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小芬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信息時代,傳統教育模式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兩者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面臨著無法實現持續發展的問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智慧教育品牌理念應運而生。所謂智慧教育品牌,就是通過智能化的設備和智能化的技術對相關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對于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方式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一方面能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更好的貼近于未來建筑行業的發展需要,另一方面能夠有效解決教學活動與學生學習需要相脫離的問題,因此,做好相關問題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下文簡稱綱要)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即要將信息技術引入到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所有教師必須對這一問題給予高度重視。除此之外,綱要還強調:各個專業的教學中都需要重視數字化教學水平的提升,主動應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課堂上要借助信息技術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主動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在此基礎上,達到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工作目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充分整合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的智慧教育品牌模式應運而生。
與此同時,《綱要》中也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推進力量,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支持高職教育發展,突出高職教育特色,從整體角度出發促進高職教育質量提升。而從本質的角度來講,專業特色的突出也是高職院校社會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對于學校辦學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養工作的高質量展開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意義。在此過程中,智慧教育品牌模式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智慧教育品牌模式有利于改變以往教師在教學中過度重視理論,而忽視了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模擬真實的實踐環境,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學生在未來走向社會之后能夠更好的適應建筑行業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能夠有效解決傳統建筑專業教學中教學內容脫離行業發展實際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智慧教育品牌技術搜集最新的行業研究成果,并將相關成果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促進學生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提升,為我國建筑行業高質量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在構建智慧教育品牌模式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考慮到建筑專業的課程特點,另一方面需要考慮到高職教育自身的特點,將智慧學習活動擺在核心位置,充分應用信息化云平臺,合理發揮現代通訊技術的積極作用,將學生、學校教師、學校管理人員有機的聯合到一起,促進三者之間的協作。合理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精品課程教學模式、電子書包教學模式、微課教學模式,創新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做好課堂教學反饋工作,在此基礎上,將智慧教育品牌模式引入到高職院校建筑專業的教學中。智慧教育品牌模式的構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在學生學習的方面要體現智慧性,從智慧教育品牌模式自身的角度來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展的智慧學習活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核心。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合理利用學校創建的智慧學習環境,將課堂討論、項目實踐活動、在線學習活動、小組協作學習活動有機的融合到一起,全面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創造能力、協作能力、研判能力以及解決解答問題的能力,真正達到培養智慧型人才的教育目標。
其次,在教師的教學方面要體現智慧性,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的內化多數呈現出漸進性的特點,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也需要主動遵循這一基本原則,教學活動的實施要充分考慮到各個教學環節自身的特點,通過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融合電子書包、微課、翻轉課堂、精品課堂層等教學手段,將課前學生的預習、課程教學中學生對于知識的內化以及課后學生對知識的復習全面的結合到一起,為學生創造有利于自主學習的良好環境,在此基礎上,全面推動師生之間的高質量互動。
此外,在學校智慧教學環境的創設方面,學校要積極為學生以及教師創設便捷的交流平臺,鼓勵學生之間及教師之間進行交流共享,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提升教學管理的動態化程度,促進教學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在此基礎上,真正達到優化高職院校建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目標,使教學活動的開展與社會的發展需要能夠實現無縫銜接,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實用型的人才。
在智慧教育品牌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關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生智慧學習活動的開展,二是學校方面智慧學習環境的創設,三是教師智慧教學活動的開展,在此基礎上,提升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智慧性,推動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高質量展開做好充足的準備。
首先,從學生智慧學習活動開展的角度來看,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學生接受學習任務主要采取分組的方式,課堂上,學生可以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進行角色扮演,也可以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深入了解需要學習的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到建筑單位去進行實地參觀,演習建筑案例,還可以邀請專家到學校來進行講座。
其次,從學校智慧學習環境的創設角度來講,教師在開展授課活動的過程中,學校需要主動為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提供便利條件,其中,無線網絡就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教師可以借助無線網絡登錄學校的教學平臺,及時鏈接圖書館提供的各類教學資源,在此基礎上,輔助教師完成復雜的教學任務,深化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與此同時,從高職院校自身的教學特點來看,教師在組織建筑專業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會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質量。
最后,從教師智慧教學活動的開展角度來看,在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方面,很多高職院校教師都認同要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的專業人才。要從整體的角度出發達成這一培養目標,教師就需要充分考慮建筑類各專業的課程特點以及教學特點,合理分解教學目標,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即課前教學環節、課中教學環節以及課后的教學環節,教師需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與此同時,全面保證教學方式的有效性,在學生智慧學習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輔助作用。從建筑專業課程自身的特點來看,多數建筑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都相對復雜,跨學科的特點十分明顯,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綜合素養。
以往,多數高職院校在培養建筑專業人才的過程中所采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但是從教學結果來看,學生的課程活動參與度整體較低,動手機實踐能力相對較弱,課堂教學中,學生玩手機、開小差的情況十分普遍,多數學生將學習活動當成是任務,而沒有將學習活動與自己的未來發展有機的融合到一起,教學活動很難滿足學生的未來發展需要。但是,采用智慧教學模式就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學方式的改變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此同時,也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教學結果來看,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度大幅度提升,動手實踐能力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由此可見,智慧教育品牌模式對于推動人才的培養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但是,對于其中出現的各類新問題我們也需要加強分析,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教學質量的螺旋上升。
綜上所述,智慧教育品牌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要主動轉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培養出更多能夠滿足建筑行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