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應急管理部印發《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舉報處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要求,對舉報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和重大風險隱患的有功人員予以重獎和嚴格保護。在安全生產領域建立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舉報處理制度,對于及時發現并有效查處生產經營單位違法違規行為,提高監管效率,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安全生產領域已經建立了有獎舉報制度。2018年1月,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與財政部聯合印發《安全生產領域舉報獎勵辦法》(以下簡稱《獎勵辦法》),適用于重大事故隱患和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舉報獎勵,對舉報事項范圍、舉報的途徑、舉報的處理和反饋、獎勵的標準、保護舉報人合法權益等作出了詳細規定,但并未區分一般群眾舉報和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舉報,二者實行的是統一的獎勵標準。同時,對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也未規定區別于一般舉報人的保護機制。
與一般舉報相比,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的舉報具有信息詳實準確、可信程度高等特點,能夠幫助監管部門及時發現違法行為,精準開展執法活動。但與此同時,這類舉報也存在舉報人容易遭受打擊報復、舉報風險較高等問題。因此,只有對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給予重獎,并嚴格維護其合法權益,才能保護其舉報積極性,倒逼生產經營單位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規定》的基本定位是:充分利用現有工作基礎,將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舉報處理制度納入安全生產領域舉報獎勵總體制度設計之中,將其作為《安全生產領域舉報獎勵辦法》的補充規定。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嚴格落實《安全生產法》關于“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事故隱患或者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均有權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或者舉報”的規定,深入研究借鑒食品藥品安全領域舉報獎勵制度,結合安全生產工作實際,在《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舉報的獎勵標準,強化保護措施。
《規定》明確,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舉報時,應當提供真實姓名以及真實有效的聯系方式;領取現金獎勵時,應當提供身份證件復印件以及簽訂的有效勞動合同等可以證明其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身份的材料。
《規定》建立了兩個方面的獎勵機制。一是政府有關部門的獎勵。經商財政部同意,《規定》明確,應急管理部門對受理的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舉報,經核查屬實的,給予現金獎勵,獎勵標準在《獎勵辦法》規定的基礎上按照一定比例上浮,具體標準由各省級應急管理部門、財政部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確定。同時,對因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舉報直接避免了傷亡事故發生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各地應急管理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給予舉報人特殊獎勵。上述獎金列入本級預算,通過現有資金渠道安排,并接受審計和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
二是生產經營單位對其從業人員的獎勵。應急管理部門鼓勵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健全本單位的舉報獎勵機制,公示舉報方式,受理本單位從業人員舉報的安全生產問題。對查證屬實的,生產經營單位要進行自我糾正整改,同時可以對舉報人給予相應獎勵。
一是嚴格保護舉報人信息。應急管理部門參與舉報處理工作的人員應當嚴格遵守保密紀律,妥善保管和使用舉報材料,嚴格控制有關舉報信息的知悉范圍,依法保護舉報人合法權益,未經其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其姓名、身份、聯系方式、舉報內容、獎勵等信息。
二是嚴格依法處理打擊報復行為。生產經營單位對舉報人實施打擊報復行為的,除依法予以嚴肅處理外,應急管理部門還可以按規定對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實施聯合懲戒。
三是建立回訪制度。應急管理部門定期對舉報人進行回訪,了解其獎勵、合法權益保護等有關情況,聽取其意見建議。對回訪中發現的獎勵不落實、獎勵低于有關標準、打擊報復等情況,要及時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為促進國有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增強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國資委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加強對標,著力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礎。運用5G、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北斗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探索構建適應企業業務特點和發展需求的“數據中臺”“業務中臺”等新型IT架構模式,建設敏捷高效可復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基礎設施,加快形成集團級數字技術賦能平臺,提升核心架構自主研發水平,為業務數字化創新提供高效數據及一體化服務支撐。加快企業內網建設,穩妥推動內網與互聯網的互聯互通。優化數據中心布局,提升服務能力,加快企業上云步伐。加快集團數據治理體系建設。加強生產現場、服務過程等數據動態采集,建立覆蓋全業務鏈條的數據采集、傳輸和匯聚體系。加快大數據平臺建設,創新數據融合分析與共享交換機制。
《通知》提出,推進智慧辦公、智慧園區等建設,加快建設推廣共享服務中心,推動跨企業、跨區域、跨行業集成互聯與智能運營。推進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規?;蓱?,實現作業現場全要素、全過程自動感知、實時分析和自適應優化決策,提高生產質量、效率和資產運營水平,賦能企業提質增效。積極開展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及各行業開展新型基礎設施的應用投資,豐富應用場景,拓展應用效能,加快形成賦能數字化轉型、助力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體系。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推廣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智能煉廠、智能鋼廠等智能現場,推動裝備、生產線和工廠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積極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知識能力的模塊化、軟件化和平臺化,加快產業鏈供應鏈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
河北省應急管理廳近日制定《河北省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清單》(以下簡稱《責任清單》)。
《責任清單》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建設、落實落細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職責、發揮省屬及駐冀中央企業典型示范作用等主要內容,要求企業建立崗位安全生產責任清單,明確責任人員和責任內容,建立“一崗一單”;進一步健全完善“明責、知責、履責、問責”的安全生產責任考核獎懲機制,明確考核獎懲標準,開展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監督考核,并將監督考核結果納入相關人員績效管理,獎懲結果記入檔案,對于考核不合格的,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推動企業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位。同時,建立安全生產履職盡責檔案并記錄獎懲情況,建立“一檔一獎懲”。
《責任清單》強調,要建立健全安全投入保障機制,落實安全投入保障責任,保證足額提取、按規定使用安全生產費用,專戶儲存,專項用于安全生產,并保證安全生產資金投入的有效實施。必須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和投保安全生產責任險;建立災害性天氣預警機制,嚴格執行災害性天氣情況下停產撤人措施。企業主要負責人要強化責任擔當、履職盡責、安全承諾,每季度至少組織并參加一次安全生產全面檢查,研究分析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每年至少組織開展并參與一次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每年向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安全生產工作和個人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