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益琰 李思嬌 李民瑞(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勞動力市場當中會計專業的勞動力資源開始逐步增加,基于此會計相關崗位的就業壓力開始逐步的提升,由此帶來了人才市場崗位競爭壓力的增加,而相關的會計專業人員,在自身的業務素質以及綜合能力層面,存在著諸多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個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用人單位對于會計專業人員的要求開始逐步提升。本文在研究的過程當中,將結合“互聯網+”的時代特點進一步探究會計人員的具體就業對策。與此同時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的品牌建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的品牌發展也開始遇到諸多的問題,不僅僅要實現,對于品牌的建設還需要逐步的延伸品牌的價值,還要更多的去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特點,以此作為基礎來進一步提升企業品牌優化的效果。
現階段我國會計行業的實際就業現狀,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第一,會計專業人員自身的素質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此便導致會計專業人員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最為明顯的體現也就是會計專業人員自身的素質與企業的要求脫節,帶來了整個行業就業壓力的激增,便直接導致出現就業困難的情況。對會計自身能力不佳的問題進行分析時發現,是由以下幾個方面共同導致的。第一方面,由于某些會計人員剛剛考取會計專業的從業資格證書,便導致在具體的工作當中工作的經驗相對較少,這樣一來便導致了一些難度較大的工作,并不能夠很好的完成,也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會計從業人員在校園當中所接受到的會計從業知識并不全面,受教育的情況不容樂觀,部分會計專業人員在能力素養層面的缺失,導致其進入企業之后無法很好的履職。
第二,會計行業自身的競爭壓力開始逐步的增加,由此便導致了相關就業人員的就業壓力進一步提升。而且我國大學生的數量處于一個飛速增長的狀態,會計專業的畢業生越來越多,由此便直接導致了會計從業市場當中待業人員數量的激增。但是在這部分人員當中真正能夠實現就業的人員數量相當少,市場無法全部吸納。而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則主要由三個方面所致。第一方面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的速度較之以前有了明顯的提升,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增加,由此便直接導致了選擇會計專業的人才數量越來越多,第二方面,政府對于現階段的就業競爭干預力度相對較小,具體的一些宏觀調控措施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由此便直接導致了我國會計行業當中仍然存在著就業現狀激烈的問題;第三方面則是由于院校針對于現有的激烈的人才競爭,現狀并沒有采取有針對性的培養措施,導致就業難度持續加大。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會計專業人員的就業策略可以嘗試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基于互聯網提升會計專業人員自身的素質。當前會計專業人員自身素質很難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用人單位時常對于會計專業人員的各項技能和素養并不是十分的滿意。針對于這樣的現實情況,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之下,企業應當利用互聯網進一步的提升企業會計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以及核心素養。從具體的實施策略來看,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會計從業人員的實際會計崗位操作能力,應當結合“互聯網+”的背景來進行培養,對于一些剛剛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的人員,在入職之前統一的進行定崗培訓,通過培訓使得其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讓其能夠在工作當中承擔一些難度相對比較大的會計工作;第二方面,高校應當從自身的素質教育層面入手,逐步的完善學生的相關知識能力體系,讓學校的教育工作,真正的能夠為企業的需求服務,培養出滿足企業需求的優質人才。
第二,采用多方面的手段降低會計就業的難度。第一方面針對于會計從業人員的實際培訓現狀以及會計專業人員的就業現狀,應當嘗試采取利用不同辦法進一步的降低會計就業的難度,對于一些剩余的會計專業人員進行定向的吸收,以緩解會計行業存在激烈就業競爭的情況;第二方面應當嘗試從會計專業人員自身的角度入手,利用國家統籌、社會參與等多種方式進一步的實現,對于會計專業人員自身能力的有效培養,進而改善我國會計行業激烈競爭企業就業難度大的問題;第三方面學校應當從自身層面入手進行適當的改革,以此作為基礎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將市場當中一些專業的會計人員分流一部分出去,進行適當的變革,為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定的對策,實現對于專業人才的積極培養,對于我國會計人員就業難度大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改善。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我國企業品牌的建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同樣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挑戰,基于此,在進行企業品牌優化的過程當中,就需要把握“互聯網+”時代的特征,以此作為基礎,使用一些優化策略來進一步的提升企業的品牌優化效果。
當前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新興技術的代表掀起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在進一步促進工業經濟發展朝著信息經濟轉型的過程當中也人類社會的變革,這對于企業的品牌建設帶來了5個方面的重大變化。
在企業進行品牌優化的過程當中,企業的品牌優化思維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以用戶為中心進行適當的變化。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的運營模式已經由產品為中心轉向用戶為中心。會使得企業運營模式以產品為中心,以批量生產實現成本最優,在“互聯網+”時代則應當以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為中心,更多的講究與客戶之間的雙向互動。
數據驅動決策。企業的品牌優化需要充分的結合數據的作用,大數據的到來也為企業的品牌優化帶來了新的依據。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與社會經濟交匯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帶來了數據的迅猛增長,數據已成為企業十分重要的寶貴資產,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企業的決策模式,開始由經驗決策逐步的轉向為數據決策。這就要求企業能夠更多的依靠客觀數據,依靠企業所獲取的信息來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進一步減少對于主觀思維的依賴,這樣以來也就能夠提升企業品牌優化的科學性。
線上線下有效融合。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的品牌優化,需要明確的把握線上線下的整體生態,在宣傳模式上更多的以數字媒體為主。利用互聯網絡的開放性以及互聯網絡信息傳遞的快速性,實現傳統媒體與線上媒體的有效結合,進一步的增加企業品牌的影響力擴充企業品牌的價值內涵。當中尤其需要重視,強化互聯網媒體渠道的建設,加大互聯網技術平臺的應用。
生態系統共建。生態系統共建為企業的品牌建設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現了以供應鏈為中心,朝著以生態鏈為中心進行轉,在上下游進行合作發展的過程當中,企業的運作模式并不再僅僅局限于而是開始向著更深更廣更密的三圍實現交叉。
組織去中心化。組織去中心化,為企業的品牌優化帶來了新的力量,“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組織模式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成績為中心開始實現以員工為中心的轉變,原來的垂直渠道轉變成為橫向以流程為基礎的機構組織。由此逐步的實現機構扁平化和去中心化,這就要求企業的品牌優化更多的實現結構扁平化,實現去中心化,有的企業員工成為品牌建設的主體,成為品牌建設的參與者。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樣的條件之下,無論是會計專業人員的就業還是企業的品牌優化,都應當把握“互聯網+”時代特征,采取相應的策略,才能夠更好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