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主題為“領航新基建、共創新時代”的第三屆“綻放杯”5G 應用征集大賽總決賽在重慶成功舉辦。陽煤集團聯手合作伙伴打造的5G 煤礦井下專網項目獲得一等獎。
此次大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于2020 年6月6日啟動,經過3個多月的項目征集,共收到4289個參賽項目。經過區域賽和專題賽遴選以及全國賽復賽、決賽選拔,評選出一等獎10 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30名。
5G 煤礦井下專網項目是陽煤集團聯手山西移動公司、華為公司、中煤科工集團、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移上海產業研究院等合作伙伴在新元公司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座5G智慧煤礦園區項目,驗證了5G助力煤礦智能化建設“能用、有用、好用”,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作為“新動能推動新發展”的典型,與5G上珠峰一同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代表。
5G煤礦井下專網項目針對礦井特殊環境,研發全國首個礦用井下5G網絡、基站、終端、獨家超千兆上行5G 功能;通過部署5G 巡檢機器人、5G 綜采面、5G掘進機、5G監測回傳、5G井上井下協同等應用,初步實現綜采、巡檢等崗位減人增效目標,提升生產安全性,通過免布線、智能監測降低運維成本,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同時,以該項目為樣板,新華社在新元公司開展了全球首次5G井下直播,應急管理部前來現場調研,陽煤集團承辦了山西工業企業5G應用推進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5G技術企業標準研討會,新元公司成為全國首座5G煤礦。
此外,5G 煤礦井下專網項目的成功應用,堅定了行業部署5G推進能源改革的決心,增強了礦企應用5G的信心,凝聚了行業5G創新的恒心,掀起了全國煤礦5G 建設熱潮,加快了裝備制造業5G 轉型升級進程。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東部草原區大型煤電基地生態修復與綜合整治技術”示范基地,在國家能源集團神寶能源揭牌。
自2016年以來,由國家能源集團牽頭,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國內20多家單位共同參與“東部草原區大型煤電基地生態修復與綜合整治及示范”項目。該項目為科技部立項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隸屬“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重點專項之一,實施期限為4.5a,總經費為1.15億元。項目針對東部草原大型煤電基地的區域特點,分別在國家能源集團系統神寶能源、國神集團敏東一礦和勝利能源建成3 處示范工程,總面積達15000畝,主要開展礦井水保護及礦區生態修復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共設置9個課題組。
該項目旨在揭示生態脆弱草原區大型煤電基地開發的生態影響機理及累積效應,研發生態恢復關鍵技術體系,創建煤電開發與區域生態安全調控模式,為大型煤電基地區域生態安全提供科技支撐,推動煤炭行業綠色、創新發展,努力構建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近日,潞安化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志清,黨委專職副書記、副董事長郭貞紅,副總經理馬軍祥會見前來潞安考察的浙江恒逸集團(以下簡稱“恒逸集團”)總裁倪德峰一行。雙方立足共贏對未來合作意向、合作路徑、合作方式進行深入洽談,并達成共識。
王志清對倪德峰一行前來考察、交流合作表示歡迎。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3 年2 次到山西考察,并提出了在“在轉型發展上蹚出一條新路來”的殷切期望。潞安化工集團的籌組正是山西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化工領域專業化重組,推進轉型綜改、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破解“一煤獨大”實現“八柱擎天”的創新實踐。恒逸集團作為化纖龍頭企業,是一個非常值得信賴和尊敬的企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雙方應勢而謀開展合作交流,希望依托同為化工企業夢想相通、志向相合、利益向榮的合作基礎,順勢而為,相向而行嫁接國有企業與民營經濟的優勢,乘勢而上,瞄準合作共贏的發展愿景,通過深入交流,謀劃好、推動好現在和未來的合作事宜。
倪德峰從產業、合作、投資等方面談了對煤化工產業發展與雙方合作的見解與看法。他表示,恒逸集團有著長久的煤化工情節,拓展煤化工領域符合恒逸集團的產業戰略發展方向,這為雙方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前,煤化工行業面臨新的投資機遇,山西省,特別是潞安化工集團在煤化工發展領域有著獨特的優勢,這都為雙方的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希望雙方深入交流、把握機遇、發揮優勢,共同推進合作共贏。
會前,王志清、馬軍祥還陪同倪德峰一行到潞安煤基清潔能源公司進行了現場考察。
會上,雙方介紹了各自企業產業發展情況,就合作項目、發展優勢進行了深入分析,還就關注的合作路徑、合作方式、工藝技術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具體合作項目落地達成共識。
目前,山東能源集團已建成80個智能采煤工作面、71 個智能掘進工作面、10 個智能礦山示范點,山東能源集團本部沖擊地壓礦井全部實現智能化開采,累計減少井下作業人員9700余人。
最近,國內首個5G礦用基站在山東能源集團鮑店煤礦投入使用。地面控制中心摁下啟動按鈕后,只需要0.025s,距離地面逾400m的井下采掘設備就能接收到指令,按預設程序自動運行,實現了“采煤不見煤”。
智能化采煤,得益于企業在技術和裝備上的持續改造。過去,采煤機需要工人在現場對機器進行操作。而現在則可以根據煤層情況,實現智能記憶切割。
減人的同時,新技術的應用更為下井工人提高了安全保障。在郭屯煤礦智能智慧中心,安全管理人員通過移動終端與井下人員精確定位系統相關聯,周圍區域的安全動態實時獲取,及時預警。
“十三五”以來,山東能源集團投入科研經費177 億元,建成煤炭行業首家煤礦智能開采工程研究中心和煤炭工業互聯網聯合創新中心。累計裝備投入200 多億元,實施裝備制造3 年提升工程,加快智能化裝備升級換代。
山東能源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滿慎剛說:“下一步,我們按照國家和山東省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強化關鍵技術裝備的攻關突破,來建成一批智能化示范礦井,提升煤礦智能化建設水平,讓煤礦開采行業成為安全系數高、技術含量高的行業,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做出我們山能應有的貢獻!”
近日,山西焦化召開第一期定向債務融資工具路演推介會,對本期債務融資工具認購進行全面推介,并回答投資者的問詢。
山西焦化此次在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成功注冊15 億元定向債務融資工具,是其根據戰略發展規劃,進一步借力資本市場,做優、做實、做強、做大主業,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所募資金將全部用于優化資本結構,改善資產質量,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市場認可度和品牌公信力。
據悉,定向債務融資工具是指具有法人資格的非金融企業,向銀行間市場特定機構投資人發行債務融資工具,并在特定機構投資人范圍內流通轉讓的行為。發行定向債務融資工具可用于中長期流動資金、置換銀行借款、調整債務結構,提升企業知名度及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