辦理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步伐,統籌推進城鄉信息資源整合共享,推動數字農業發展[9]。
4? 結束語
在多元化發展的今天,農業作為吉林省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產業,發展前景樂觀。發展數字農業,應用各種數字化技術,可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技術。分析了吉林省數字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可從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設農村大數據中心、重視培育農業數字經濟及推進“三農”綜合信息服務等方面著手改進,從而實現數字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升吉林省農業生產品質與效率。
參考文獻:
[1]翁水珍,劉燁玨,吳素妹.關于推進柯城區數字農業發展的對策與思考[J].農家參謀,2020(17):38.
[2]王小兵,鐘永玲,李想,等.數字農業的發展趨勢與推進路徑[J].智慧中國,2020(4):72-74.
[3]蔡元杰.浙江數字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新農村,2020(4):5-7.
[4]武曉莉.數字化驅動我國農業農村“換道超車”[EB/OL].[2020-03-01].http://www.ccn.com.cn/html/wangluojiadian/
wangluo/2020/0228/482518.html.
[5]劉華,金代濤,王勇.數字經濟推進龍江經濟的轉型發展研究[J].國際金融,2020(3):1-7.
[6]張輝.布局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兩部門印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J].
網信軍民融合,2020(2):36-38.
[7]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兩部門印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EB/OL].[2020-01-20].http://www.moa.gov.cn/xw/zwdt/202001/t20200120_6336380.htm.
[8]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擘畫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新藍圖——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EB/OL].[2020-01-21].http://www.moa.gov.cn/xw/zwdt/202001/t20200121_6336408.htm.
[9]袁野,曾劍秋,趙鴻運,等.農村信息化服務模式研究——以云南省“數字鄉村”為例[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2014(1):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