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麗萍 整理
(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石家莊 050091)
1月1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教授領銜團隊完成的“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吳以嶺院士團隊歷時十余年,分別從理論、機制、臨床3個方面開展研究。
“圍繞微血管病變這樣一個國際性難題,結合心、腦、糖這些重大疾病,在中醫學術理論上做出了重大的創新。”吳以嶺院士研究團隊的兩個973項目構建起一個新的理論學說——脈絡學說。“脈”中醫稱血脈,實際上同西醫的血管在解剖學上是一種物質。脈絡就是血管的分支,包括了微血管、微循環,把脈絡學說構建起來,又提出了脈絡學說的核心理論——營衛理論,建立了臨床辨證、診斷標準、用藥規律,形成了一個系統理論指導臨床,特別是指導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血管并發癥,從而開辟了一個新的治療途徑。
吳以嶺院士指出:“我們十多個課題組從2005年開始研究,對3.3萬多條研究數據進行分析,揭示了微血管病變是一個包括微血管內皮細胞為核心和啟動因素,血液成分、神經體液調節共同參與心、腦、腎這些臟器細胞結構功能損傷的多維時空、動態演變的復雜網絡病變規律。”
實驗證實,保護微血管內皮細胞就是治療臨床心腦血管病這些重大疾病的關鍵機制。因為保護了微血管,就改善了心、腦、腎微循環的組織血流灌注,從而減輕了臨床病情。國家973計劃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取得中醫藥治療微血管病變重大突破”。
課題組開展了完全符合國際標準的隨機、雙盲、多中心、安慰劑平行對照的臨床循證醫學,建立了通心絡、參松養心、芪藶強心膠囊“通絡三寶”干預心血管事件鏈,贏得國內外專家高度評價,芪藶強心膠囊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循環頂尖雜志——《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編輯部評論:“讓衰竭的心臟更加強勁——中國傳統醫學給我們的啟示。”這一研究被評為該雜志年度學術亮點。《自然》心血管分冊給予肯定性評述,《新英格蘭雜志》副主編安東尼教授評價“芪藶強心臨床研究取得了非常鼓舞人心的結果”。
通過該項目研究形成多學科交叉的高層次人才隊伍,當選院士1名,院士有效候選人2名,獲省部級一等獎4項,著作一等獎1項,出版《脈絡論》專著,發表論文240篇;創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管-脈絡病專委會和絡病研究與創新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通絡三寶”先后列入中華醫學會、國家衛健委等權威指南、共識中,通心絡、參松養心、芪藶強心膠囊約4 350萬人次服用治療,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國家973計劃專家組稱本研究“創立了‘理論+臨床+新藥+實驗+循證’一體化的中醫學術創新與轉化新模式,中醫傳統理論創新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產生重大原創成果,為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做出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