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會寧縣北關小學 陳 敏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許多學校已經逐漸開始實行“班班通”教學模式。“班班通”能夠通過更加形象和具體的方式,將教學內容以及重要信息呈現在課堂上,使學生通過生活學習數學知識,幫助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和思考,充分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更能夠深化和豐富課堂的教學手段,配合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夠主動思考問題、討論并通過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
當前小學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才能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從而自主學習。為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班班通”的運用是結合多媒體技術,通過有趣、形象和生動的案例將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點進行呈現,徹底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例如,在講授“三角形的面積”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的幫助,使兩個相同的三角形成為平行四邊形,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平行四邊形,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以及對相關知識的探索。
小學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因此幾乎每一章節都有重難點內容,而這些重點、難點恰恰又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內容。為了讓學生能夠高效且快速地獲取知識,同時提升課堂的效率,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其中能夠讓學生將抽象和形象思維實現溝通。例如,在“認識圖形”章節內容的學習中,其難點就在于幫助小學生的大腦實現從實物到圖形的建模。為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由淺入深進行理解,借助多媒體演示從抽象到圖形的具體過程,從而突破了重點內容,再利用實物到圖形生動且有趣的過程,加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課堂氛圍良好,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
“班班通”的運用,可以有效地轉變傳統單一、陳舊的教學模式,使數學教學更加貼近于生活,充分體現出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以及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幫助小學生培養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提升數學知識以及技能等全方面綜合發展,學生在課堂中也能夠進行自主觀察、發現以及交流等活動。“班班通”在自主合作的環境下,能夠更加有效地凸顯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教師也能夠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并發現問題。學生在相互討論的環境中,分析知識規律、討論知識的共識性,在同學之間互相傳遞自己的見解,最大化發揮出學生的知識潛能,不斷激發出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學習時也更能夠感受數學的魅力。例如,在“圓的面積”一課教學中,若是讓學生單獨操作,其很難理解圓的推導公式以及對圓面積的掌握。但若是借助“班班通”的方式,將圓形分成8 個大小一致的扇形,再拼成一個長方形;或者將圓平分為16 分,拼成長方形。這樣的轉化使學生發現圓面積公式的計算方法,并出示32 以及64 等份,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會逐漸發現長方形取決于圓形所分成的等份。學生能夠更加明白化圓為方以及化曲為直的關系,充分激發出學生對數學探索的主動性,不斷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學生學習知識的數量、學習進度以及學習方式等都受到自身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設計有個性且有層次的教學內容,這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運用“班班通”恰好能夠滿足這一需求。針對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學習情況,實現個性化作業,選擇合適的題型,對學生開展分層練習。部分學生若是仍有不懂的地方則可以通過相關的教學視頻重溫知識點,直到學會為止。這樣的方式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總之,“班班通”的運用脫離了傳統教學中一張黑板、一支粉筆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通過視頻、投影以及音頻等方式將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具有動態性以及更加直觀形象的特點。在自主合作模式的配合下,學生之間相互討論、交流,學生更有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遠遠優于傳統模式。此外,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使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時的問題,并及時做出調整,確保小學數學課堂的高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