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遵祥
摘 要:農村集體經濟即農村集體所有制下的一種經濟體系,主要以家庭為單位承包經營,采取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村的生產、消費、信用以及合作等均為農民集體所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生產力迅速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論述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完善策略;問題;農村集體經濟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5-008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1.32? ? ? ? 文獻標志碼:A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目的是完善農村經濟結構,這一集體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解決不作為的問題。隨著經濟改革逐步深入,農村集體資產逐步出現一些問題。探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及解決策略意義重大,有利于推動市場更好地發展。
1?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
1.1? 集體產權不清晰,管理不到位
農村集體經濟融合的時間較長,結構復雜。當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土地資產都未完成產權登記,致使土地產權不明確,很容易導致資源流失。實行聯產承包雖然能重新給予農民使用土地的權利,但農民仍然無法分配產權,因此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與集體資產共同擁有產權的現象依然存在。除了少數經濟較發達的地方,我國很多地方的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實施產前的生產資料供應和產中的植保、防疫,忽視產后的銷售服務,制約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1]。
1.2? 管理思想落后
傳統的經濟發展觀念認為,農村集體經濟的地位較低,并且還存在現實問題。很多人才不愿意主動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例如部分村委干部“等、靠、要”的管理理念較為嚴重。農村經濟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沒有合理的監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1.3? 缺乏一定的政策支持
十六大以來,我國政府逐漸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視,出臺了很多指導性政策,但因為政府對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了解不透徹,缺乏相關的數據和資料,很難作出有效決策。因此,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存在很多問題。
1.4? 法律體制不完善
我國城市經濟發展迅速,不少農村土地被征用為商業用地。農耕已不再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唯一途徑,農家樂旅游、出租商鋪和廠房等都逐步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土地管理法》指出,只有在興辦公共事業、村公共設施、村民修建住宅以及成立鄉鎮企業的情況下,經相關單位批準后才可依法使用農民集體土地,集體土地嚴禁租用、轉讓用于非農業建設,這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無法為民營企業提供大量土地資源[2]。
2? 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策略
2.1? 深化體制改革
根據相關要求,農村要實現農民變股東、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資產的轉變。在農民集體的基礎上,結合股份制的方法,將集體資產按份管理,增強農民的話語權,促進農民與集體經濟發展,鼓勵農民監督集體資產的使用情況。一是要清楚集體資產的數量。設立專門的核資小組,全面掌握村集體現有資產,包括公益性資產、資源性資產以及經營性資產等,及時清理債權債務。二是合理設置股權分配方案。科學分配集體股與個人股的比例,明確股民權益。集體股用來建設公益事業、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維持集體經濟再生產等;個人股用來計算年底分紅。三是制定股權量化方案。公益性資產以及資源性資產不再劃入集體資產折股量化范圍。如果集體土地被征用,所獲得的集體資產以及補償款應計入折股量化總額中。將經營性凈資產作為個人股量化的基數值,按照分配系數以及股東人數,量化到個人。四是創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明確其市場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服務集體成員、發展集體經濟以及管理集體資產的作用。創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理編制年度財務決算與預算和股東收益分配方案。成立股東大會,制定完善的股份公司章程,通過選舉的方式形成股份公司的各級組織結構[3]。
2.2? 加強人才培養
我國農村現有的經濟類人才較少,嚴重影響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因此,要想推動農村集體經濟迅速發展,一定要合理設置人才招聘機制。在良好工作氛圍以及完善機制的前提下,加大對綜合型人才的篩選力度。選擇經驗豐富、閱歷較深、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2.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強有力的支持是農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的保障。在財政政策方面,需加大對經濟落后和偏遠地區的扶持力度,引導其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立足自身區位以及資源優勢,積極創新,通過人文歷史以及生態環境等優勢帶動旅游業、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收入,拓寬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的途徑。優先扶持能力較高的村集體經濟組織,使其優先承擔財政項目,財政投資獲得的資產也盡量歸集體經濟組織經營與管理。在金融政策方面,政府需鼓勵金融機構為集體經濟組織的項目提供金融服務和資金支持,探索農民股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擔保與抵押貸款的方法,設置農業機械設備抵押、存貸質押、訂單融資等。在稅費政策方面,可免收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水產、畜牧等產業的稅費[4]。
2.4? 加大監管力度,促進農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
加大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監管力度,每年安排相關領導小組深入農村基層對集體資產進行專項審查。鄉鎮安排管理人員對各村進行審核,深入了解各村、鎮集體資產的收支情況,清楚各村集體資產的收入底數。加大村級賬目管理力度,創建鄉、村集體資產臺賬,定期更新賬目。積極完善農村集體資產承包經營體制,努力實現科學經營,提高經營效益。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綜合集體資產安全運營的要求,明確賠償損失以及經營等標準,通過多方論證之后進行分包。針對大規模承包的集體資產,要預收固定資產的承包費或將其作為抵押項目。
承包工作要簽訂相應的書面承包合同,經過公證部門公證以后才可以承包。積極建立并完善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追責制,針對工作失誤或者失職等造成的集體資產流失問題,必須追究相關責任,視情況對責任人進行處罰,同時追回流失的資金。
3? 結束語
要想更好地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應結合農村現有的資源以及生產情況,科學規劃與發展集體經濟,大力支持個體經濟發展。要加大對農村的投資力度,逐步提高產業結構層次,通過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縮小城市與農村的經濟差距。
參考文獻:
[1]仝志輝,陳淑龍.改革開放40年來農村集體經濟的變遷和未來發展[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
15-23.
[2]劉維忠,魏敬周.新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3):176-177.
[3]譚淑娟,喜超,張世杰,等.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基于玉溪大營街集體經濟發展的考察[J].
經濟研究導刊,2014(1):18-20.
[4]薄純來.東營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