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煤科北京中煤自主研發、天地奔牛參與制造的國內首臺豎井掘進機“金沙江1 號”,在云南以禮河四級電站復建工程現場始發,成功投入使用。
據悉,豎井井筒作為地下工程的“咽喉”,施工難度大、周期長、安全風險高。現階段普遍采用的鉆爆法施工,鉆孔、出矸等工序需要大量人工長期井下作業,勞動強度大,環境污染嚴重,容易發生坍塌、墜物和機械傷害事故。而以機械破巖取代爆破破巖,將人員從惡劣的施工環境中解脫出來,形成新的機械破巖鑿井裝備及工藝,直至實現鑿井裝備的高端智能化,是礦山豎井掘進技術的發展方向。豎井掘進機即該類型裝備及工藝的典型代表。但長期以來,該領域的關鍵技術和裝備主要掌握在國外少數公司手中。
為此,中國煤科北京中煤依托國家863計劃,綜合運用破巖、材料、機械、電氣、液壓、測控、數字控制等多學科理論,結合多年井筒掘進施工經驗,歷經十年艱苦攻關,成功研發出了“金沙江1號”豎井掘進機及配套機械破巖工藝系統,可完全實現機械破巖鉆進,打破了該領域國外裝備壟斷和技術壁壘。
在此基礎上,中國煤科近年來針對刀具、工藝、工程示范等又設立重點項目,深化研究,不斷將裝備推向煤礦、金屬礦山、非金屬礦山等,做到打井不下井、建井智能化。
近日,我國第一個采用反井鉆機一擴成井法施工的6m 直徑煤礦立井——國家能源集團包頭能源李家壕煤礦暗回風立井順利完工,填補了我國6m級大直徑反井鉆機的技術空白。
該項目由包頭能源集團李家壕煤礦與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擔,暗回風立井工程自2020年4 月15 日正式鉆進,在開挖直徑6m,隨鉆隨噴的施工條件下,創下最高進尺10m/d的紀錄。施工中,該項目以科研為先導,以技術儲備為基礎,精心組織,科學管理,解決了泥質砂巖地層片幫坍塌、多次穿越煤層等技術難題,僅用33d時間順利完工,比計劃工期縮短30%,實現了全過程安全高效鉆進。導孔偏斜5cm,遠低于1%行業標準要求,控制精度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該礦暗回風立井順利完工,成為煤炭領域內采用大直徑反井一擴成井法施工的一項重要嘗試,是國內反井鉆井技術又一突破,不僅為包頭能源李家壕煤礦二水平接續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將為國內大直徑立井開拓提供理論依據和經驗借鑒。
近日,隨著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河曲縣的國家能源集團上榆泉煤礦井下5G射頻拉遠單元(RRU)設備開通測試完成,中國電信首個煤礦井下5G通信專網在原有煤礦井下4G通信網絡基礎上升級改造完成,這是山西電信聯手合作伙伴連續奮戰10天的成績,標志著山西電信開啟了礦山開采和管控信息化、智能化的新篇章。
通過5G+AR 智能巡檢,結合中國電信5G 低時延、高帶寬的特性,采用本安型AR眼鏡巡檢系統,井內巡檢人員可通過AR 眼鏡移動終端實現與井外管理人員的溝通協作,實現了在解放雙手的情況下,以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各種場景,與專家通訊協作、共享第一視角、文件傳送、模型化查看等功能。井外管理人員可一鍵暫停通訊畫面或進行實時標注,指導結果將同步展現在現場用戶視野中。同時,針對井下設備開發SDK模型識別,實現設備三維拆解,查看內部異常狀態的全新檢修模式。解決了過去巡檢操作手持手機、技術文件無法同步、監控畫面無法移動、井下井上信息不對等、設備構造不清晰等諸多難點。以5G 賦能,為推進巡檢透明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未來,中國電信將進一步完善井下5G 網絡,豐富井下5G應用終端,進而助力能源開采行業的轉型升級,助力山西省打造5G礦用設備的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