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琪
(北京服裝學院 信息中心,北京 100029)
人的膚色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膚色特點,服裝色彩只有與膚色默契配合,形成統一的美感,才能提高服裝審美藝術效果[1]。服裝色彩搭配利用視覺色彩的同種色、鄰近色和錯覺規律,使得服裝色彩與體態、膚色、自然環境、周圍環境、人文文化環境等因素相協調,以達到更好的服裝穿著效果。
人體的膚色是指人類皮膚表層因內部的黑色素、原血紅素、葉紅素等色素沉著因子影響所反映出的皮膚顏色。在對人的視覺觀察中,膚色對人的整體影響主要是指臉部和脖子處顯露的皮膚顏色,以此看其與服裝色彩總體的搭配。日常所說的一件衣服穿著使膚色顯白還是顯黑,膚色紅潤還是暗沉,是膚色與服裝色彩共同作用產生的視覺效果。
膚色研究發展至今,最為大眾所知的是通過有色人種的區別定義劃分,大體分為黑色、黃色、白色3種。膚色遺傳特點的區分是三色人種的劃分指標之一[2]。1974年,美國某學者基于色彩經驗知識,首先按照膚色的冷暖調子分成兩種類型,再進一步區分它的深淺明暗,形成四大類,并且分別用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四季來命名,故稱之為“色彩四季理論”[3]。1983年,某學者在原有四季理論的基礎上,根據膚色色彩的冷暖、明度、純度三大屬性之間的相互關系把四季拓展為十二季,即淺春、暖春、凈春、淺夏、柔夏、冷夏、暖秋、柔秋、深秋、凈冬、冷冬和深冬,徹底解決了人的膚色按照色彩季型劃分的問題(圖1)。

圖1 四季色彩
劉紀輝[4]針對中國黃種人的膚色特征和用色范圍,提出了進一步改良十二季色彩理論。最初的四季色彩理論,原則上是針對白種人的固有色特征而展開的討論,后擴大發展為十二季膚色色彩劃分,使人們對色彩的運用更加方便、快捷,選擇范圍更加寬泛。劉紀輝因地制宜,將十二季色彩理論進行了調整,使其適用于黃種人的膚色特征。這幾種膚色分類方法是對膚色認知逐漸清晰的一個過程,所適用的條件也有所不同。基于此,本研究決定選擇十二季色彩理論進行下一步服裝色彩搭配方法分析,因為其更加全面,對色調的處理更加完善,也更加適合黃種人的整體膚色特征。
不同膚色在服裝色彩的選用上,應當注意冷暖、色度差、明度差和純度差上面的搭配混合。服裝色彩有幾項基本的搭配原則:同種色、鄰近色、主色調、對比法的搭配原則[5]。如果服裝色彩與膚色對比強,服裝對膚色的變化影響就大;服裝色彩與膚色對比弱,膚色變化就小。當服裝色彩比膚色明亮時,膚色會顯得深一些;當服裝色彩比膚色深暗時,膚色就顯得淺一些[6]。
淺色型膚色又分為淺春型和淺夏型。淺春型的膚色特點是有著淡淡的象牙色,透著一縷暖調,有種杏色的感覺。淺夏型的膚色特點是粉白,膚質粉嫩,但是明度不高。
淺春型適合的服裝色彩是帶有淡黃底調的清亮明快顏色,例如奶油白、珊瑚紅、暖粉、淺黃色系、淡綠色系、碳灰黑等。如果本身的膚色較淺,則不適合用濃暗和過于鮮明的色彩形成強烈的對比搭配,否則會將膚色襯托得蒼白,因此,要將其把握在淺至中等深度、溫暖的淺黃底調顏色范圍內。淺夏型適合的是帶有淺灰藍底調的輕柔淡雅顏色,例如藍紅、霧粉、奶油黃、海綠色、薰衣草紫、灰棕色、鼠灰等。淺色型的膚色比較適合搭配鄰近色,只有本身的膚色比較淺,在整體底色調和諧的情況下,才會襯托膚色的清透。
深色型膚色又分為深秋型和深冬型。深秋型的膚色特點是帶著黃調的深橘色、暗駝色。深冬型的膚色特點是中等深淺的麥色至青褐色的暗黃。
深秋型適合深沉濃重的黃調顏色,例如象牙白、鐵銹紅、磚紅、珊瑚粉、金橙色、苔綠、棕紫色、灰褐色、黑色。深冬型適合藍底調的,濃烈、深沉的顏色,青色和藍色同屬于冷色調,給人清涼的感覺。在中國,在膚色較深的人中,深冬型膚色的人要多過深秋型的,例如純白、雪白、正紅、藍紅、猩紅、艷玫瑰粉、檸檬黃、正綠、正藍、深紫、黑棕色,或是不適合黃底調的咖啡色、鉛錫灰、亮黑色。由于本身的膚色較重,運用強烈的對比搭配方法后,即使服裝的彩度高、明度高,但與深沉的膚色相襯托,也會使膚色亮麗,總體效果顯得比較和諧。
冷色型膚色分為冷夏型和冷冬型。冷夏型的膚色特點是從玫瑰粉、小麥色、蠟黃色的表面膚色中透出一股青色的底調,低純度。冷冬型的膚色特點是從青白到青褐色的膚色都有,但是整體膚色明度較高。
冷色型的膚色以冷色系為底調,適合的服裝顏色也是帶有以冷調為底的色彩。冷夏型膚色的人適合的顏色有中等到較低純度的藍底調顏色,例如柔白、玫瑰紅、藍紅、玫瑰粉、薄荷綠、藍色系,或者以玫瑰紫、玫瑰棕、可可色、藍灰、云杉綠、深灰藍、炭灰色等代替。冷冬型適合的顏色為艷麗、純正的冷色調顏色,不摻雜任何的暖色調,例如純白、藍紅、深玫瑰色、正藍、冰藍、楊梅紫、黑棕色、炭灰、亮黑色。
暖色型膚色可分為暖春型和暖秋型。暖春型的膚色特點是從淺白到中等深度,膚質相對較薄、通透。暖秋型的膚色特點是金黃色的底調,皮膚呈黃色,但是明度較高。
暖春型適合明快、鮮亮、清淺的黃底調色系,像春日里陽光下的果園,如嫩綠、桃紅、鵝黃、杏粉、蛋黃、淺水藍、皇家紫、淺咖啡、金棕色、駝色、暖灰。暖秋型膚色的人適合的顏色為牡蠣白、鐵銹紅、磚紅、鮭肉粉、橙色系和黃色系中明度高的顏色,如深桃色、金橙色、軍綠、帶紅或黃底調的藍色,或者是皇家紫、咖啡色、暖灰。暖色型的膚色與黃色底調的服裝色彩搭配形成了色調的統一,更能突出膚色白皙、清透的感覺。
凈色型膚色可分為凈春型和凈冬型。凈春型的膚色特點是略微偏向暖色調,多以淺象牙膚色居多;凈冬型的膚色特點是帶著青底調的、青白、淺青黃膚色。
凈春型適合不太強調色彩冷暖的顏色,只要明亮、鮮艷、耀眼,即純度高的顏色,如亮白、明紅、鮮橙色、翠綠、皇家藍、紫水晶色、黑棕色、炭灰、黑色。凈冬型膚色的人適合的顏色為冷色調,其色彩飽和度較高。例如純白、正紅、艷玫瑰粉、松綠、正藍、黑棕色、亮黑色。
柔色型可分為柔夏型和柔秋型。柔夏型的膚色特點是膚色中等偏淺,面部呈玫瑰粉色,帶有一點灰調;柔秋型的膚色特點是面部呈淡黃色,也是帶有一絲灰色底調。
柔夏型膚色的人適合的顏色為帶有灰藍底調的中等純度顏色,其冷靜柔和、雅致平實,如灰白、楊梅紅、柔玫瑰粉、香檳黃、藍綠、煙灰紫、玫瑰棕、可可色、藍灰。柔秋型適合中等明度的偏暖調,要回避冷暗的顏色,由于其本身臉部的色彩偏灰,比較蒼白,沒有生氣,所以需要用亮度較高的黃底調去提亮膚色,例如黃白、深玫瑰紅、珊瑚紅、橙粉、奶黃色、駝色、灰綠色,必須是偏綠或偏紫的藍色,如葡萄紫、咖啡棕。
服裝色彩搭配是一種既復雜又具有創造性的藝術表現,色彩與膚色之間的協調搭配,能夠給人帶來更好的精神面貌。春、秋6種季型為暖色底調的膚色,在服裝色彩的搭配上更加傾向于運用同種色、鄰近色的方法去選擇顏色,這樣會使膚色與服裝統一地結合在一起,突出面容光澤的狀態。夏、冬6種季型是主冷色底調的膚色,適合采用強對比的方法去突出膚色自身的明亮。本研究分類探討了適用于各類膚色的色彩搭配,為成年人在日常穿著色彩搭配上提供了重要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