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葉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和發展,互聯網的課外師生互動平臺已進入教學范疇,這種方式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平臺。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更能夠有效提高數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互聯網的課外師生互動平臺,是我們數學教師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初中數學課外輔導教學的現狀,在此基礎上主要探討基于互聯網的初中數學課外師生互動平臺的研究途徑。
關鍵詞:初中數學;網絡平臺;現狀分析;研究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7-0098-02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種先進的在線網絡平臺應運而生。而“互聯網+教育”是信息技術與學校教學的有效結合,它能夠有效地把網絡信息資源融合到現代教學中,是對傳統學習模式與教育體系的重新建構。在初中數學教學的課堂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課外師生互動等方面,“互聯網+”時代將帶來諸多變革。
在初中數學課外輔導中,通過信息網絡資源的整合運用,互聯網課外師生互動平臺實施教學輔導效果顯著。而初中生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包括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兩部分。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外學習僅依靠課本和課后作業,形式單一,并與教師割裂開來。因此,在數學課外輔導教學中,教師合理運用互聯網課外師生互動平臺,至關重要。
1.當前初中數學課外輔導教學的現狀
初中生的課外時間的學習是對課堂知識的提前預習或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加強,是對課堂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外學習主要是依托課本和課后作業,學生的課外時間是和教師相剝離的,缺乏有效溝通的渠道,所以存在許多弊端:
首先,教師對學生課外學習狀況的了解、反饋與指導也僅限于作業的批改與評講,并且是有時間差的,即時性、時效性得不到保障,使得學生的數學課外學習環節缺乏科學指導和系統規劃。
其次,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課外時間是割裂的,導致學生各自為戰,孤軍奮戰,缺乏有效溝通,再加上進入初中階段科目增多,難度加大,長期下來,初中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下降,數學的學習成為“老大難”。
2.初中數學課外師生互動平臺的研究途徑
借助互聯網平臺可以擺脫時域限制,并且互聯網平臺具有可視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從而極大地調動初中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學習熱情。在實際操作中我結合互聯網平臺的特點,采取以下途徑來達到課外師生互動的目的,并取得切實可行、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做成果上的對比,我在所帶的兩個班級中選擇一個班級,命名為班級A,在與學生課外互動中應用QQ群、“作業盒子”APP、“洋蔥數學”APP等網絡平臺,另一個班級則采用傳統的模式。
(1)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學生的課前預習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老師會習慣性的布置給學生課后預習下一節新課的作業,但是僅限于口頭作業,并沒有具體的要求,當然也有學校,譬如我們學校有紙質的預習案要帶回家完成,但學生僅有教材參考,不能達到深入預習的效果。
在A班,我借助于“洋蔥數學”APP網絡應用工具實現學生的課前預習,應用之初,我先在“洋蔥數學教師版”中建立班級群,并將群號告知學生,讓學生注冊“洋蔥數學學生版”加入班級群。洋蔥數學網絡平臺包含課前預習環節,在此環節學生可以通過動畫微課進行預習,并且微課的呈現方式新穎、易吸引學生眼球且通俗易懂;呈現內容主要是新課的基礎知識,并配以基礎檢測。便于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預習新知,不會給學生造成壓力、增加負擔;并且教師可以通過后臺數據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使得教師的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學生的課后復習鞏固
傳統課堂教學時,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消化吸收,學生課堂消化吸收不了,一部分學生干脆放棄,長此以往不懂的知識越積越多,慢慢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還有些學生上課聽不懂的會記下來,課后花時間與同學探討,向老師請教,但無奈課后有其他課程需要完成,顧不上及時咨詢而擱淺。
而通過網絡平臺,教師可以將課堂重點、難點制作成微課,或直接借鑒一些優秀在線教師已做好的微課,以QQ群或微信群的形式,放入網絡平臺資料庫,讓學生課后隨時隨地根據自身情況,提取相關材料,復習鞏固相關內容,并且這些資料還可以重復使用;通過網絡平臺,學生還可以及時與老師同學跨時空交流,做到師生、生生合作,進行相關方面知識的學習。
(3)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學生的作業布置與批改
課后作業的布置是初中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以課本作業或者以一套配套練習為抓手,布置給學生。這種單一的作業布置雖然有利于教師的批改與講評,但與新課改要求的因材施教相背離。
在我的實際教學中,在A班我采用的是借助于網絡平臺實現學生的作業布置與批改。使用“洋蔥數學”網絡平臺進行作業的布置,并且此平臺在作業布置設置上分為基礎難度和提高難度兩種層次,這樣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分層布置,這樣做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借助網絡平臺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符合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的要求,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跳一跳夠得著,使所有學生都有獲得感。
譬如,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除了按傳統課堂教學外,還可以分層布置學生不同的課外作業。對于待優生,要求觀看洋蔥數學網絡平臺中的四種解法視頻以及完成基礎難度題目;對于中等生,要求觀看洋蔥數學網絡平臺中的四種解法視頻以及提高難度題目;對于優等生,要求觀看洋蔥數學網絡平臺中的四種解法視頻以及完成一題多解、最優解部分題目;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熟練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種解法,并且在相同的時間和空間都獲得了發展,避免了“吃不飽”、和“沒得吃”的局面。
其次,實現師生、生生交流。借助網絡平臺可以擺脫時空限制,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實現師生、生生交流與互動。我在利用網絡平臺的課外教學中,還借助QQ群、微信群建立了虛擬小組,這樣在完成課外作業有不懂的地方,不同的見解時,可以與教師,與小組成員或組間成員,進行交流與合作;同時我這個過程中還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及解題方法,使得他們愿意在同伴間進行分享,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
最后,優化教師的作業布置與批改。批改作業是一項教學常規工作,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補充與提高,它對于指導學生學習,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業是學生辛勤勞動的結晶,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切不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否則會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使他們厭煩甚至反感,從而挫傷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模式中,帶兩個班級100左右的學生,作業批改起來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批完之后憑著模糊的記憶去講解重點題目。但有了網絡平臺之后,網絡平臺可以直接進行批改,并且能夠及時給出數據反饋,這樣既減輕了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又對教師的后續教學指明了方向。因此,作業是提高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重要教學環節,對于怎樣有效進行初中數學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業這一教學環節還有待于更多教師的創造性的探索,不斷完善、優化落實,使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構建互聯網的課外師生互動平臺,是一種以強化課題教學過程評價,突出目標導向以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的生本課堂教學模式。筆者所在任課班級,實施一段時間的利用網絡平臺指導初中數學的課外學習的實踐摸索,發現A班的教學效果與教學成績明顯優于B班,所以目前已在所帶的兩個班級普及此方式,并準備再全校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允國.如何利用“互聯網+”優化初中數學教學[J].華夏教師,2018(19):73-74
[2]黃珅.“互聯網+”時代下用微課創造中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研究[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7(09):18
[3]吳玉勤.互聯網+背景下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果的措施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