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土惠 蔡艷 許怡韻 李芒 吳曉瑩 袁瑩瑩
臨床研究表明,導致年輕女性發生盆底肌功能下降及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的主要危險因素即妊娠與陰道分娩,特別是初次妊娠與分娩[1]。近年來PFD 產婦的數量不斷增加,因而該疾病受到醫學界的重點關注[2]。伴隨著臨床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目前臨床多使用二維超聲對產婦的產后早期盆底結構及功能進行評估,能夠獲得較好的效果[3]。本文將探討不同分娩方式初產婦產后早期盆底結構及功能的超聲評估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5 月~2020 年1 月產后6~10 周的114 例初產婦,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分為經陰道分娩組與選擇性剖宮產組,各57 例。經陰道分娩組平均年齡(28.2±4.9)歲;選擇性剖宮產組平均年齡(28.9±5.1)歲。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均為足月、單胎;②惡露排除干凈,手術切口恢復良好。排除標準:①患有妊娠期合并癥;②孕前存在盆腔器官脫垂、便失禁病史。
1.2 方法 選擇配有三維容積探頭的Voluson E8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選擇盆底超聲檢查模式,探頭表面均勻涂抹適量耦合劑,外罩專用探頭套,在探頭套表面再次涂抹足量的無菌耦合劑,避免探頭與探頭套自己存留氣泡。囑產婦排空大小便后10 min 內進行檢查,檢查時產婦取仰臥截石位,將產婦大陰唇分開,探頭指示點朝上,縱向放置于產婦會陰處,中線上保持垂直放置,確保正中矢狀切面,靜息狀態下探頭表面距離恥骨聯合不超過1 cm,Valsalva 狀態下檢查過程中需要注意力度,以防止探頭對脫垂臟器造成不良壓迫而出現假陰性。由腹側至背側分別對恥骨聯合、膀胱、膀胱頸、尿道、子宮頸、直腸與肛管等部位進行檢查,對探頭進行調整,確保正中矢狀切面,分別于靜息及最大Valsalva 動作狀態下對UTA、PUA、BNP 及CMP 進行測量,見圖1,2。對URA、BND 以及CDD 進行計算,獲得肛提肌標準長軸切面,見圖1;對肛提肌內部回聲、撕裂情況進行觀察,見圖3。上述檢查均由同一組醫生進行完成。

圖1 Valsalva 動作狀態下UTA、PUA、BMP、CMP

圖2 靜息狀態下UTA、PUA、BMP、CMP

圖3 Valsalva 動作狀態下裂孔面積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產婦在靜息狀態下的UTA、PUA、BNP 及CMP。②比較兩組產婦在最大Valsalva 動作狀態下的UTA、PUA、BNP 及CMP。③比較兩組產婦的URA、BND、CDD。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在靜息狀態下的UTA、PUA、BNP 及CMP 比較 在靜息狀態下,兩組產婦的UTA、PUA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選擇性剖宮產組的BNP、CMP 明顯高于經陰道分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在最大Valsalva 動作狀態下的UTA、PUA、BNP 及CMP 比較 在最大Valsalva 動作狀態下,兩組產婦的PUA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選擇性剖宮產組的BNP、CMP 明顯高于經陰道分娩組,UTA 明顯小于經陰道分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的URA、BND、CDD 比較 兩組產婦的BND、CDD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選擇性剖宮產組的URA 明顯低于經陰道分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產婦在靜息狀態下的UTA、PUA、BNP 及CMP 比較 ()

表1 兩組產婦在靜息狀態下的UTA、PUA、BNP 及CMP 比較 ()
注:與經陰道分娩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產婦在最大Valsalva 動作狀態下的UTA、PUA、BNP 及CMP 比較 ()

表2 兩組產婦在最大Valsalva 動作狀態下的UTA、PUA、BNP 及CMP 比較 ()
注:與經陰道分娩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產婦的URA、BND、CDD 比較 (,mm))

表3 兩組產婦的URA、BND、CDD 比較 (,mm))
注:與經陰道分娩組比較,aP<0.05
女性盆底具有較為復雜的結構,含有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器官及封閉骨盆出口的多層肌肉、神經、筋膜等組織,共同形成“吊床”樣,并且其中肛提肌起到最主要的支持作用[4]。妊娠與分娩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過程,然而分娩中期盆底組織將被壓力牽拉[5]。通過相關的臨床研究可知,經陰道分娩方式則將會直接對盆底造成較大的不良損傷,但選擇性剖宮產是否對盆底的結構及功能產生影響仍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6]。
依據本研究的結果可知,在靜息狀態下,選擇性剖宮產組的BNP、CMP 明顯高于經陰道分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最大Valsalva 動作狀態下,選擇性剖宮產組的BNP、CMP 明顯高于經陰道分娩組,UTA 明顯小于經陰道分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選擇性剖宮產組的URA 明顯低于經陰道分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在于伴隨著妊娠期的不斷發展,盆底組織的承受重力不斷加重,若超出代償范圍,則可能導致產婦出現繼發缺血、缺氧等不良情況[7]。為有效的明確此種情況,目前臨床中多使用二維超聲進行檢測。對于經陰道分娩與選擇性剖宮產的產婦而言,肛提肌長軸切面存在肛提肌內部回聲減低的特點,并且局部回聲的分布存在不均勻情況;部分經陰道分娩產婦的肛提肌存在不完全性撕裂,提示與選擇性剖宮產相比,經陰道分娩將會在更大程度上損傷肛提肌[8]。
綜上所述,二維超聲能夠對不同分娩方式初產婦產后早期盆底結構及功能進行良好的評估,可作為初產婦產后早期盆底結構及功能首選的檢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