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周慶頌,陳振華,周 斌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藥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導論課已經成為各專業針對新生進行早期導入教育、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的重要入門課[1-4]。隨著高等藥學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不斷完善,也為了適應21世紀對高素質藥學人才的需要,針對本科藥學專業學生在早期教育中開設導論課程已成為人才培養方案中重要的環節[5]。通過導論課程,使學生一進大學就接受藥學啟蒙教育,有效解決長期以來藥學專業學生要到大學三年級才能接觸藥學專業課程相關信息的問題[6]。開設導論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對所學專業有宏觀認識,了解藥學的重要意義、課程設置、專業特點,同時培養他們學習興趣和行業使命感。
然而,在近5年的藥學導論授課過程中,我們發現該課程教學中存在越來越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課本知識與學生需求的契合度不夠。從知識的橫向來看,課本內容專業性強,教材中對于藥學專業的多個二級學科均有涉及,包括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生物制藥、醫藥數理統計、藥事管理學等,內容較多,而課時有限,教師無法在課堂上全部講授。同時,隨著就業壓力增大和競爭的白熱化,學生入學后便迫切地想要了解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但現行教材中對這部分內容介紹較少,且排序靠后。從知識的縱向來看,課本內容專業性偏強,對于大學一年級剛剛接觸藥學專業的學生來講,由于缺乏對專業課程的感性認識,很難理解,學習興趣受到影響。(2)教學內容仍局限于教材,過于平面化和理論化,而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的藥學教育,其教學內容應聯系實際。
針對以上問題,在我院藥學導論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始終圍繞“理念的培養、知識的滲透、素質的發展”3個層次目標的實現。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著重從教學內容的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進行改革探索,從授課效果來看,學生反響較好,學習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
(1)教學內容的精簡化。目前我校所用教材為衛生部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藥學導論》,共13章。由于17個學時的限制,教師在教學中無法進行全面性講解,因此我們對預定授課內容進行優化,并突出藥學研究的內在規律。
首先確定教學重點。必須保證《藥學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規定的專業主干課程——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學、藥理學的授課課時數,此外,將關系緊密的專業課程內容合并,例如將中藥學與生藥學合并、天然藥物化學與藥物化學合并。教學內容的精簡還體現在對于部分章節的刪減方面,例如醫藥數理統計學作為藥學研究中的輔助手段,該部分內容不在課堂上予以詳細介紹,而改以學生課后進行閱讀及自學。
關于二級學科的教學順序安排,以藥品從研發到上市的實際過程為參考,按照新藥研發先導化合物結構設計與合成(藥物化學)、體內外活性及毒性評價(藥理學)、制劑處方及工藝設計(藥劑學)、原料藥與制劑質量標準建立(藥物分析)、藥品市場流通(藥事管理學)的順序進行。這些環節的安排也與藥學畢業生的就業方向相呼應,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藥學相關工作領域。
(2)教學內容的簡單化。授課時將基本原理、概念及規律等作為重點,多采用比較法或者案例法,避免簡單灌輸的授課方式。比如,在講授天然藥物化學和合成藥物化學對藥物研發的貢獻時,通過圖片與視頻展示相關研究過程,并以青蒿素、紫杉醇、西咪替丁和嗎啡作為典型藥物,采用案例分析與討論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先導化合物和藥物的意義及區別。在講授藥物分析時,由于學生對于實際藥物的了解較少,故引入關于蘇丹紅、三聚氰胺等在實際生活中被熟知的案例,凸顯現代分析手段和技術的進步。通過比較食品、保健品與藥品質量標準,提高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認識,強調藥物分析學的嚴謹性和標準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多媒體技術自被應用于教學以來,極大地彌補了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可直觀生動地將教學內容展現給學生[6-7]。
結合大學一年級學生的自身特點,將他們迫切想要了解的問題融入教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與順序。通過總結教學經驗,分析學生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學生對于以下幾方面了解較少:(1)學藥與學醫有什么區別;(2)學藥是不是就只能到藥廠工作;(3)大學期間大概要學什么課程;(4)如果想到醫院工作,哪些課程與醫院聯系更緊密。結合以上情況,我們將教學內容的范疇擴大,增加了新興二級學科——臨床藥學作為補充[8]。以專題講座形式進行講授,并充分利用我院藥學實驗中心,安排學生分批次參觀生藥學、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學、藥理學實驗室,了解各學科的實驗設備及特點。具體的教學內容見表1。

表1 藥學導論教學內容安排
關于第一講,首先介紹藥學、藥品、藥物的定義及范疇,讓學生從概念上區分藥與醫的區別和關聯,并從醫療衛生、經濟建設兩個方面,介紹藥學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此外,還介紹藥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和研究規律。關于第二講,介紹藥學發展歷史,從人類文明起源開始,藥的探索就產生了,而中西方在早期藥物使用過程中都是在嘗試使用動物藥、植物藥及礦物藥,但后來為何會有西醫和中醫的差別,也在這一講中進行了探討。關于第三至八講,按照藥學二級學科分別介紹每門學科的研究內容和發展概況。關于第九講,詳細介紹我校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分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3個部分進行介紹,重點介紹專業課程設置特點與特色以及各課程學習方法。關于第十講,結合前面對于藥學研究內容的講授,介紹藥學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和工作崗位特點,以及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藥學本科畢業生。關于第十一講,安排學生到我院藥學實驗中心參觀,讓學生對藥學作為應用型學科這一特點有更直觀的認識,了解本專業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要求。
在信息化技術逐漸被融入高等院校課堂教學的發展趨勢下,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多樣化為提升教學質量起到了促進作用,但課堂教學內容的整合、豐富才是保證教學效果的根本。結合我院學生學情分析,對藥學導論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后所取得的教學效果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藥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對藥學的興趣,了解藥學學科內容,對大學4年的學習生活產生宏觀認識,從而更好地制訂個人學習計劃,提升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