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張夢鴿
摘 要: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非公有制經濟黨的建設的開展,非公企業黨的建設工作也逐漸從探索推廣向規范提升轉變。新時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開展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和艱巨性的工程,其發展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和阻力,如何充分發揮黨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的核心作用,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健康發展需要我們進行不斷探索和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D276.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9 — 0027 — 04
近年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支撐點。隨著國家和社會的不斷進步,黨中央不斷深化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隨之出現眾多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即“兩新”組織。非公有制企業是“兩新”組織的突出體現,作為主要代表,非公有制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時代,如何進一步深化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開展,鞏固黨在非有制企業的根基和執政地位,成為當前黨建工作亟需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正確認知新時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性
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我國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在歷史長河中也經歷了深刻的變革,非公有制經濟作為新的經濟組織而出現,其發展態勢迅猛,在激發社會經濟發展的活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非公有制企業作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其作用不容忽視。中共中央在2019年公布的《2018年中國共產黨黨內人數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國有158.5萬非公有制企業法人單位建立了黨組織〔1〕。此數據,充分顯示了非公企業越來越認識到黨建在企業工作開展中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結構的變化,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重視基層黨的建設,黨建要全覆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2〕要把進一步“把企業……等基層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3〕加強基層黨建,落實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進程和工作力度,對非公有制企業健康發展具有助推作用。
首先,定方向、強自信。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開展,有利于發揮黨組織引領發展方向的“舵手”作用,強化企業發展的信心和動力。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是在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向前的,其每一步都離不開黨的理論創新的指引,更離不開黨委政府的扶持幫助。其次,聚人才、勇創新。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開展,有利于發揮黨組織領航人才培養的方向,為新時代企業發展創新提供強勁驅動力。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是企業永葆活力的源泉,是企業發展的基礎。非公企業可以借助黨建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充分發揮黨員這一“領頭雁”作用,讓優秀的黨員充分發揮典型、榜樣作用,在員工中形成“雁陣效應”,激發員工的活力和熱情,通過黨建工作與人才培養共振,鍛造“黨員是骨干,骨干是黨員”的目標。最后,筑理念,促發展。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將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工作的開展相融合,用黨先進的思想和“紅色基因”融入企業管理和企業價值觀塑造,有利于企業員工理想信念的增強,有利于提升企業團隊的凝聚力和執行力。
新時代,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是推進基層黨建工作順利開展的題中之義,是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的重中之重,也是實現非公企業黨建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時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困境分析
我國非公有制企業數量多、分布廣、管理難度相對較大,作為現代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業在工作開展中由于面臨企業自身轉型升級、地域變動、職工流動等問題,這使得非公有制企業基層黨建呈現出“小、流、變、散”的特點,長此以往致使非公有制企業黨建處于“非規范”的狀態。具體表現:非公有制企業黨建無組織、無活力、無保障、無關聯、無指導、無精力。
(一)思想意識落后,難適黨建新形勢
隨著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國非公有制企業存在“數量大、規模小、經營不穩定”的特點,這增加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的難度。與此同時,企業主和企業員工在追求經濟利益過程中忽視非公有制企業基層黨建的重要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非公有制企業基層黨建工作開展難度大,在世情、國情、黨情變化的歷程中難以適應當前黨建新形勢。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非公有制企業中個體企業和私營企業就業人數分別達16037.6萬人、21375.4萬人,分別占企業總量的89.7%和60.3%,這使得一些非公有制企業主對加強企業黨建存在顧慮,擔心加強黨建會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因而對非公企業基層黨建方面存在“重建廠、輕黨建”的現象。其次,一些非黨員的企業主認為,非公有制企業規模小,黨員數量所占比例少,基層黨建搞不搞無關緊要,同時非公有制企業隸屬關系不清,只需保證企業健康發展即可,對黨建工作開展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之態。最后,一些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員干部在利益驅逐下,在辦公室設“鎮邪獸”“轉運石”,以換來好運,更為甚者迷信于風水大師,對企業布局進行設置,這種封建迷信、缺乏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嚴重阻礙了非公有制企業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和推行。
(二)組織機構不平衡,黨建工作覆蓋率低
當前我國經濟處在轉型期,我國非公有制企業受歷史、現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非公有制企業人員快速、頻繁流動,致使企業在追求自身發展效益的過程中,忽視了非公有制企業自身的基層組織建設,進而出現覆蓋率低、運行不暢的現象。當前非公有制企業在黨建工作中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即黨組織中黨員數量偏少,個別企業甚至出現企業中沒有黨員或黨員數量不滿3人無法建立基層黨支部。從微觀上來看,這類企業作為一個個獨立個體其自身企業員工中黨員數量較少,但是將一個個類似狀況的企業匯聚,其黨員數量也是龐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難度,部分非公有制企業甚至出現“口袋黨員”或“隱形黨員”的現象。綜合以上,這種一“少”和一“多”的形勢使得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基層組織機構更加不平衡,同時也造成非公有制企業中黨的基層組織覆蓋率低。這在一定程度上給非公有制企業的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和正常運轉造成了影響。
(三)黨建基礎薄弱,黨政人才匱乏
隨著市場經濟新觀念的產生和發展,以及現代企業管理觀念的引入,一些非公有制企業已經認識到,加強非公有制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的重要保證,并設立相應機構踐行這方面的建設。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工作重心是經濟效益,企業主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物力、財力在企業的基層黨建上,更不用說黨政專職人才的培養,因而造成黨政人才匱乏。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非公企業中黨政人才隊伍培養困難。由于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建工作開展不同于國有企業,這要求非公有制企業從企業內部選拔黨組織書記和黨政專門人才時不能沿用傳統選拔方式,此外,非公有制企業中黨員數量相對較少,使得選拔專門黨政人才的范圍縮小,其中綜合素質優秀者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業中黨政工作隊伍人員流失嚴重。這不僅源于非公有制企業中黨務工作人員的內部原因,而且與黨務人員缺乏必要的激勵、保障等外部原因息息相關,這種內外因素綜合作用導致非公有制企業黨政人員選人、育才遭遇困難。
(四)黨建融合度低,缺乏有效載體
非公有制經濟具有特殊性,決定了非公有制企業在開展黨建工作中也具有特殊性。這種特殊性使得非公有制企業在加強黨建過程中所體現的在“時代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社會適應上同非公有制企業“市場”行為融合度低”。〔4〕其次,非公有制企業在運行過程中難以做到企業主、企業職工群眾和黨組織三者之間的有效平衡,這不利于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融合度和影響力的有效發揮。再者,由于《黨章》對黨務經費的來源未作出明確規定,使非公有制企業對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無錢辦事成為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中的難點,很多非公有制企業至今黨建工作只停留在組織黨員開黨員大會上,以“讀讀報”“學學文件”方式進行,這種因黨建活動經費不足而形成的的“面子工程”“形式主義”也是黨建融合度低的表現。最后,一些非公有制企業對其企業文化建設這一有效載體認識不到位,忽略了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對企業員工價值觀的塑造、人格培養的重要性,因而沒有將非公有制企業的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有效融合,這給黨建工作的開展帶來困局。
三、新時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對策探討
(一)提高思想認識,構建黨建合力
對于非公有制企業來講,加強非公有制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思想認識是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的重要保證,也是促進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力轉化為企業生產力的催化劑。非公有制企業黨建中提高思想認識,首先,要提高企業主思想政治覺悟,引導非公有制企業主樹立正確的黨建意識。黨和國家所提供的好政策和好環境,為非公有制經濟的飛躍發展提供了有效條件。因此,非公有制企業的企業主作為“先富起來的人”需要堅決擁護黨中央的政策方針,認真學習貫徹黨的最新理論成果,以堅定的信心、強烈的思想政治認識構建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向心力和黨建合力。其次,以政治功能為重點,充分發揮非公有制企業中黨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深化非公有制企業對企業基層黨建的認識,使其主動接受、重視、支持、配合黨建工作的落實。最后,充分發揮地方黨委的作用,強化非公有制企業黨建認識。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各級黨委主動作為、不斷創新黨建方式,根據非公有制企業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方針政策,使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落地生根。
(二)優化組織設置,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
基層黨組織是我們黨執政的組織基礎,激發非公企業基層黨建的活力,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具有建設性作用。新時代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松。在經濟發展中越來越多的非公有制企業認識到企業黨建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當前,我國有近160萬家非公有制企業企業法人單位建立黨組織。但與此同時,非公有制企業在擴大黨組織覆蓋面,減少黨建空白點方面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減少誤區:一方面,以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為依托,不斷創新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針對當前非公有制企業中基層黨員多、流動性大、信息傳遞快的特點,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不斷探索黨建新思路,使非公有制企業中黨建的工作范圍和工作形態得到擴展,不斷提升非公有制企業黨建體系的整體效能,進而擴大黨組織在非公企業中的覆蓋面。另一方面,優化組織設置要“有所建,有所不建”,針對具體情況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在擴大非公有制企業覆蓋面上,企業要根據其生產規模、內部管理、黨員人數、聚集情況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來優化黨的組織設置,同時堅持“成熟一個組建一個,建立一個鞏固一個”。此外,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可將黨建工作的相關要求和公司章程相結合,不斷發揮黨建制度優勢,充分發揮二者的合力。
(三)夯實黨建基礎,培養高素質的黨政干部隊伍
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國理政,關鍵在人。實踐證明,非公有制企業中黨政工作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對企業黨建工作能否順利開展以及開展成效具有重要影響。一支能力強、素質高的質的黨政工作隊伍對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基層黨組織工作的順利開展,對保持黨的積極性、創造性,為黨組織注入生命的活力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反之,若非公企業中黨政工作隊伍不強,則其黨的組織工作將會停滯不前,戰斗力和凝聚力也會大大削弱。因此,非公有制企業要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需要不斷加強黨政工作隊伍建設。一方面,要注重非公有制企業中黨政工作隊伍的培養和選配,創新選人用人機制。這就需要非公企業抓好黨政人才這個基礎性“工程”,在黨政人才的吸收、培養以及使用上下功夫,加強組織培訓,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武裝頭腦,積極認識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時,非公企業要打破傳統,根據自身發展情況不斷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如通過個人自薦、組織推薦、公開招聘等方式豐富充實黨政工作隊伍。另一方面,加強黨政工作隊伍教育管理。這要求非公企業在黨建工作中將黨員質量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我們黨經過九十多年的發展,其黨員數量達到八千多萬,2014年《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中更是提出“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黨員發展總要求。加強黨政工作隊伍建設,提升黨員質量,不僅可以通過黨員教育活動提升黨員素質,使其自覺主動接受教育,而且更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上下功夫,這樣才能構建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的黨政工作隊伍。
(四)構建黨建銜接點,創新活動載體
從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現實狀況來看,針對當前非公有制企業中黨建融合度低,缺乏有效載體這一問題,其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從總體上進行把握,找準結合點、不斷創新活動載體,構建黨建的銜接點,進而實現黨建和企業發展的“雙贏”。首先,要以企業文化為引領,創新組織載體,構建“黨建+企業文化”的新格局。以企業文化為依托,將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相融合,不僅有利于激發企業主、企業職工、黨組織三者工作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充分發揮黨建和文化二者的合力。其次,建立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委員會。非公有制企業要積極發揮企業工會等群團組織,理順黨的組織關系,創新活動載體,以專業機構來抓黨建,層層夯實黨建的銜接點。再者,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經費保障。針對當前非公有制企業中,黨建活動經費不足的現象,非公企業要引以為重戒,本著“開源”、“節流”的原則,積極拓展非公有制企業中的經費來源,科學合理使用經費,嚴格審核經費支出。對此,黨的十八大上針對基層組織建設突出強調“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必須要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制度”,這是非公有制企業開展黨建工作的物質基礎。此外,當地政府也要充分發揮作用,在構建非公企業黨建銜接點上,積極探索“政府引導、政策創新、非公有制企業運作、產業聯動”的黨建模式。
當下,我們需要清晰的認識到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是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需要,是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發揮黨的積極性、創造性的需要,更是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現實需要。針對新時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問題,找準問題關鍵點,提出充分、有效的對策,才能更好的實現非公有制企業的科學健康發展。
〔參 考 文 獻〕
〔1〕中共中央組織部.2018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N〕.人民日報,2019-07-01.
〔2〕〔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人民網,2018-03-13.
〔4〕王華斌.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困局問題研究〔J〕.理論建設,2014,(05):28-30.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