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胡 好
安徽工程大學體育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重要七大戰略之一。發展鄉村旅游后備箱經濟可以很好地解決“三農”問題,激發農村發展潛力與活力,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帶動農村各產業發展,傳承農村民風民俗,這些也正是很好地響應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表現。一般來說,城市居民駕車來到鄉村旅游,去的時候汽車的后備箱是空的,回去的時候則會帶點當地的土特產,將農副產品銷售與鄉村旅游有機結合,使農副產品不僅入了游客的眼,填飽游客的胃,更能裝滿游客的后背箱,這就是“后備箱經濟”的題中之義[1]。
截止目前,雖然目前蕪湖市的鄉村旅游行業已經形成一定規模,不過在形式、特色、品質、包裝、創新、營銷和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些許不足之處。
目前蕪湖的鄉村旅游市場中還是以某一旅游景區以及圍繞其附近開設的農家樂為主要盈利模式,其中活動項目主要為采摘、垂釣、觀光、燒烤、住農家房、吃農家菜等等,都是形式較為單一的、浮于身體表面的、滿足人們淺層次需求的休閑娛樂活動。因此,蕪湖的鄉村旅游整體發展層次較低,無法滿足蕪湖城市居民對鄉村旅游的期待和深層次需求。出現這一窘境的根本原因還是當地經營者們對鄉村旅游及后備箱經濟的認識不足,無法從城市居民的切身需求出發,從而無法創設出滿足其重點的服務和產品[2]。
當今社會,食品市場充斥著各種假冒偽劣產品和“三無”產品,并且時常會發生一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因此食品安全已經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在蕪湖鄉村旅游后備箱經濟中的農副產品大多數都是源自當地環境、產自農戶自身、銷給城市居民,有的產品是農戶種植或養殖出來直接銷售的,比如土雞蛋、螃蟹、土蜂蜜、稻鴨米、蔬菜等等;也有的產品需要進行深加工和包裝再對外銷售,比如糕點、純手工粉絲、菊花茶、調味醬、食用油等等。但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農戶基本上都沒有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以及產品的質檢報告等,因此在農副產品的品質上就缺少了一定的保證,無法讓消費者買的安心、吃的放心、送的省心,品質無保證。并且,目前鄉村旅游中的農副產品未形成一定體量的標準化生產,因此在包裝、設計和品牌上面較為欠缺,但產品的包裝恰恰在人們送禮時是非常看重的,所以這也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在蕪湖市的眾多鄉村中,大多數鄉村旅游地區的旅游產品較為單一、同質化十分嚴重,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大部分的鄉村旅游還都停留在滿足于游客吃、住、垂釣、采摘、觀光等簡單的游玩服務上,沒有充分地結合當地的自身特色資源為游客開發更多元化及深層次的旅游服務。在如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鄉村旅游呈現出了一定程度上的盲目跟風現象,許多鄉村旅游景區的產品相似度較高,產品千篇一律,不能滿足游客多樣化的旅游需求[3]。
現在是體驗經濟時代,人們愿意去通過體驗一項服務或者購買一個商品來獲得一定的感受,因為體驗具有感同身受、無法效仿、不可傳授、難得一遇、稍縱即逝等特點,它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私人訂制、個人專屬的。而鄉村旅游又屬于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業和娛樂業,應當更加重視對消費者體驗價值的營造。不過在蕪湖的鄉村旅游市場中,因組織形式的同質化、農副產品的檔次不夠、從業人員服務水平的不足等原因,無法滿足為消費者創造較高的體驗值,達不到高峰體驗的效果。
目前,因為蕪湖市鄉村旅游市場的發展時間較短,蕪湖市政府尚且沒有形成一個專門的組織來管理規范市場,導致目前市場混亂、缺乏規劃、定位不清、管理不到位和規范程度低等現象。同時,因為市場經濟引導和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緣故,蕪湖很多的鄉村旅游項目是由個人或者小集體組織、規劃、設計和建設起來的,缺乏統一合理的規劃和政策法規的約束,導致市場出現重復投資、惡性競爭和一定程度破壞當地人文環境等現象,在發展過程中出現較為嚴重的盲目性。
蕪湖城市居民之所以想在周末或者節假日選擇前往當地附近的農村進行鄉村旅游,一方面是想短暫性的離開紛紛擾擾的城市生活環境;另一方面更是想帶著自己的家人朋友前往環境優美、寧靜愜意的農村去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民俗民樂、優美環境與農耕文化等等。此外,要想發展好鄉村旅游,還要著重利用好當地農村的環境、人文、生產等優勢為城市居民創設獨特的體驗感,并且當他們離開農村時還能為自己及親友捎上一些農副產品,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系統的鄉村旅游后備箱經濟。
對于后備箱經濟中農副產品的品質保證問題,政府可統一作出一定的優惠政策以及相應扶持,幫助當地的農戶辦理好相關手續和證件,讓大家合法安全的“持證上崗”。并且,蕪湖當地鄉村農副產品的包裝大部分都是非常簡單的包裝,或者是在網上采購的沒有經過任何設計的統一包裝,甚至是直接沒有任何的包裝。在當下人們對產品的包裝需求日益提升的時代,不重視產品包裝的農戶或產品將會逐漸失去競爭力,從而逐漸沒落。因此,蕪湖政府可以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為當地的鄉村根據其自身優勢設計出具有特色的品牌、logo、包裝及宣傳語,形成一個鄉村一個品牌的“一村一品”后備箱經濟的錯位發展良好局面[4]。
鄉村旅游經營者應根據自身特色和城市居民的需求推出多條不同類型的鄉村旅游精品路線,比如親子休閑游、民俗文化游、農耕體驗游、非遺傳承游、紅色研學游、科技探索游、自然風光游等等。在最大程度上整合蕪湖市內所有的鄉村資源,以及調動蕪湖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實現鄉村旅游后備箱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從業人員服務水平的不足占據主要原因。因為目前鄉村旅游的從業人員大部分都是當地的村民或者集鎮上的鎮民,而我國教育在城鄉之間差距還是較為明顯,以及農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相對不高,從而導致從業人員無法給城市居民提供較高的服務體驗,并且在思想道德、業務能力、服務態度和銷售能力等方面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可以為蕪湖各個鄉村旅游的從業人員組織開展統一的培訓和考核工作,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帶動整個后備箱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提升。
針對蕪湖鄉村旅游市場發展混亂和規范程度較低的現狀,一方面建議政府在各地設置鄉村旅游專門的管理機構,成立工作指導委員會,設在農業委員會。將旅游、農業、發改委、商務、建設、規劃、環保及財政等部門作為成員單位,建立健全的管理規章制度,做好對鄉村旅游項目的規劃編制、立項審批、指導協調、組織驗收、監督管理等工作[5]。另一方面建議蕪湖政府引入實力雄厚的專業旅游開發公司進行資源整合和統一開發,以提升整體規劃水平,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整合現有資源統一規劃和推廣不同特色的旅游線路,開發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服務,為蕪湖鄉村旅游后備箱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通過分析蕪湖市的鄉村旅游發展問題可以折射至全國各大城市,或多或少都有以上這些問題,那么針對以上問題,各個城市的鄉村則需要結合自身環境、人文和生產等優勢,形成鄉村旅游品牌的“一村一品”錯位發展戰略、推出多條不同類型的鄉村旅游精品路線、組織從業人員開展統一的培訓和考核工作、建立健全管理規章制度,實現提升鄉村旅游的整體發展水平和推動鄉村旅游后備箱經濟的持續增長目標。這樣能夠更好的推進我國的“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三農”政策和縮小城鄉經濟差距的政策和任務,從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終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