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 張建雙
[摘 要]輔導員職業文化是影響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輔導員在長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鮮明特點的職業文化,是輔導員群體特有的思想境界、價值取向、行為習慣的綜合體現。輔導員職業文化對激發輔導員隊伍的凝聚力,提高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課題組力圖從輔導員職業文化內涵出發,研究輔導員隊伍文化建設的現狀,探索積極健康的輔導員隊伍職業文化建設的基本策略、途徑。
[關鍵詞]輔導員;職業文化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0)12-0177-03
我國高校輔導員制度起源于1953年清華大學設立政治輔導員之時,迄今已經有66年的歷史了。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發了《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明確了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的發展方向。推動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需要有積極健康的職業文化做精神支持。當前,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文化理論和實踐都處于探索階段,職業文化建設的薄弱甚至缺位嚴重制約了輔導員的隊伍建設。
一、輔導員職業文化的內涵及來源
(一)職業文化的概念
職業文化是社會文化領域的基本組成之一,是職業從業者為更好地履行工作責任,提升工作水平,在長期的崗位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以價值觀念和制度標準為核心的文化范式。職業文化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范疇,廣義的職業文化是指涵蓋社會眾多職業,為廣大從業者所普遍遵循的價值觀和行為標準;狹義的職業文化是指特定或相近行業中職業者應當遵循的價值觀和行為標準。
(二)輔導員職業文化的基本內涵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成長導師,其思想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對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乃至世界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輔導員不僅要具備大量的多學科的知識儲備,更需要職業文化來調控自身職業發展的方向和軌道。輔導員職業文化是輔導員在長期的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的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并發展起來的,是具有鮮明特點的職業文化,它是輔導員群體特有的思想境界、價值取向、行為習慣的綜合體現。輔導員職業文化產生的基礎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是輔導員職業化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是調控輔導員自身發展方向軌道、保障輔導員隊伍整體穩定的重要力量。
(三)輔導員職業文化的來源
1.輔導員職業文化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既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大學最鮮亮的底色。輔導員職業文化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具有深刻的歷史必然性。因此,學懂弄通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以此來分析工作實際,學會辯證、全面、發展地看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輔導員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只有牢牢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性,才是做好輔導員工作的基本前提。
2.輔導員職業文化的核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承擔著組織、引導、協調、實施等關鍵任務。因此,輔導員職業文化建構的內核基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即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作為思想指導和行為指導,要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自覺、主動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輔導員職業文化是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的。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擁有燦爛獨特的文化。關于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我國悠長的歷史中,誕生了孔子、孟子、陶行知等大批優秀教育家,也留下了眾多教書育人的典籍,輔導員要從中汲取營養成分,要把育人和自我提升結合起來,做到以德養身、以德為學、以德從教。
二、輔導員職業文化的組成與作用
職業文化能夠增強從業者的自尊、自信,能夠培養從業者的自愛、自重,能夠強化從業者的責任感、使命感,從而激發從業者的職業理想升華和創造力提升。而輔導員職業文化對國家、個人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輔導員職業文化的組成
輔導員職業文化以價值觀念為基礎,以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精神風貌為主要體現。
1.價值觀念。作為高校輔導員,必須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思想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嚴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作為自己職業發展的重要指導,自覺主動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自身的價值認同和價值追求,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2.思維方式。作為高校輔導員,要有培養家國情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的政治思維;要有促進高校、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思維;要有關愛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全面發展的責任思維;要有終身學習,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的學習思維。
3.行為習慣。作為高校輔導員,遵紀守法是核心基礎,模范遵守教師師德師范是重要要求。除此之外,相對于其他教師,輔導員與學生接觸得更多、交流得更多,因此輔導員更要注意自身的行為習慣對學生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輔導員要培養學生養成理性平和積極的心態,要培養學生具有文明的行為習慣,要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而這些心態、行為與習慣,輔導員首先要具備,不但要具備,還要做得更好,要成為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
4.精神風貌。作為高校輔導員,其性格特點、精神風貌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有句俗語講:“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話雖粗疏,但道理顯而易見。輔導員的工作特點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靈魂培養靈魂,在學生走進職場前的最后一站,在學生邁入社會前的驛站,輔導員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會影響學生,學生會從中受益良多。
(二)輔導員職業文化的作用
1.助力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2018年6月,教育部提出了提高高校本科生教育質量、全面提高高校本科生人才培養能力的“以本為本”的目標。提高本科生人才培養質量,首要核心是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質,不斷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其次是強化大學生的道德品質,積極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再次是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大學生對學習的認知,激發大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最后是要做好學生文明行為培養和良好人際關系引導,增進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做好這四方面的工作,決定的因素之一是能否組建一支政治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輔導員隊伍。積極健康的輔導員職業文化,能夠凝聚輔導員人心、保持隊伍的穩定,能夠激發輔導員關愛學生的熱情,能夠促使輔導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這些都有助于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的提升工作。
2.促進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從清華大學設置政治輔導員開始,輔導員隊伍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發揮了重要作用。《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等文件的出臺,為輔導員隊伍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使其朝職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職業化發展離不開輔導員的內在動力,而輔導員職業文化則是內在動力的外在體現。優秀的職業文化能夠增強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和工作責任感,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輔導員的職業幸福感和滿足感,使其強化自己的價值追求,使他們不斷超越自己,積極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專家,從而提高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3.促進輔導員自身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理想目標。作為輔導員本身,也面臨著職業、家庭、個人全面發展的問題。輔導員職業文化作為輔導員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能夠促使輔導員聚焦自身發展目標,能夠促使輔導員個體意識和職業意識相統一,能夠促使輔導員以扎實有效的措施去行動,能夠支持輔導員在實際工作、生活中踏實創新,滿足輔導員的責任感、使命感、幸福感。
三、輔導員職業文化建設現狀
(一)輔導員職業文化的理論研究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對輔導員職業文化的研究缺乏關注,相關研究成果較少。高珊、關艷芳、朱明原的《輔導員職業價值觀培養與學工文化構建》分析了輔導員職業價值觀的基本內涵,總結出輔導員職業價值觀中包括的幾個重要維度和構建原則,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樹立輔導員合理職業價值觀、提高輔導員職業認同的建議和對策。楊光的《輔導員職業文化視角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指出輔導員文化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將輔導員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融入輔導員隊伍建設之中,但文章對輔導員職業文化的概念沒有明確的界定,對輔導員職業文化的組成、作用也沒有清晰的認識,更沒有增強輔導員職業文化建設的策略途徑研究。
(二)輔導員職業文化建設的實踐現狀
我國目前對輔導員職業文化的建設尚處于探索階段。西安工程大學形成了“優化隊伍結構、完善工作機制、保障激勵并舉”的系統性工作思路方法,在高校輔導員團隊文化建設方面成效顯著。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實施的“輔導員工作課程化模式”,科學地把握了輔導員工作的性質、內容,合理確定了輔導員的地位和待遇,不僅滿足了輔導員個人職業發展的需要,更充分滿足了輔導員隊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需要。然而,理論研究的匱乏,導致工作實踐上的缺失。目前,大部分國內高校都是以加強教師師德師范來開展隊伍建設工作,但由于輔導員工作的獨特性,加之缺乏對本校輔導員職業文化的凝練,缺乏加強輔導員隊伍職業文化建設的有效對策。
四、增強輔導員職業文化建設的基本策略和途徑
輔導員職業文化能夠促使輔導員深刻認識工作本質和核心任務,提高輔導員工作使命感,增強工作激情和主動性,增強人生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進一步加強輔導員職業文化的理論研究,為實踐工作提供指導和支持
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從事一定職業的從業者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標準,如廉潔敬業、團結合作等。職業文化包涵了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它使從業者能自覺主動按照職業標準來豐富和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同理,輔導員職業文化的理論研究要進一步明確輔導員職業文化與教師師德師范的區別聯系,要進一步厘清輔導員職業文化的特點、構成因素,還要系統研究加強輔導員職業文化的機制途徑,從而為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提供借鑒指導。
(二)加強輔導員職業文化內涵凝練,推動輔導員職業文化內化于心
高校輔導員誓詞集中體現了其工作崗位的重要價值和重大意義,是輔導員隊伍健康發展的思想原動力。高校應結合本校的歷史傳統、地域差別、學科特點等凝練獨具自身特點的輔導員職業文化內涵,通過入職宣誓、崗位聘任儀式等方式將它融入輔導員身心發展之中,使之成為推動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健康發展的有力抓手。
(三)探索輔導員職業文化與校園物質文化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做到物化于境
輔導員職業文化,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精神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質文化為基礎,這里面包括輔導員的辦公條件、活動場所以及各類輔導員活動載體等,要做到物化于境,需要從多方面加強輔導員物質文化建設。首先,要建設充分體現輔導員特點的工作、活動場所,如輔導員工作坊、輔導員講習所等,讓輔導員從物質上有歸宿感、滿足感,利于對輔導員進行持續不斷的文化熏陶,促使其在潛意識中更加堅定政治理想信念,不斷追尋輔導員工作的崇高意義,真正從內心悅納輔導員這個職業身份。其次,要通過開展各種團隊文化及培訓活動,積極主動營造和諧進取的團隊氛圍。可通過舉辦戶外團隊素質拓展、崗位技能大比武、理論研究經驗介紹會等活動,促進輔導員互相交流學習,促進輔導員身心健康發展。
(四)以制度為保障,促進輔導員職業文化外化于行
作為與大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輔導員的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影響。職業文化要想充分發揮作用,必須外化于行,把“行為育人”體現在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之中,切實以正確的政治方向、崇高的價值追求和良好的行為規范來教育管理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政治意識覺悟和知識技能。此外,還需要建章立制,探索建立發揮職業文化的保障機制、運行機制,促進職業文化建設健康發展,推動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的進一步發展。
輔導員職業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剛剛起步,對輔導員職業文化的內涵認知也在逐步加深。為使輔導員隊伍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需要國內高校探索建立符合本校實際的輔導員職業文化體系,在精神價值層面加強對輔導員的號召力和感染力,使輔導員自覺融入群體當中,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完全沉浸到輔導員職業文化的熏陶中。只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輔導員自身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才能為輔導員隊伍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2] 馮剛,王樹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熱點年度發布(2017)[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8:299.
[3] 楊柳.人的全面發展視域下的職業文化建設[J].高等教育研究,2013(7):47-48.
[4] 楊光.輔導員職業文化視角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經濟研究導刊,2018(14):79-80.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