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珍
【摘 要】 面向智力有障礙兒童開展教育工作需要采取特殊化的方法。生活化教學從智力障礙兒童已有的認知基礎出發,向他們介紹更豐富的知識,更容易被他們理解和接受,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本文將介紹幾種面向智力障礙兒童的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方法。
【關鍵詞】 智力障礙兒童? 小學語文教學? 生活化
引言:
智力障礙兒童智力發育水平低,理解能力無法與正常的小學生相企及,教師采取常規化的教學方法無法令他們所接受。從智力障礙兒童的特征和需求出發,采取生活化教學法,無疑是讓學生們快速吸收知識最有效的方法。
1. 呈現生活化信息
很多知識,教師運用語言來解釋,甚至用動作去詮釋,學生都無法理解,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怎樣的信息才是智力障礙兒童所容易理解的,是文字?是音頻?顯然都不是,依據智力障礙兒童的智力發育水平和學習特征,直觀的畫面才是他們最容易理解的。有時候,一張圖片甚至勝過教師的千言萬語,能夠讓學生們豁然開朗。因此,在遇到一些抽象的知識內容時,教師不要一味去講,而是應該以生活為背景,呈現一些學生們熟悉的畫面。
以《帶風扇的帽子》一課為例,在備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準備實物或者圖片及相應的情景視頻。教師首先需要準備實物或圖片,可結合本地氣候特征及常見帽子款式,準備多種樣式的帽子圖片或實物。之后,教師可以視教材內容準備其他內容的圖片,如與炎熱、夏天、公園等詞語相關的圖片、視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展示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視頻,以此作為導入。然后再結合視頻內容,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并跟隨課文內容暫停或者快進視頻,盡量使視頻內容與教學內容相對應。在鞏固練習中,教師也可以結合圖片開展口頭填空訓練,教師先展示句子,將“炎熱”、“小朋友”、“游公園”、“小風扇”等詞語挖空,然后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結合圖片上的畫面完成語句填空。
2. 創設生活化情境
培智語文教育的難點一方面在于學生的智力水平低,另一方面在于他們在學習中的專注度難以保持,他們不感興趣的事物,任教師使出渾身解數也難以讓他們集中起目光。針對這種情況,語文生活化教學還要體現出趣味性,讓學生們既能學的高效,又能學的愉快,使趣味性教學成為語文教育的催化劑。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淺薄,對于課本中的很多內容都無法理解,我建議采取創設生活化情境的形式,讓學生在體驗中積累認知,在體驗中感受快樂,在體驗中觀察生活。
如,《我的家人》這一單元講述的是家庭成員,教師在環境中創設家庭的生活場景,場景中包含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物品——學生及家人的照片,讓學生看到家里人的照片,會產生親切感。講解第二課《爺爺、奶奶》中的“捶捶背”時,班上的培智學生都不知道捶哪里,怎么捶。于是,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情境,將捶背的照片拿出來讓學生觀察,再說一說怎么捶背,怎么操作。邀請請一名學生帶上老爺爺的頭飾,扮演爺爺,請其他學生給爺爺捶捶背。在學生操作時,教師要給予指導,讓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習得知識。通過創設的生活情境,學生可以直觀了解捶背的過程,再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嘗試,將習得的本領運用到生活中。
3. 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不到生活的源頭活水中去學語文,不為生活而學語文,語文就失去了生命力。曾經有位學者這樣說過:“學問的要訣,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學問,便等于無學。”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要使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內化成為自己的生活經驗。為教學所準備的教具、教法以及評價方式都應該盡可能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即便是平常的鞏固練習,也應盡量挖掘其與智力障礙學生現有生活的聯系,充分體現學有所用。
例如,教學中,教師交給學生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怎樣乘公交車、怎樣購買東西。課堂上,教師努力創設情境讓智力障礙學生通過模仿掌握技能技巧。課后,要求家長帶孩子走進社會,讓他們把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訓練智力障礙學生與人表達、交流的能力。
4. 設計生活化游戲活動
如果說情境教學能夠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游戲教學就是他們保持這種興趣的“助燃劑”,使他們始終保持興奮的學習狀態。游戲教學法是基于小學生興趣特征以及傳統教學不足提出的,適度應用對簡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增強課堂活力都具有顯著作用。生活化游戲活動的設計要從智力障礙兒童的生活認知出發,既要有趣,又要有教育意義,不能只具備娛樂的作用。
以培智學校小學二年級語文“眼睛、鼻子”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圍繞這部分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一些“指鼻子”“貼鼻子”以及“畫鼻子”游戲等。“指鼻子”游戲就是讓特殊兒童兩人一組,一人發號施令,另一人做動作,即用食指指向相應的五官。當做動作的一方出錯之后,兩人交換角色,游戲繼續。“貼鼻子”游戲則是讓特殊兒童將各種不同樣式的鼻子依次貼在同一張面孔上面,當然,也可以是不同的面孔上面。“畫鼻子”游戲則是讓特殊兒童拿起手中的畫筆為一些頭像畫上一個合適的鼻子。對于這些游戲,每一個特殊兒童都表現得興致勃勃。
培智學校語文教師在將生活化的游戲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之中時,一定要做到適時、適度,切不可喧賓奪主。
5. 結語
顧黃初先生提出“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其主要包括三個維度:一是根據實際生活中運用語文工具的規律來探求語文學習的規律,二是根據生活實際中的眾多場合來開拓語文教學的空間領域,三是依據現代生活的發展前景來規劃語文教學的未來。這樣的生活語文觀,用在培智學校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踐中,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未來,教師要針對生活化的語文教學策略展開更加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佳娜.智力障礙兒童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探究[J].中華少年,2018(12):065.
[2] 魏曉紅.培智學校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探索和實踐研究[J].未來英才,2017, 000(017):45.
[3] 莊文榮.在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探究[J].新智慧, 2019, 000(0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