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娜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產科,南昌 330100
宮縮乏力是一種臨產及分娩過程中的常見合并癥,主要表現為子宮收縮力減弱或收縮不協調,目前臨床已證實發生在剖宮產手術中的宮縮乏力是導致產后出血的主要高危因素[1]。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與縮宮素是臨床預防及治療剖宮產術中術后宮縮乏力、出血的常用藥物,可有效促進宮體收縮,從而達到預防出血及快速止血的目的,但不同患者在出血風險與趨向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2,3]。本文通過對120 例剖宮產產婦進行研究,旨在探討基于風險管理術中應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與縮宮素在預防宮縮乏力中的應用價值?,F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6 月于我院進行剖宮產手術分娩的120 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60 例,年齡22~35 歲,平均(28.1±2.6)歲,平均孕周(37.5±2.5)周,其中初產婦38 例,經產婦22 例,單胎妊娠51 例,雙胎妊娠9 例,合并妊高癥6 例;觀察組60 例,年齡23~33 歲,平均(28.5±3.1)歲,平均孕周(37.1±2.3)周,其中初產婦35 例,經產婦25 例,單胎妊娠53 例,雙胎妊娠7 例,合并妊高癥8 例。兩組基礎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在胎兒取出后采用靜脈注射縮宮素5 U(深圳翰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993,規格:5 U/支)及宮體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 μg(美國法瑪西亞普強制藥公司,國藥準字H20070251,規格:250 μg×1 mL×10支/盒),后予以20 U 縮宮素混合500 mL 平衡液靜脈滴注。
觀察組60 例則基于風險管理指導術中應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縮宮素,具體措施如下:(1)產前風險評估,分娩前護理人員配合醫生嚴格篩查宮縮乏力高危產婦,并做好全程生命體征監護,術前充分準備相關搶救藥品及設備,注重對產婦及其家屬剖宮產圍手術期管理及宮縮乏力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2)圍產期心理安慰,積極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通過密切溝通交流緩解產婦焦慮、抑郁、緊張情緒,鼓勵家屬多陪同產婦,予以充足的心理支持,圍手術期保持愉悅、舒暢的心情;(3)術中藥物預防,在胎兒取出后采用靜脈注射縮宮素5 U 及宮體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 μg,若產婦易發生出血情況需增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劑量,在第一次注射間隔15 min 后第二次給藥,劑量控制在2 mg 內,并緊密觀察產婦生命體征,若出現不良反應或并發癥應立即停藥并進行相應的搶救措施;(4)產后預防,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根據產婦實際情況予以生命體征密切關注,嚴密觀察產婦宮縮頻率、陰道出血情況,根據產婦產后宮縮情況與醫生交流判斷是否追加縮宮素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劑量,并鼓勵產婦產后多排尿,必要時予以導尿,并鼓勵進行早期新生兒吸允以促進產婦催產素的分泌。
1.3 觀察指標記錄并比較兩組術中、術后2 h、術后24 h 出血量以及止血時間,并觀察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發生情況。采用調查問卷統計兩組產婦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不滿意,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度與比較滿意度之和。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 軟件對數據和資料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應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出血量以及止血時間比較結果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發生率、術中出血量、術后2 h 出血量、術后24 h 出血量以及止血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2。
表1 兩組術中術后出血量以及止血時間比較結果(,n=60)

表1 兩組術中術后出血量以及止血時間比較結果(,n=60)

表2 兩組產后出血發生情況比較(n=60)
2.2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結果觀察組產婦對圍手術期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對圍手術期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比較(n=60)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是剖宮產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其直接威脅產婦生命健康安全,因此積極預防宮縮乏力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與研究價值[4]。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與縮宮素是臨床治療及預防宮縮乏力的常用藥物,縮宮素為多肽類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子宮平滑肌受體增加子宮收縮強度與收縮頻率,但縮宮素半衰期僅為30 min,有效宮縮持續作用時間僅為20 min,并且子宮平滑肌上相應受體數量相對有限,因此單純應用縮宮素無法有效產生預期宮縮效應[5,6],而加大劑量后會導致不良反應發生風險的升高,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為前列腺素F2α 合成物,同樣具有良好的促進子宮平滑肌收縮頻率與幅度的效果,并且經宮體注射后起效速度快、半衰期時間長、作用維持時間長,臨床通常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縮宮素的方式預防及治療宮縮乏力[7]。而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出血量及止血時間均明顯小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產后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通過回顧分析可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與縮宮素聯用雖可有效預防、治療宮縮乏力及產后出血,但在應用方法與劑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8]。并且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與縮宮素主要用于剖宮產宮縮乏力的治療,而在預防性應用中則需嚴格掌握指征,謹慎用藥,針對存在高風險宮縮乏力以及已發生宮縮乏力而無出血癥狀患者的用藥。而本組研究采用的風險管理是一種基于產婦實際病情的全程護理管理措施,通過產前積極評估、心理疏導等保持產婦圍產期平穩的心態,能夠積極配合醫護工作,并且基于風險管理可通過觀察產婦實際生命體征以及宮縮情況為醫師合理、安全應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與縮宮素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保證藥物應用及圍產期護理服務的安全性,進一步降低宮縮乏力及產后出血的發生風險,改善產婦圍產期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9]。
綜上所述,基于風險管理指導術中應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縮宮素可有效治療剖宮產術后宮縮乏力,降低術后出血風險,具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但本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缺點與不足,如納入的剖宮產產婦例數相對較少,可能對結果結論的客觀性產生影響,并且本組研究并未針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縮宮素的應用劑量進行量化研究,這有待于進一步臨床研究證實。