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長春 (吉林市群眾藝術館)
群眾文藝創作已經是文化藝術生活中關鍵性的構成內容,在具備先進化的群眾文藝創作時,才能夠積極的影響到人們的生活。當前群眾文藝創作環節應該深刻的認知群眾文藝創作關鍵性意義,打造舒適愉悅的群眾文藝創作氛圍,同時還要掌握住新時期群眾文藝創作的新特點,讓文藝創作更加科學,符合群眾的實際需求。
群眾文藝創作主力進行改變,以往是文化專干,當前已經具有更多的業余文藝愛好者。當前社會經濟在不斷進步和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升,閑暇之余對于文藝的需求量在逐漸的增加,而且越來越多的愿意在文藝創作中加入,具有更高的創作熱情度。這種現象不僅是體現在城市中,在農村地區各行業系統也在出現更多的文藝創作高手和愛好者,閑余時光三五成群的歡聚一堂,例如到鑼鼓隊、書畫社、京劇曲藝團等中,展現出對生活的熱愛,涉及到企業、社區、學校,構建門類齊全以及廣闊覆蓋面的文藝創作網絡。
群眾文藝創作場地以往多是集中于文化場館,而當前的發展狀態就是,在各個行業領域中都有所滲透。受傳統社會物質匱乏情況的影響,群眾文藝創作這一活動受眾群體小,通常是在政府文化場館等展開,但是在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加入到群眾文藝創作業中的人越來越多,創造出了更加多樣化的創作場所,諸如文化廣場、社區活動室、家庭書房或者街頭巷尾等等。人們在工作之余的時間,以書畫、歌曲、快板等等方式,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以及感悟。有一些人在家庭書房創作出很多優秀的文藝作品,甚至出版詩集專著。
以往群眾文藝創作內容、創作形式是相對單一和局限性的,但是當前不管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更加靈活多樣、多姿多彩。整個文藝創作中,群眾文藝創作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其能夠展現出人民群眾實際的心聲,屬于人民群眾進行自我認識、教育以及娛樂的關鍵性途徑,而且作為文化藝術事業的重要基礎以及構成,深刻的影響著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當前各行業系統建立起自身行業的文聯組織,諸如電力系統文聯、檢察官文聯等等,或者一些自由撰稿人在文壇以及網絡上活躍著。因群眾文創作者具有不同的專業,工作差異性較大,所以創作形式也是繁雜的。
以往群眾文藝作品是具有少而精的特點的,當前呈現出泛而俗的改變。由于網絡多媒體已經廣泛的普及,電腦是業余作者進行發表作品的重要平臺,但是因準入門檻低,而且監督管理不容易實現,所以導致網絡上涌現出很多作品具有庸俗低俗和媚俗等特點。但是,總體上觀察,群眾文藝創作的作品質量、數量的發展趨勢為相對理想的。但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應該確保作品接地氣,因為一部優秀的作品,是具備曲高也能和眾的特點的。文化藝術產品有賴于其藝術性、思想性以及娛樂性,施展重要的生命力以及影響力的,群眾文藝作品需要最大限度的貼近百姓生活,平易近人而通俗易懂,體現出群眾身邊的人和事,將人民群眾作為服務對象。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得創作的作品被更多群眾認可以及稱頌,提升社會傳播力,永葆恒久生命力。
群眾文藝創作展示平臺具有更加多樣化的特點,傳統的群眾文藝匯演、報紙雜志以及會展等方式,正在向著信息傳播方式即互聯網文學網站、微信平臺、QQ和個人文學博客等發展。當前處于科技信息發達的時代環境下,“互聯網+”發展態勢中,文藝創作群眾能夠經網絡展示個人創作才華。例如,一些優秀的作品先經由“網紅”在具備較高知名度以后,獲得無數擁躉者,之后再得到現實社會關注以及認可。
首先,提升群眾文藝創作的意識度,將群眾文藝創作的形式不斷的豐富。將人民群眾的文藝創作意識度進行增強,為平穩順利展開群眾文藝創作的重要前提打好基礎。所以,需要與時俱進的掌握住發展潮流意識,需要創作的文藝作品具備較高時代觀念,使得順應人民群眾不斷變化的精神需求。同時也應該不斷的突破以及創新,進行群眾文藝創作期間,密切的結合起傳統文化以及現代文化,從而得到高質量的、具備創新精神的群眾文藝作品。另外,就是需要具備一定的競爭意識,充分的考察并且掌握市場需求,了解人們接受文藝作品的程度,體現中國國情,得到豐富多彩的群眾文藝作品。
其次,政府部門需要加強資金投入,創建優異的群眾文藝氛圍。實施群眾文藝創作期間,政府部門需要適當的增加群眾文藝創作投資力度,確保不會因為資金的缺乏問題使得群眾文藝創作工作不能順利落實開展。而且要提供給群眾文藝創作良好氛圍,保障文藝創作者可以在和諧的氛圍中實施創作,推動更多優秀作品的創作。
接下來,激發創作人員的創新意識,不斷的充實以及發展群眾文藝創作隊伍。進行群眾文藝創作期間,文藝工作機構需要更加重視群眾文藝創作,培養更多的優秀文藝創作人才,提供給群眾文藝創作新鮮的動力。所以文藝機構需要經常培訓相關人員,擴展文藝工作者知識面,提升創新意識,增強群眾文藝創作技能,讓創作的作品內容具備新意以及深刻的內容。
最后,完善群眾文藝創作機制。群眾文藝創作應該緊跟著時代的步伐,對于文藝創作機制實施不斷完善以及更新。經構建起科學的管理機制,讓群眾意識到政府有關的部門重視群眾文藝創作的程度,形成合理的激勵制度,彰顯出群眾文藝創作支持度,提升群眾文藝創作積極性。激勵機制包括兩方面,即精神鼓勵、物質獎勵,推動群眾文藝創作作品推陳出新,讓群眾文藝創作不斷的進步和發展。
首先,堅持持續性原則。打造群眾文化創作品牌并非易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應該確保創作活動的持久性,同時要高度的重視各種創作活動的質量朔評,依照實施的成效,進行針對性的調整。而且不可以由于外界條件的改變產生變化,此屬于重點考慮的問題。在明確了打造群眾文化品牌之后,應該通過綜合的考慮以及分析,提出科學的策略,對于文化創作活動的時間以及地點等進行明確,掌握住活動的內容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應該對于活動的規模不斷的壯大,將活動的特色凸顯出,重視活動的實效性,同時展開調整、完善和健全,促使活動質量水平提升,以及將活動層次進一步的提升,得到群眾的廣泛認可,積極的加入到各種各樣形式的文藝創作活動中去。
其次,應該把創新貫穿始終。進行創建文化活動品牌期間,需要嚴格的考慮到本地特色,將其他地區的文化活動的精華積極吸取,將自身創作質量提升的前提下,延伸視角向更深的層次發展。例如,形成“街頭文化角”、文化長廊等,將時代特色充分的彰顯,博取眾家之長,讓一些傳統性的群眾文化活動不斷的凸顯亮點,體現出創新方面,增加群眾的參與度。
最后,發展壯大人才隊伍。積極的培訓現有干部隊伍,創建高素質基層文化隊伍,可以扎根基層、專兼結合以及服務群眾。大力的發展特色文化戶以及特色文化隊伍建設,促使群眾文化活動平穩展開。也可以聘請知識面廣、精力充沛和思維活躍的大學生作為文化輔導員,創建文化建設新陣地,構建新時期的群眾文藝創作品牌。
群眾文藝創作在時代發展的基礎上,得到了相繼的改變,具有典型的壯大創作主力、更寬松的場地要求、更豐富的素材內容以及更便捷的傳播途徑和更高質量等特征。很多的改變需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研究,提供給推進群眾文化工作平穩有序落實更好的輔助。群眾文藝創作是社會主義文藝事業關鍵性構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支撐內容,需要群眾文化工作者不斷的凝聚力量,做好繁榮群眾文藝創作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