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華僑職業中專學校 詹永華
在課程改革逐漸實施和深入的背景下,素質教育受到廣泛重視,而人文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是教育中的重點內容。但是在當前的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著教育質量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探討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策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從教學影響和教學內容上來講,漢語言文學作為一門重要學科,蘊含了一定的人文情懷和內容,也涵蓋了大量傳統文化和精神財富。漢語言文化教學的實施,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學生在此激勵下不斷前行。傳統中職教育中,將就業作為導向,文學教學一直未達到理想效果。而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學生需要在具備良好專業素質的同時,有較強的個人素養,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使其獲得更好發展。因此中職階段應強化漢語言文學教學力度,使學生成為優秀復合型人才。當中職學校學生步入工作崗位之后,其技術能力和個人素養都是促進其長遠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在中職教育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個人素養,使其在社會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并獲得良好的發展。
對于中職階段學生來講,鑒賞能力是其在學習中需要具備的能力之一,也是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例如在學習詩歌時,通過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將文字內容轉化為具體形象,實現對描述內容的鑒賞,而這種狀況的出現對提升學生審美水平有較大促進作用,同時也能實現對學生文化情操的陶冶。在中職階段,夯實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是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學生對語言技巧的掌握,能夠為今后學習奠定堅實的語言基礎。但是在傳統教育模式影響下,學生對語言的掌握只是停留在應對考試上。而人文教育的實施,主要是幫助學生建立完整語言體系,使學生在真正理解字詞句之后,將其靈活運用在不同語境中。
語言具有一定復雜性和系統性,在復雜的語言學習中,學生經常會感覺到茫然,中職階段學生思想尚未成熟,在進行漢語言文學學習時,也會感覺如此。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講授語言知識之后,讓學生以語境為基礎,把握文章內涵和中心思想,并且結合文章寫作背景,實現對文章內容的獨立思考,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使其知識面得到拓展,提高綜合素養。
學習環境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進行中職階段漢語言文學教學時,教師不應將教學局限在課堂中,也可以鼓勵學生組織詩歌社團、語言社團等,激發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在活動中主動運用漢語言文學知識,構建良好人文環境。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組織一些詩歌朗誦比賽或者是文學創作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感受到漢語言文學的魅力,使學生在良好環境中實現人文素質的提升。
閱讀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反映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學習的真實水平,因此在中職階段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幫助其提升人文素質。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由于教材中的內容有限,學生閱讀渠道有限,在這種狀態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勢必會受到影響。新課標中對學生的閱讀量做出了明確規定,但是就實際情況來講,學生的閱讀量并不能達到要求。為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增加學生閱讀量,擴展學生閱讀范圍。例如教師可以在微信群中定期為學生發布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內容,讓學生在閱讀之后集中進行訓練和討論,然后將自身的觀點與想法表達出來。在這種狀態下,學生的人文素質將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
漢語言文學有一定的復雜性、系統性,這也對學生學習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中職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運用針對性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熱情。一般來講,漢語言文學知識中的很多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因此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創設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加強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吸收。例如在講授某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將其與生活中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將生活與知識融合在一起,增加學生在學習中的趣味性、形象性,避免枯燥、乏味的情緒產生。這種方式的運用,能夠實現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培養。
中職階段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情感教育的實施,并且將其放在主體地位,運用情感教育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思想理念。在時代不斷發展背景下,傳統知識講授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需要,專業知識的學習雖然能夠使學生有較強專業素養,但是卻不能使學生有較強專業素質,實現全面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做好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工作,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辨別能力的培養。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情感教育作為載體,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并且運用漢語言文學中的一些內容來影響和感染學生。
中職階段的漢語言文學中,有很多比較優秀的文章,蘊含古人的優秀思想。如《論語》中蘊含較多優秀思想,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將一些人文素養知識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發展。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即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這段話向學生傳遞了要時刻規范自己言行的思想,能夠實現對學生的德育,使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受到熏陶,實現人文素質的不斷提升。同時教師也需要積極發揮榜樣作用,認識到自身的氣質修養、人格魅力會對學生形成較大影響。只有教師在具備良好文學素養的基礎上,才能對文學內涵有深入了解,在講授課堂知識時,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
在進行課程設置時,中職學校不僅需要考慮教學目標的完成,也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興趣,而在此過程中對課程的合理安排是關鍵。在課程設計上,內容和進度都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教材內容適當取舍。對于一些比較枯燥的文章,教師在講授時,可以配上一些充滿人文情懷的圖片或者視頻,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深入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并且在此影響下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總之,中職學校是為社會輸送專業人才的主要陣地,而漢語言文學中蘊含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到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漢語言文學的魅力,領略文化中的精髓。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豐富教學形式,使用學生接受程度較高的方式,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