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研
摘?要:課程資源是實施課程教學的基本要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可以促進歷史教學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從而更好地使用新教材,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與歷史感官的形成與發展,使初中歷史教學凸顯人文魅力。但目前初中歷史課堂中對資源利用仍顯得十分落后,仍存在大量問題。因此,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于課程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闡述了目前初中歷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在此基礎上著重探討了對于目前初中歷史課堂資源利用問題相應解決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7-0110-02
初中階段歷史學習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和愛國情懷的形成有著重大的影響。而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在歷史課教學的過程中自然有許多優質資源可以選取,我們教師應該以靈活的方式,豐富的內容和有效的途徑展示給學生。合理開發、利用這些資源,這樣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良好課堂氛圍,也能充分培養學生以及教師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1.目前初中歷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
(1)教師采用教學資源比較單一。在新課程改革以來,新課標明確指出,歷史教學應該去嘗試結合教學需求以保證更加科學、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但是在目前多數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們都局限于教材中,他們往往側重于歷史自身相關內容的開發,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能力和民族自豪感的培養,教學資源采用單一,難以適合現代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要求。此外,教師不能有效利用到課外資源,難以將課內外優質資源相結合,更無法將歷史與其他學科相融合,這會導致學生視野無法開闊,歷史思維不能得到有效開拓。
(2)教師教學資源運用方式極端化。由于受我國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普遍存在著教學資源運用方式極端化的現象。多數教師都只是按照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學生往往都是被動接受,不能做到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這樣會得到學生逐漸厭煩學習。此外,隨著互聯網技術及多媒體設備的不斷發展,多數課堂都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但這樣會使得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多使用視頻剪輯,使得本末倒置,不能達到原本預想的教學效果。
(3)教師專業素養參差不齊。目前很多年老的教師思想都比較落后,缺乏創新精神,不能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及時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導致教學效率停滯不前。他們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與新時代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有一定沖突,這就會造成教學效果的相應下降。這些種種原因都會造成歷史教師素質達不到要求,對于歷史教學以及整個歷史學科的發展都產生很嚴重的影響。
(4)教學實施場地單一。在目前我國多數地區,歷史教學往往局限于課堂之中,課堂是教學開展的唯一載體,普遍缺少專門的圖書館、實驗室等。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對歷史課程的深入學習,更難以通過科學技術和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對于目前初中歷史課堂資源利用問題相應解決策略
(1)教師應有效利用身邊教學資源。教師應該明白,歷史教學存在著生活的每一處,不僅要把握好教材里的資源,更應該高效挖掘課外優質資源。我們生活中的歷史文物,名勝古跡以及相關的影視資料等都是歷史教學中寶貴的財富。教師應開闊自己的眼界,從多個角度去開發、利用教學資源。教師首先可以利用校內資源,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述本校歷史變遷,遠到學校著名事件和歷史名人,近到學校在學科競賽中取得的優異成績,讓學生可以從身邊了解到歷史,在增加其對學校了解的同時增加他們對學校的榮辱感。
其次,教師可以從本市紀念碑、博物館、烈士紀念館以及影視資源角度著手,讓學生了解到目前的和平生活都是由那些老革命經過無數流血犧牲才取得的。比如教師在講述新中國成立時,可以從“百團大戰”等著名戰役和新中國國慶閱兵等影視資料兩個方面開展,讓學生了解到前輩們的艱苦和新中國的強大,利用學生滿腔熱血加強他們對歷史的印象。
最后,教師也應該嘗試去開發家長課程資源。歷史不同于英語、數學等科目,多數家長對于歷史有一定了解,可以從某些程度上幫助孩子學習。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家長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之一。在西方很多國家的學校中,他們普遍建立了“家長教育資源庫”,基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充分借鑒。在歷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家長出了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外,還可以志愿協助學校組織一些大型的歷史教育考查活動,有特長的家長還可以參與到教學中去,與教師一起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等。家長還可以成為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監督站,學校所制定的學習目標的實習,需要有健全的教學監督來支撐。因此,家長熱線、家長練習本、學校家庭合作日、階段性家長會、每周家長來訪日等都可以成為學校與家長溝通交流意見的渠道,通過合理的“反饋-收集-梳理-改進-反饋”這一良性循環往復,不僅可以形成高效的家庭學校互動的課程改革監督體系,還可以有效促進學校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教師應優化教學資源運用方式。學習不應該是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應該是學生自愿且積極的去不斷吸取新知識。教師要積極鼓勵,嚴厲要求學生參與其中,而不是自顧自的講述,更要避免單方面的將歷史教材中的知識點按照“一個蘿卜一個坑”進行填鴨式教學,要合理運用現代科技,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學習。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與歷史教學相關的多媒體課件、遠程教學的歷史課程等逐步被引入到歷史課堂之中,特別是互聯網提供的歷史教學網站、歷史資料數據庫和圖書館、歷史博物館等網站,都為學生提供了豐富而快捷的學習資源。而多媒體運用到課堂中的初衷則是以提高教學效果為目的,教師要以啟發式教學理念為起點,運用將傳統教學方式和多媒體運用結合起來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合理規劃,從學生興趣入手,明確教學目標,將其逐步展開,層層深入,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堅決禁止片面地追求視頻數量從而影響到學生學習積極性。
(3)提高對教師專業素養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引導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隨著課堂改革深入發展,對于教學工作有了更多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自身素質能達到相應要求。教育部門要提高對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能及時對自己固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思考和更新,形成鮮明的教學風格。但是,當前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主要是依靠少數專家學者,廣大一線教師并沒有真正參與進來。俗話說“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又將回歸到理論中去”,一線教師對課程資源的開發更具有時效性,應積極參與進行。此外,教師自己也要利用空閑時間來加強自己的專業知識。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教師應該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對新的知識以謙虛的態度積極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庫,達到更高的教學質量。例如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于元光,在86歲高齡之時,并沒有選擇停滯不前,他從零開始學習使用電腦,創建了自己的網站和“博客”,就是不想使自己落后于時代的潮流,以不斷進步的態度面對生活和學習。
(4)充分利用圖書館實驗室等場地。在圖書館中蘊藏著巨大的歷史教育資源,制定有效教學方式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長期在教師中學習難免會對教材產生抵抗心理,而圖書館內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極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帶領他們主動參與到學校中去。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為小組去尋找感興趣的讀物,尋找內容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書籍,豐富歷史課的內容與情趣,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彼此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教師還可以隔一段時間安排“活動與探究”、“文獻資料”、“自由閱讀”和“動腦筋”等專欄,這些教學安排可以充分拓寬學生的歷史學習視野,提高他們歷史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要想順應我國素質教育的潮流,落實新時代教育改革,讓初中歷史課堂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就要要求教師能不斷加強自身專業素養,緊跟時代完善教學方法,把我國豐富淵源歷史和豐富文化遺跡滲透到課堂中,讓學生能掌握一定的歷史常識,有效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韓省.初中歷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途徑[J].成功(教育),2012(07)
[2]蔡振鶯.淺談初中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27).
[3]吳剛平 樊瑩. 課程資源建設中的幾個認識問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